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龙粳2号水稻新品种
《种子 》 1990
摘要:品种来源:该品种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杂交育成,1990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推广。产量表现:1986~1987年参加省3积温带区域试验,13点次平均产量为5548.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增产5.0%,1988~1989年参加省3积温带生产试验,4点次平均产量为6840.5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平均增产9.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在直播条件下110~115天,插秧栽培条件下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晚1~2天,活动积温2230~2300℃,株高81~85厘米,每穗粒数70粒左右,不实率低,千粒重27克左右,米质较好,糙米率83.0%,垩白大小5.1,蛋白质含量8.85%,直链淀粉含量18.9%。芽期耐低温,分蘖力较强,叶色较绿,秆强抗倒,颖与颖尖秆黄色,稀有短芒,较抗稻瘟病。栽培要点:该品种适于中等肥力条件下栽培,一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特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植物保护 》 1990
摘要:本研究是中日协作研究项目之一。1987年,我们对水稻品种进行了不同叶龄时期接种和单一菌系与混合菌系接种效果比较的研究。在1987至1989年间,又用日本7个鉴别菌系测定本省部分水稻品种的抗性,并对参鉴品种进行了抗性初步分类。


三江平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1990
摘要:三江平原是全国大豆生产基地之一,历年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左右。为提高单产,从1987年开始,黑龙江省科委组织我所在三江平原宝清县开展大豆大面积高产高效益试验示范,3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60万亩,平均亩产177.1公斤。总结关键栽培技术如下:一、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大豆高产最首要的是选用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特点、丰产性能好、抗逆性强、成熟期适宜的品种。据此,


黑龙江省稻种资源稻瘟病抗性鉴定简报
《作物品种资源 》 1990
摘要:1972—1983年采用以人工接种为主,自然诱发为辅的鉴定方法,对2550个品种(系)(其中粳稻2255份,籼稻295份)进行了多次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高抗抗源395份,已被杂交育种选用111份,如春红、松前、合江


如何解决当前醋栗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辽宁林业科技 》 1990
摘要:醋栗俗名灯笼果,它既可作为果树栽培,又可作为庭院、广场、游园和公园内的观赏树种,还可用于绿篱,是一种发展潜力很大的经济树种。因此,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其中以黑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分布广泛。但由于栽培措施不合理和管理粗放、品种混杂等因素的影响,使植株生长较差,以致造成单位面积果实产量低,品质不高的结果。针对醋栗生产栽培中的落后状况,我们于1985年开始进行调查和丰产栽培试验的研究,现总结如下。1 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高粱新杂交种—龙杂一号
《作物品种资源 》 1990
摘要:龙杂一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黑龙1IA×哈恢158选育而成。1989年3月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原代号龙86—706。该杂交种幼苗生长势强,株高230—250


三江平原大豆高产栽培探讨
《作物杂志 》 1990
摘要:1984~1988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腹心地带宝清县,进行了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化探讨。5年中,种植面积由600亩,逐渐扩大到20万亩;最低亩产170多公斤,最高亩产302公斤;总增产大豆2575万公斤,增益1777万元。通过连续科研实践,大面积示范和生产验证,初步明确了宝清县一带春大豆生产,每亩稳产170公斤以上的


用泡底黑土改良风砂土效果好产量高
《农业科技通讯 》 1990
摘要:风砂土是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主要耕地土壤之一,面积达500万亩左右。分布在松嫩平原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区。当地热量充足,雨热同季,产量潜力很大。但由于此类土壤跑风、漏水、漏肥,抗旱力差,所以产量很低。为发挥风砂土的增产潜力,提高单产,我们利用泡底黑土进行了改良风砂土的试验,结果表明改土效果好,增产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