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外番茄抗病育种研究概述
《北方园艺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国外番茄抗病育种研究概述张英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沈阳)张举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张赓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第一作者简介张英杰,女,1963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1987年8月分配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数学模型进行啤酒大麦专用肥配方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本研究应用数学模型对我省啤酒大麦因缺乏配套的合理施肥体系而使优良品种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配方科学、合理的专用肥,并明确了不同土壤氮、磷、钾肥的不同用量与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关键词: 数学模型,啤酒大麦,专用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氨基葡萄糖研究概况及在农业上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1998
摘要:聚氨基葡萄糖(Chitozan)是纯天然的生态安全的生物活性物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它既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又可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同时还可以作为种衣剂的膜处理种子。本文简要介绍了Cn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概况。
关键词: 聚氨基葡萄糖,生物活性,农业上的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大豆接种根瘤菌剂反应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不同土壤多点接种试验表明,土壤中土著大豆根瘤菌的群体数量影响着接种菌的竞争结瘤,土著菌数分别在低于100个/g土、100~1000个/g土间和超过1000个/g土时,接种菌的占瘤率分别为50.95%、20.37%和16.84%。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与接种菌占瘤率和接种产量反应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6294和-0.5951),占瘤率与接种效果呈显著正相关(r=0.9609),当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为14以下和占瘤率超过25%时,接种效果增产10%左右。所研究的四种土壤(风沙土、黑土、盐碱土和白浆土)供氮水平和土著菌的结瘤固氮作用不能满足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素,通过有目的接种高效抗逆性强的根瘤菌剂可以达到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而土著菌超过1000个/g土的草甸土土壤的供氮能力和土著菌的结瘤固定的氮素,基本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
关键词: 大豆接种反应,土著大豆根瘤菌,土壤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引进与嫁接 Ⅲ垄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引进与嫁接Ⅲ垄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刘忠堂何志鸿魏冀西王国春(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省科委)(黑龙江省农技推广总站1993年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引进美国大豆专家R.L.ceeoptr教授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寒地稻区稻瘟病预测预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1998
摘要: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地处东北寒地的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稻瘟病流行情况和气象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黑龙江省北方寒地两个水稻主要产区牡丹江和佳木斯地区非特殊灾变年份稻瘟病流行趋势预测数学模型,模型的历史回拟率分别为84%和81.9%。根据专家对稻瘟病发生规律与水稻品种、环境条件和气象因素间关系的分析,制定了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小区修正预报调整因子,经实际应用证明调整因子的评价是准确的。
关键词: 稻瘟病,预测预报,气象因子,修正预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作物遗传改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担负着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存与发展的重任。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高新农业科技的应用,使我国农业生产力得以迅速提高,并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且主要表现在农业科学技术上。江总书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大豆孢囊线虫抗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自70年代以来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抗源筛选,抗性遗传及在抗病育种中的利用。
关键词: 大豆;大豆孢囊线虫;抗源筛选;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灰斑病流行趋势预测及产量损失研究
《大豆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佳木斯地区1981-1994年间大豆灰斑病发生程度和相应年份的相关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5个非特殊灾变年份大豆灰斑病流行趋势预测初始数学模型。在80%置信区间内,模型历史回拟率分别达92.9%—100%。对田间试验定点调查所得的大豆不同抗性品种的病情与大豆产量损失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病叶率、病荚率、病粒率与大豆产量损失率间均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流行趋势预测;产量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