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黑土的培育措施及其效果
《土壤通报 》 1979
摘要:为适应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需要,在研究耕地黑土肥力变化规律和总结研究群众培育高产黑土经验基础上,我们在哈尔滨院内试验地进行了培育高产黑土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培育途径及试验处理试验地面积7.5亩,试验采用田间大区简单对比法进行.1976年,处理区亩施草炭土约2万斤,新挖的草炭土混入少量磷矿粉堆腐4个月后施入.堆腐后的草炭土含有机质10.6%,全氮0.636%,全磷


白边地老虎的发生与防治
《昆虫知识 》 1978
摘要:白边地老虎 Euxoa oberthuri(Leech)是我区苗期主要害虫,对谷子、糜子、高粱、大豆、玉米等幼苗危害甚重,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1965年发现地老虎在我区发生种类与发生规律和前人所述不同,当时根据生产需要,开展了大面积防治。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同贫下中农相结合,大搞科学实验,开


黑龙江省耕作制度改革现状和问题
《土壤肥料 》 1978
摘要:我省位于祖国北疆,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为-4—5℃,无霜期从北至南在90~135天之间,作物生育期间活动积温1900~2700℃,年度间波动较大,高低之间相差70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400~900毫米,60~70%集中在7、8、9月份。土壤大部是黑土,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次为黑黄


赤眼蜂防治甜菜甘蓝夜蛾的研究
《昆虫知识 》 1978
摘要:甘蓝夜蛾 Barathra brassicae (Linnaeus)在我省为害甜菜,严重时使甜菜减产10—20%,块根中含糖量减少0.8—1.0度。我们从1973年以来共同协作,在哈尔滨、富裕、安达、双城等县,于每年7月末、8月初在甜菜地发生第二代甘蓝夜蛾产卵期间,进行了赤眼蜂防治的研究,五年来无论是小面积试验或大面积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大豆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 》 1978
摘要:大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研究大豆高产的生长发育规律,探索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措施,供生产上参考应用,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总结大豆大面积高产经验基础上,在所内试验区进行了大豆高产栽培试验,亩产基本可以稳定在400斤以上,并初步摸索到了一些规律。


图书馆的同志和科技人员团结合作就是好
《黑龙江图书馆 》 1978
摘要:华国锋总理在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六日代表国务院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组成为科学研究和广大群众服务的图书馆网”。图书馆在为我们科学研究服务上做了大量工作,如专门开辟了科技阅览室,这对于科学研究人员查找各种文献资料帮助极大。另外图书馆科技部同志经常深入到省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室了解需要。特别还根据我省主持全国春小麦的科研工作,编写了春小麦育种课题的中外文文献,颇受广大科技人员、领导干部和群


用单倍体育种法育成水稻新品种的研究
《中国科学 》 1976
摘要:单倍体育种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育种方法,它能控制杂种分离、加快育种速度、简化选育程序和提高选择效率,是育种工作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本文报道了运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水稻新品种的研究结果。我们用N_6或Miller’s培养基诱导花粉愈伤组织,并使其分化出单倍体和自然加倍的二倍体花粉植株,并用秋水仙素或富民隆使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来源于杂种的花粉植株当代表现多种多样,二代基本整齐一致,后代没有生活力减退现象,通过对花粉植株后代的选择鉴定,从中选出三个优良品系,并进行了广泛的区域性鉴定和生产示范,其中“单4”品系(命名为“单丰一号”)亩产1100斤左右,适于在松花江南部地区推广,文中还讨论了水稻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后代选育的有关问题。


春小麦辐射育种的研究
《遗传学报 》 1976 SCI
摘要:本文报道了从1962年以来利用Co~(60)-γ射线处理小麦风干种子,诱发突变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研究结果。通过实验,确定了Co~(60)-γ射线对小麦进行诱发突变的适宜剂量范围;肯定了Co~(60)-γ射线对小麦的诱变作用,并从诱发突变体中选育出春小麦“新曙光一号”和“新曙光二号”等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现正在生产上发挥着作用,其中“新曙光一号”的推广面积已达几十万亩。此外还得到许多优良突变品系和类型,正在选择鉴定和生产试验。


黑龙号胞质雄性不育系高粱的选育
《科学通报 》 1975
摘要:高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应用,为杂交优勢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途径。要获得更多类型的高产、质优的杂交高粱,必须要有各种类型的雄性不育系。我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引入的3197A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熟期晚,不能直接利用,要利用杂交优势来提高高粱单位面积产量,必须首先要选育出适合我省栽


水稻花粉植株的诱导及其后代观察
《遗传学报 》 1975 SCI
摘要: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花药的离体培养及其花粉植株后代的表现,得到如下结果: 1.用加有2,4-D 1—5毫克/升的Blaydes培养基培养水稻花药,诱导出水稻花粉愈伤组织。采用花粉处于单核期的花药进行培养比较合适。 2.诱导愈伤组织成苗,以二次诱导法效果较好。即将愈伤组织种植在低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IAA 0.05—0.5毫克/升,激动素1—2毫克/升),在此培养基上分化快,芽点多,但芽不易伸长;芽点出现后再移到激素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IAA 2毫克/升,激动素4毫克/升),很快出现幼苗。 3.水稻花粉植株二代,田间表现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基本整齐一致,没有分离。杂种F_1花粉植株后代在许多性状上超过双亲,有选种价值。说明水稻花药培养用于育种是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