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优异矮源——方正本地麦
《作物品种资源 》 1989
摘要:方正本地麦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是一个栽培历史较悠久的地方品种。该品种幼苗直立属春性,有短芒,白壳,穗长8厘米,呈长方形。株高47.4厘米,千粒重32克左右,籽粒琥珀红色,粒呈椭圆形。成熟期为中晚熟,生育日数为82天左


快速提取大豆DNA的方法
《中国油料 》 1989
摘要:在Bendick的植物脱氧核糖核酸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简易快速提取大豆DNA的方法。按这种方法提取的栽培大豆及野生大豆DNA的测定结果表明,A(260/230)≥2,A(260/280)≥1.8,片段长度50kb左右,DNA的纯度及大小均符合外源DNA导入要求。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球蛋白含量比较及其豆腐产品的研究初报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从省内各地区收集53个栽培大豆品种,按Appu Rao和Narasinga Rao的方法,分离鉴定各品种种子蛋白中球蛋白的数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种子球蛋白含量占种子蛋白质含量的34.54—80.77%,含量的变幅较大,表明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球蛋白含量在60%以上的有11个品种,占品种总数的20.75%,含量在50%以上的品种有22个,占41.51%,还有20个品种其含量低于50%,占品种总数的32.1%。 大豆种子蛋白中的球蛋白占绝大部份。各品种球蛋白含量明显影响豆腐产品的数量。品种的球蛋白与豆腐湿重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豆腐湿重对球蛋白存在着线性关系。豆腐干重与球蛋白组分7S/11S值达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豆腐干重对7S/11S的回归分析存在着线性关系。


黑龙江玉米茎腐病严重
《植物保护 》 1989
摘要:近年来,由于推广抗大、小斑病以及丝黑穗病的玉米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茎基腐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此病又称青枯病、茎腐病和黑束病,全世界已有20余个国家进行过报道,其中发生较重的有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等,病区发生率常年在10—20%左右。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山东、山西、广西、云南、河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河南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多在10—20%左右,重者可达50%以上。


黑龙江省大豆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和接种有效性的研究
《土壤通报 》 1989
摘要:通过三年(1983—1985)黑龙江省45个县(市)92个试验点,6种土壤和14个大豆主栽品种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证明:大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平均增产11.2%,亩增收大豆16.1公斤。五年(1983—198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470万亩,居全国首位。大豆接种根瘤菌可增加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N量、根瘤固氮酶活性以及籽实蛋白质含量。大豆根瘤菌菌种在不同土壤上对不同大豆品种增产效果不同。在黑龙江省土壤气候条件下,研究了大豆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与土壤生态六个因子的关系,提出了接种有效性土壤生态六个因子的置信度95%的置信区间以及六因子作用的大小。大豆接种根瘤菌有效性还与接种方法,N.P.Mo元素的施用有关。


低粒重玉米自交系在生产中的作用
《种子世界 》 1989
摘要: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有关部门除了在管理方式和栽培技术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外,一直强调高产自交系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仅就低粒重玉米自交系在生产上的作用加以论述。一、百粒重与种子粒数的关系及应用分析一般条件下,玉米单交种的母本系产子量高,制种产量才能高,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单交种本身的生产价值。但在生产上,有时仅以制种产量的高低来衡量某些同等生产水平单交种的种子应用价值,是不全面


苏芸金杆菌防治印度谷螟的研究
《植物保护 》 1989
摘要:1985—1987年对苏芸金杆菌防治印度谷螟的效果进行研究,用JMEM-1200W型透射电于显微镜观察,幼虫食入菌剂后1至2小时,中肠出现细胞松离,肠壁和底膜崩溃,肠内物质散入肠腔,16至24小时后,幼虫陆续变暗褐色而死亡。实验室内用菌悬液对幼虫进行生物测定,浓度为2.266×10~8个活芽孢子/毫升时,死亡率在32小时内达98.24%,随着处理浓度降底,幼虫死亡率下降。以粉剂在储粮表面层10—15厘米深处理杀虫效果最佳,持效期长,仓库条件下5个月后,平均每粒花生上仍有活芽孢3.13×10~3个。温度是影响该菌剂杀虫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湿度与之无关,温湿度之间也无互作。实验室内菌种转移接种16代以后杀虫毒力下降。


春小麦新品种克旱十号
《作物品种资源 》 1989
摘要:克旱十号为中熟抗旱类型,株高90厘米左右,有芒,白稃,赤粒,穗纺锤型,小穗稀密中等。根系发达,抗旱性强,在干旱条件下,比对照品种龙麦12号增产14.7%。生育后期生长速度快,转黄好,落黄好。茎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