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茄子嫁接技术研究展望
《北方园艺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茄子嫁接技术研究展望牛柏忠随着保护地使用年限的增加,由土壤带菌而引起的病害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尤其瓜类、茄果类蔬菜,在保护地中由于倒茬困难,多年连作,因病害造成的减产更为普遍,而目前对土传病害的防治还没有特效药。采用嫁接栽培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选择方法及选择强度对三种类型大豆杂交组合后代选择效应的研究
《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进化程度不同的三种类型大豆四个品种配制的三种杂交组合F_2至F_4代为材料,采用系谱法、摘荚法及5%、10%、25%入选率的混合选择法按共同目标进行定向选择,以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选择效应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野生或半野生组合中,摘荚法或25%混合选择法选的材料成熟略晚2~3日,平均百粒重较小;而在栽培组合中系谱法或5%混合选择法选的材料有成熟略晚、种粒较大倾向。25%混选法或摘荚法选的材料植株较高,其次是10%混选法,5%混选法及系谱法入选材料较矮。在半野生组合中,采用10%混选法易于选取株高适宜、主茎节数多的大粒型材料。植株抗倒伏性的选择效果与株高相似。炸荚性不是一个难以克服的性状,各种选择方法的选择效果均十分相近。产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差异不显著。在半野生组合中,10%、25%混选法及摘荚法选的材料蛋白质含量较高。(2)摘荚法及25%混选法选的材料性状变异较大,其次为10%混选法。(3)生育期、株高、抗倒伏性及百粒重的实际遗传进度均以系谱法、5%及10%混选法较大,产量性状的遗传进度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不同选择处理方法对不同组合类型材料的不同性状选择效果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杂交组合类型材料的不同性状应运用不同的选择方法及选择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仁用杏是治理荒山荒坡的优选树种
《北方园艺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主要林业基地,由于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致使采育失调,整个林业部门处于举步惟艰的困境。仁用杏属于一种落叶乔木,该树种耐旱、耐瘠薄能力强,管理省工,产品耐贮耐运,而且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经济效益极显著。是适于山区丘陵地带种植的优良树种。发展仁用杏,可以使黑龙江省在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上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 仁用杏,治理,荒山荒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斑病研究现状及建议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玉米大斑病研究现状及建议王立秋田新久(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玉米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turcicum)是当今世界上玉米主要叶部病害之一。据报道,在严重流行年份和地区,常常造成大面积减产。国外玉米产区对此病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玉米主产区玉米、草木樨间种轮作农牧结合综合效益的研究
《中国草地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在中低产黑土区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玉米、草木樨2∶1、4∶2间种轮作试验,玉米单种为对照。结果表明,粮草间作区较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61.5%,速效氮、磷、钾及田间持水量均有显著增加,容重降低;玉米平均减产9.5%,但每年平均增收草木樨鲜草36539.25kg/hm2,吃草木樨的奶牛产奶期延长12d,产奶量增加777.5kg/年·牛,鲜奶蛋白质含量提高10.3%,粮草间作养奶牛比单种玉米养奶牛经济效益平均增长8.03%。
关键词: 玉米,草木樨,间种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诱变育种研究四十年
《激光生物学报 》 1998
摘要:本文简要阐明我所大豆诱变育种研究四十年来,研究确定的可行诱变技术,创造的优良遗传变异类型。先后采用60Coγ射线,X射线,热中子,EMS,NaN3等诱变因素处理以及有性杂交与诱变结合的技术,育成13个优良大豆品种,累计种植面积432万公顷。还创造出一些极早熟,高蛋白、低亚麻酸、高油,高亚油酸,抗病等优良突变体。研究表明,人工诱变,及其与有性杂交相结合技术,已经成为大豆遗传改良的有效技术手段。
关键词: 大豆,诱变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龙粳8号的选育看利用综合育种技术实现多优集成
《作物品种资源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82年选用适宜寒地生态条件的骨干亲本松前和雄基9号,进行第一次杂交后,选出早熟优质的稳定品系龙交82133做为中间亲本材料。为进一步导入抗稻瘟病基因源,1987年选用高度抗病的桥梁亲本N193-2(城堡2号/S56)进行第二次杂交。1988年以F1作花培,经过12年连续选择、5年系统培育、特性鉴定和中间试验,运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了集早熟、优质抗病、耐冷、丰产、适应性广于一体的寒地早粳多优集成新品种龙粳8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尹作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152052)在高寒的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无霜期125天以上)选用早熟品种,采用催大芽和地膜覆盖栽培可实现以早熟马铃薯为前茬的两季生产,前茬马铃薯于6月下旬可全部收获,下茬可复种(移栽)晚茄子、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