科研产出
巴西橡胶树品系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病性鉴定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接种和其毒素接种分别测定了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9个主栽品系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过滤灭菌毒素划伤接种橡胶离体小叶片可以产生与分生孢子接种相似的症状,而不划伤接种则不产生病害症状;121℃、20 min湿热灭菌毒素接种无论划伤与否均不产生病害症状;分生孢子和病原菌毒素两种接种方法所测橡胶品系的抗病性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毒素接种可以用来代替病原菌接种测定橡胶品系的抗病性。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供试9个巴西橡胶树品系中,PB86、热研88-13、南华1、PR107、热研7-33-97对病原菌表现出高抗,而RRIM600、南强1-97、热研44-9则表现高感,GT1则表现中感。


橡胶树不同品系橡胶粒子蛋白的比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橡胶树不同品系橡胶粒子蛋白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11个橡胶树品系为试材,采用不同离心速度分级分离方法,获得不同直径大小的纯化橡胶粒子,分别洗脱其膜蛋白并作电泳SDS-PAGE分析,并比较了高产品系和低产品系胶乳中的大橡胶粒子膜蛋白质谱。[结果]14.5、24.02、7.0、32.0、34.0和49.0 kD等蛋白条带的含量在不同直径大小的橡胶粒子上有明显变化,其中14.5 kD蛋白是橡胶延长因子,24.0 kD蛋白是小橡胶粒子蛋白。橡胶树各个品系具有各自独立的特征蛋白谱带,主要表现为在品系之间存在某些谱带表达量上的差异,其中27.0 kD橡胶粒子膜蛋白在耐乙稀利刺激的PR107中的丰度要显著高于不耐乙稀利刺激的海垦1号。[结论]橡胶粒子膜表面的一些蛋白条带可能跟橡胶粒子直径大小或发育相关。


五天一刀割制推广试验
《中国热带农业 》 2008
摘要:广东省红峰农场是一个以橡胶生产为主的农业企业。为了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既高产又高效安全的割胶制度。实践表明,5天一刀(d/5)是技术比较成熟的、既能增加产量又能提高割胶劳动生产率的一种低频刺激割


天然橡胶栽培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农业 》 2008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天然橡胶栽培及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季节变动和气候变化、科学技术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实现橡胶栽培和生产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减量化"、橡胶加工和产品的"再利用"、橡胶制品的"资源化"以及橡胶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施肥对小西瓜产量影响的研究
《科技创新导报 》 2008
摘要: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小西瓜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小西瓜的产量,当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比用量分别为:N16kg/667㎡、P2O58kg/667m2、K2O 24 kg/667m2时产量最高.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海南槟榔叶片中金属元素的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严格按照田间采样方法采集海南槟榔园的叶片,分别采用干灰化法和HNO3-HCLO4混合酸消煮法消化槟榔叶片,参考其他植物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测定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海南槟榔叶片中的K,Ca,Na,Mg,Fe,Mn,Cu,Zn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了不同消化方法对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干扰考察、并作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干法消化的加标回收率在98.36%~102.38%之间,RSD在0.42%~2.33%(n=6);湿法消化回收率在99.22%~103.72%之间,RSD0.58%~1.28%(n=6)。干法消化测定的八种金属元素含量稍低于湿法消化测定的含量,八种元素含量的比值在0.970 3~0.993 4之间。文章为槟榔叶片多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方便了各种金属元素对槟榔的营养作用研究。


槟榔及其产品中生物碱成分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食品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槟榔及其产品中的生物碱。采用HypersilBDSC18(250×4.6mm,5μm)色谱柱,柱温60℃;流动相为水-甲醇-磷酸-SDS(55ml∶45ml∶0.1ml∶1g),流速为1.0ml/min;采用SPD-20A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显示,槟榔碱和槟榔次碱在25min内分离良好。测定的精密度为0.87%~1.58%,加标回收率为96.77%~100.23%。应用该方法对槟榔及其产品中槟榔碱和槟榔次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海南粗榧中的木脂素及其抗氧化活性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8
摘要:目的:对海南粗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应用DPPH法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海南粗榧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分别为(+)-Matairesinol(1)和(+)-Isolariciresinol 3a-O-β-D-glucopyranoside(2)。结论: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上述两个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