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幼龄荔枝园间作热带豆科牧草试验初报
《草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通过在荔枝Litchi chinensis园中间作8个不同豆科牧草品种的3年试验,结果表明:8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cv.GC1480间作鲜草平均产量居最高,达到15 400 kg/hm2;平托落花生Arachispintol对荔枝的茎围增长促进作用最强,达到11.0 cm,82号柱花草达到了10.7 cm,这些豆科牧草间作对荔枝茎围影响差别不显著;对荔枝冠幅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钩柱花草S.hamatacv.Verano冠幅达到5.866 7 m2,其次为爪哇葛藤Pueraria phaseoloides,达到5.733 3 m2;对荔枝花梢影响与55号柱花草S.guianensiscv.CIAT1044呈极显著差异,82号柱花草达到34.6簇,其次是爪哇葛藤,达到30.5簇,均优于55号柱花草。


巴西橡胶树6个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07 CSCD
摘要:蔗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碳的主要运输形式,而蔗糖的跨膜运输是由蔗糖转运蛋白(SUT)所介导完成的。通过简并性RT-PCR和RACE技术,笔者首次从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中克隆了6个SUT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HbSUT1、HbSUT2A、HbSUT2B、HbSUT3、HbSUT4和HbSUT5,相应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分别为DQ985466、DQ985467、DQ985465、EF067334、EF067335和EF067333)。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所得到的6个HbSUT基因可分为3个亚类,分别被聚为双子叶植物SUT基因的3种类型,即SUT1-type、SUT2-type和SUT4-type。在所分析的39种植物SUT基因中,HbSUT基因与同为大戟科的木薯、蓖麻和乳浆大戟SUT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反映这些基因的系统进化与物种进化的一致性。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SUT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并将有助于巴西橡胶树中不同库组织,尤其是乳管的蔗糖供给与调控分子机理的阐明。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蔗糖转运蛋白 RT-PCR RACE 基因克隆 序列比对


72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杧果果实采后病害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种分别来自香蕉、杧果采后病害的病原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et Curt.)Arx、Fusarium semitectum Berk.et Rav.、Verticillium theobromae(Turc.)Mason & Hughes、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Fre.)De Varies、Nigrospora oryzae(Berk et Br.)Petch、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和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r.& Cif.]为供试菌种,在中草药质量浓度相当于20mg/mL干药材的条件下,测定了41科72种中草药丙酮提取物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所有中草药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平均抑菌率为34.80%,其中,丁香对9种病原菌的抑菌率为100%,肉桂和大茴香的抑菌率大于90%,平均抑菌率大于50%的中草药提取物有16种,同一中草药对不同病原菌及不同中草药对同一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存在差异。平均抑菌率大于90%的丁香、肉桂和大茴香对9种病原菌的EC50值为0.38~13.47mg/mL。


构建热带作物技术创新体系的探讨
《农业与技术 》 2007
摘要:分析热带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现状,阐明热带作物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的作用,探讨建立热带作物技术创新体系的思路、目标与对策。


大杯香菇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2007 CSCD
摘要:目的对真菌大杯香菇(Lentinus giganteus Berk)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杯香菇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rgosterol peroxide(1)、(3β,5α,8α,22E,24R)-5,8-epidioxyergosta-6,9(11),22-trien-3-ol(2)、stellasterol(3)、glycerol 1-(9Z,12Z-octadecadienoate)-3-nonadecanoate(4)。结论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经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3个化合物对小鼠B16细胞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均无生长抑制活性。


CTAB改进法提取柱花草叶片组织总RNA
《热带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鉴于作者对柱花草叶片组织总RNA提取的成功,也为了便于后来者对柱花草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热带农业科学》编辑部特补充刊登此方法的详细步骤。作者所提取RNA的质量及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见另文——申建斌,田维敏,蒋昌顺.柱花草叶片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热带农业科学,2007,27(3):13~14。


海南农垦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结合海南农垦资源利用情况,尝试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方面建立海南农垦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农垦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近些年海南农垦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均有显著地提高。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海南农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措施。


秋茄提取物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研究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海洋红树林植物秋茄枝水提取物活性部分B部位(fraction B of stem aqueous extracts of kandelia candel,SAEKC)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药组(480、240、60mg·kg-13个剂量组)和西咪替丁组。各组每天灌胃给药(赋形剂,SAEKCB和西咪替丁),连续3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在最后一次给药后通过水应激18h建立水浸束缚应激型胃溃疡大鼠模型,测定溃疡指数(UI),计算溃疡抑制率;同时建立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模型,造模后17h测定溃疡指数,计算溃疡抑制率,检测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血清和胃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SAEKCB的高、中、低3个剂量组能明显减轻应激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程度(P<0.01,P<0.01,0<0.05),溃疡抑制率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的0.411、0.404、0.254;SAEKCB能明显减轻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程度(P均<0.01),溃疡抑制率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的0.556、0.361、0.306。480、240mg·kg-1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和胃液量(P<0.01或P<0.05)。给药3个剂量组均能提高胃组织NO含量,其中240、60mg·kg-1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血清NO含量(P均<0.01)。结论SAEKCB有明显抗应激型和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的作用,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对于幽门结扎型大鼠其机制可能在于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提高血清和胃组织中NO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