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小肽基因合成及其串联体表达载体的构建

生命科学研究 2007 CSCD

摘要:以人表皮生长因子为研究对象,分3段合成了hegf基因片段,运用套叠PCR技术进行连接,形成全长hegf(159bp)并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中.利用同裂酶技术构建串联体表达载体,获得了分别含2、3、4拷贝的串联体表达载体pGAPZα-2hegf、pGAPZα-3hegf和pGAPZα-4hegf,为下一步进行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hegf 基因合成 串联体 载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蕨类植物自然分布及区系组成

云南植物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岛现有蕨类植物种数约400种,分布基本上呈现西南部丰富,东北部贫乏的趋势,临高-琼中-万宁一线是其物种多寡的分界线,土壤、地形、地质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这条分界线。海南岛蕨类区系组成复杂,且外来植物成分占据多数,马来西亚、印度、中南半岛和东亚植物区系成分在海南岛蕨类区系中占有较大比重。海南岛是现代蕨类发育的一个中心,多样的环境条件促成了蕨类植物的演化。

关键词: 海南岛蕨类 临高-琼中-万宁线 植物区系 形成及演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巴戟天的离体快速繁殖(简报)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CSCD

摘要:从多果无病虫害的母树中选取的幼嫩侧枝,经表面消毒后切取侧芽并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附加蔗糖浓度30g/L,BA2mg/L,NAA0.1mg/L初代培养基上,培养40d后,侧芽萌发率达80%以上。增殖培养基与初代培养基相同,以40~50d为一增殖周期,增殖系数达2~3倍。当新芽增殖到足够数量时,切取2~3cm的新芽接种到1/2MS大量元素,全量微量元素,蔗糖浓度为30g/L,IBA1mg/L,活性炭1g/L的生根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高达100%,植株在沙床的移栽成活率均达95%以上。30cm高的植株便可种植到大田。

关键词: 海巴戟天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柱花草幼苗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NaC(l盐)浓度胁迫对12个柱花草(Stylosanthes)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叶片危害情况、植株生长高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等生物学指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法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植株表现的萎蔫程度加强,植株的萎蔫速度加快;受胁迫植株的生长高度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受胁迫植株的生物量(茎叶、根)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极显著。12个柱花草品种最终耐盐性排序为:有钩>热研5号>西卡>GC1480>GC1463>Mineiro>热研7号>GC1581>GC1517>热研2号>热研10号>热研13号。

关键词: 柱花草 NaCl胁迫 幼苗期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吸光度比值法识别硅藻和甲藻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选取了15种东海常见的浮游植物,其中有5种硅藻、6种甲藻,金藻、隐藻、绿藻和蓝藻各1种,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测量其在不同生长期的吸收光谱。将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平滑和归一化处理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代表谱。结果表明:等边金藻、隐藻、岛国大扁藻和聚球藻光谱形状特征明显,能将其与硅藻和甲藻分开;但硅藻和甲藻光谱相似,谱图直观上无法区别。进行了吸光度比值分析,发现:波长为440和463 nm的吸光度之比A440/A463可以很好地将硅藻和甲藻区分开。

关键词: 吸收光谱 吸光度比值法 浮游植物 硅藻 甲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棕榈植物主要外来入侵害虫及其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介绍我国棕榈科植物6种主要外来害虫入侵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棕榈植物 外来入侵害虫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椰香脆饼生产加工的调查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

摘要:通过对海南椰香脆饼传统加工工艺、设备设施、加工技术、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椰子 脆饼 生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糖桔果实贮藏性能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校人才培养探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

摘要:把价值链管理理论引入高校人才培养,对高校人才培养活动进行价值链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 价值链 战略环节 竞争优势 人才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芪合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在植物中芪类化合物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植保素。最近几年有报道称,芪类化合物还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等多方面有益人类健康的药理活性。因此,芪类化合物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大多数植物中仅存在合成芪类化合物所需要的底物,却缺少芪合酶基因来催化这些底物合成芪类化合物。特综述芪合酶基因的种类、诱导表达和芪合酶基因转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芪合酶基因 种类 诱导表达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