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豆根蛇潜蝇生活史及其防治

植物保护 1980

摘要:豆根蛇潜蝇Clphiomyja Shibatsuji Kato 1961属双翅目,潜蝇科,蛇潜蝇属,分布广,发生普遍,为我省大豆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2—3.0毫米,两个等大的上眶鬃后倾,两个等大的下眶鬃内倾如(图1)。前缘脉强大延伸到m_1+m_2,r—m横脉位于第二中室外1/3处如(图2)。雄性及雌性生殖器外形(如图3)。 幼虫 体白色,长3.8—4.0毫米,口钩正上方有一指形类(图4),前端气门着生24—30个球状气孔,后端气门鸡冠状着生28—40个柱状气孔(图5)。 蛹 壳黑红色半具光泽,前后各一对骨化气门突。 卵 长椭圆形,长0.4毫米,乳白色,卵壳透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新品种—龙麦九号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0

摘要:春小麦新品种——龙麦九号系以东农101为母本,小冰麦远中3908为父本有性杂交,第五代决选品系,于1975年牡丹江农管局所属农场确定推广。1977年冬农场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通过。该品种为中熟种。苗期耐旱、株高适中,披有较厚腊质层,抗秆、叶锈病,叶枯性病及根腐病轻,耐赤霉,后期耐湿性好,耐收割,千粒重较稳定,蛋白质含量为15~16%。一般亩产300~400斤。适于我省东部国营农场瘠薄及中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播种面积已有十余万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田玉米螟防治适期的预报方法

昆虫知识 1980

摘要:嫩江地区谷子田玉米螟发生为害比较严重。我们根据生产需要,结合大面积防治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了历年谷田玉米螟产卵始期与高峰以及幼虫蛀茎与出现枯心苗之间的关系,得出连续两次见卵块后3—6天出现卵高峰;幼虫孵化后7天开始蛀茎;11天后出现枯心苗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回归相关法早期预测大豆产量

中国油料 1980

摘要:目前,对大田作物产量估测,多在收获前进行。在大豆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中,要求将对作物的产量估测,前移到作物生育中期进行。这样不仅可做到早期心里有数,还可依据估测结果及作物长势,采取必要管理措施,达到进一步增产目的。 农作物生物产量90—95%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积累起来的。其经济产量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光合产物的总量,另方面也决定于光合产物向子实器官转化的经济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磷素供应特性与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

土壤通报 1980

摘要:近年生产和研究工作中,提出了磷肥各种有效性指标,一般根据产量水平划分磷肥有效程度。此外,磷肥效果与土壤有效磷供应有密切关系,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一般磷肥效果小,有效磷含量低,效果大。亦有研究指出,每100克土中含有效磷在3毫克以下,或土壤水解氮和速效磷比值在6以上,认为是磷肥的有效性界限,如此等等对指导磷肥施用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各种土壤在作物生育期中,土壤磷素的变化过程,供应水平,施用磷肥后,作物对土壤磷和肥料磷的吸收利用,特别是如何提高磷肥的有效利用率等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乐灵在土壤中残留动态的研究

植物保护 1980

摘要:氟乐灵(Trifluralin)化学成分为2,6二硝基—N,N—二丙基—4—三氟对甲苯氨,是一种适用于大豆、棉花、花生等多种作物的优良除草剂,用于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据报道,该除草剂施于土壤表面后极易挥发和光解,在施药后最初一段时间消失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氟乐灵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土壤中的残效期差别很大,从3个月到18个月不等。为了明确氟乐灵在我省条件下对主要杂草种类的持效期,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特进行土壤中残留动态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杀菌烟剂防治玉米大斑病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1980

摘要: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粮豆总面积的25—30%(个别社队达40—50%),对粮食生产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玉米面积的逐渐扩大,推行间混种和易于感病品种(多为杂交种)的应用,玉米大斑病有日趋严重的趋势,一般减产1—2成,严重者减产5成以上甚至颗粒不收。 在化学防治方面,《全国玉米大斑病研究协作组》通过多年来大量的杀菌剂新品种鉴定工作,肯定了“北方地区在发病盛期前10天(发病株率100%,病叶率30%)全面喷洒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ppm药液一次,一般可达60%的防治效果;如果连续喷2—3次即可基本控制病情”。这一结果为国内目前化学防治的最佳效果。国外如美、加、苏等国的药剂防治,除仍用退菌特、代森锰等药剂外,也无多大突破。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玉米植株高大(施药阶段株高已达2米)、面积广、施药器械功效低等因素,施药亦难全面实施。为寻求省工高效的施药方式,鉴于国内曾用硫磺烟剂防治小麦锈病和应用杀菌烟剂防治水稻瘟病研究工作的启发下,从1978年开始进行了应用杀菌烟剂防治玉米大斑病的研究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辐射育种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80

摘要:采用 X 射线、钴-60γ射线及热中子照射大豆干种子能引起后代生育期、含油量、丰产性、抗倒伏性、抗炸荚性等方面的变异。从而创造出许多新的变异类型,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种质。从 X 射线、钴-60γ射线及热中子照射的后代中均获得了早熟突变体。我们采用辐射方法已育成"黑农4号"、"黑农5号"、"黑农6号"、"黑农7号"、"黑农8号","黑农16号"等6个大豆品种,推广面积达300万亩以上。并选出两个极早熟品种,可在北部高寒地区种植。本文根据育种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对大豆辐射育种几个技术问题的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螟幼虫转移规律与防治适期的研究

昆虫知识 1980

摘要:玉米螟幼虫在植株上的转移规律以及不同世代危害,对玉米产量影响程度是确定幼虫防治时期及施药部位的重要依据,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一、幼虫在植株上转移规律 试验在本所农场早播(5月4日)和晚播(5月25日)玉米田(嫩单一号)进行。 从7月13日到8月28日,每5天进行一次剖检植株,每次每块地取样10点,每点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花药培养研究

科学通报 1980

摘要:本研究通过花药培养方法,采用变动了的B,培养基,成功地诱导出大豆花粉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大豆花粉植株.经根尖染色体检查,2n=20,证明是由单倍性花粉发育而来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