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三江平原黑朽土“哑叭”涝的成因及治理意见

土壤 1980

摘要:黑朽土(粘质暗色草甸土)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低洼易涝土壤之一,集中分布于该平原中西部的封闭、半封闭洼地,主要包括集贤、富锦、宝清、桦川等县和“宏图”、“五九七”、“友谊”等农场。面积为一千多万亩,约占宜农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目前宜垦的主要土壤。已垦耕地由于受“哑叭”涝(耕层或上层滞水)影响,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胞囊线虫病调查简报

中国油料 1980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我国东北三省及某些省份均有发生。从东北三省的调查表明,线虫病发病面积占大豆播种面积的33%左右,一般减产3—5成,特别是在风砂干旱的老豆区发病尤为严重。 在四十年代,本地区南部县份因大豆胞囊线虫为害严重,曾以轮作换茬等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置换培育高粱细胞质遗传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遗传学报 1979 SCI

摘要:从1958年起,通过使用国内外大量原始材料、中国品种混杂群体等约3,000份材料,进行测交和核置换回交。核置换是采用边引变、边自交、边杂交、边早代测交、边回交置换。早代测交和稳定后测交配合力相结合。同时改革育种程序,加快选育速度,提高效率1—2倍。培育出一些中国种和混血种的各类型不育系。用它配制的杂交高粱,全国应用面积已达一千万亩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黑龙江省发展油菜的几点看法

中国油料 1979

摘要:黑龙江省是大豆的重要产区之一。为了确保大豆的商品基地的地位,开辟油料生产新途径,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自1975年开始引种试种油菜,对于油菜的适种地区,适宜的品种,及栽培技术做了调查研究,现就我省发展油菜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与天兰冰草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79

摘要:小麦远缘杂交对其物种进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十九世纪初期,有性杂交技术用于育种实践后,人类逐渐认识并掌握了远缘杂交这个创造新种或新类型的有利武器。国外育种实践证明,天兰冰草(Agropyron glaucum)是小麦属间远缘杂交重要亲本之一。根据我省小麦育种目标和任务,为了把天兰冰草某些优良性状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去,刨造小麦新类型和新品种,我院从1957年起开展了春小麦与天兰冰草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开始,我们以普通小麦不同品种为母本,以天兰冰草为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叶面积、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的相关性

中国农业科学 1979

摘要:通过对1961—1977年中8个年份,17个大豆高产田系统调查的叶面积、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相关分析、得出大豆结荚以后,最大叶面积系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开花末期——鼓粒前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认为限制大豆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是大豆开花末——鼓粒前净光合效率严重降低,光合产物不足。大豆高产的主攻方向是提高这一时期的光合生产能力。本研究运用直线回归方程推算了大豆亩产达500斤以上最大叶面积系数、净光合生产率最适指标的理论估计值;提出了大豆高产品种选育及栽培途径的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营养对大豆生长发育以及氮素累积的影响

中国油料 1979

摘要:赵光农垦局自1949—1964年的资料统计,大豆亩产量平均为114.5斤,而不同年份产量的变化幅度较大。 大豆产量所以不高、不稳的原因较多,主要是我省北部地区生育期短,前期地温低,土壤养分转化缓慢影响大豆生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连年种植作物而施肥较少,地力减退。为此,我院生物物理研究室与赵光农垦局农科所共同研究了氮磷营养对该地区大豆生长发育以及植株体内氮代谢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花药培养法获得玉米纯系的初步研究

遗传学报 1979 SCI

摘要:我们利用花药培养法,于1978年3月和8月份获得两棵自交结实的玉米花粉植株,共得种子115粒。其中一株在同年5月份种人大田,进行后代与亲本的比较观察。 于1979年2、3月份又获得5株自交结实、5株互交结实和一株异交结实的花粉植株。实验表明,玉米花粉植株二代基本整齐一致,得到纯系47株。同时进行了配合力的测定,对花粉植株后代与亲本的遗传性状作了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炭与褐煤的腐殖酸组成及生理活性

土壤通报 1979

摘要:随着腐殖酸类肥料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各类腐殖酸原料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我们于1975~1976年对黑龙江草炭和褐煤的腐殖酸组成及生理活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正理如下:一、供试材料1975年草炭样本选自阿城、依兰、林口和鹤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乐灵在大豆地应用技术

植物保护 1979

摘要:氟乐灵为目前国外大量应用的优良大豆除草剂。为使这种除草剂能在国内广泛应用,根据国外有关文献,以及我们和各单位的试验和应用结果,作如下介绍。 氟乐灵国外通用名称Trifluralin,商品名Treflan,和Treficon。氟乐灵系由美国的Elanco Products公司于1959年发现。1960年Elililly公司报导了2,6—二硝基苯胺的除草活性并合成了氟乐灵。该品种由于具有杀草范围广,除草效果高,用药量低,使用方便,对作物安全,对人畜低毒等优点,发展很快。1973年成为美国八大吨位农药品种之一,年产原药达1.25万吨。本品种在英国、意大利、苏联等国均已投产,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除草剂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