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辐射选育小麦易位系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90 CSCD

摘要:辐射处理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普通小麦克79F3-392的F0种子,通过一定的选育程序,选出了龙辐麦4号,龙辐10946和龙辐10877 3个易位系,经Giemsa-C带技术鉴定,其易位形式分别为6BS/6RL,2AS/2RL和7RL/7AL。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表明,3个易位系和黑杂266具有共同的特征酶带。试验证明,3个易位系具备双亲的优良特征特性,其中龙辐麦4号已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麦 易位系 Giemsa-C带鉴定 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的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0

摘要:本文按照格列芬(Gyiffing)方法Ⅳ,研究了玉米自交系的12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等参数。结果分析表明:在杂交种配制时应该选择双亲的一股配合力都高;或者选择亲本之一一般配合力较高,另一亲本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的自交系进行组配,以期获得较高产量的杂交种。在自交系的选育时,对遗传力较大的主要数量性状早代选择有效,选择尺度从严;而对遗传力较小的数量性状在晚代选择效果较好。

关键词: 完全双列杂交 配合力 遗传力 遗传变异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稻区水稻品种的生态型

现代化农业 1990

摘要:黑龙江省是祖国最北方的稻作区,也是世界最高纬度稻区之一.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划分为4个主区,即南部温湿最适宜区、中部湿润适宜区、北部冷凉和西部干旱次适宜区、最北部高寒不适宜区.本文论述的就是黑龙江省最北部高寒不适宜区水稻品种的生态型.最北部高寒不适宜稻作区,是指北纬50°左右的地区,其中包括嫩江、德都、北安、伊春、嘉

关键词: 水稻品种 黑龙江省 基本营养生长性 稻区 生态型 感光性 适宜区 感温性 光温生态 不同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处理方式对大豆原生质体产率及其脂肪酸类型的影响

中国油料 1990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大豆原生质体的产率和脂肪酸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新生叶片及子叶的原生质体产率较高。缺水处理使子叶细胞、原生质体中的脂肪酸脱饱和程度减弱,不饱和脂肪酸向饱和脂肪酸转化,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则不存在这种变化趋势。

关键词: 大豆 原生质体 脂肪酸 预处理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易位系的选育及Giemsa-c带鉴定

科学通报 1990 CSCD

摘要:通过辐射处理远缘杂交后代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出现许多具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优良株系。黑麦属对改进六倍体栽培小麦遗传种质具有很大潜力。自1956年Sears报道了通过染色体易位,将外源染色体片断导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渣制取沼气和沼渣栽培平菇效果的研究

太阳能学报 1990 EI CSCD

摘要:采用5米~3下流式生物膜床厌氧消化罐,利用甜菜渣制取沼气,并将排出的沼渣栽培平菇。结果表明,最高产气率为2.1m~3/m~3·d,平均产气率为1.2m~3/m~3·d。沼渣培养平菇的产量分别比锯末和废棉籽增产9.3—32.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黄矮病抗源介绍

作物品种资源 1989

摘要:小麦黄矮病由蚜虫带毒传播,在国内外为害日趋严重。为了减轻或控制黄矮病的为害,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小麦抗蚜或抗毒(即病毒)育种,我国于70年代以来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播法的试验

种子世界 1989

摘要:我省在春旱和春寒逆境条件下,玉米出苗推迟,导致贪青减产,这是我省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在当前推广吉字号晚熟品种情况下尤为突出。那么,怎样促进玉米各生育进程并在霜前正常成熟呢?怎样确保极晚熟品种的较高成熟度呢?为此,我们在所内进行了玉米大面积不同播法对比试验。一、试验设计和方法试验地前茬陆稻,秋翻、秋起垅和秋灌。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性鉴定初报

大豆科学 1989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国的大豆产区,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安徽等省均有发生。进行药剂防治成本高,不宜大面积推广。而种植抗病品种则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经济有效的措施。美国自1967年以来,育成十多个抗大豆孢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并适合不同成熟期组种植的黄种皮大豆品种已在生产上应用,控制了孢囊线虫病为害。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MMYT的小黑麦育种

世界农业 1989

摘要:小黑麦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小麦与黑麦属间杂交种,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但是,由于小黑麦部分不孕及子粒皱缩等迟迟不能用于生产。经过几代育种家和学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上述等不良性状基本得到了克服,使小黑麦成为有希望的世界性粮食作物。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