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辐射选育小麦易位系的研究
《核农学报 》 1990 CSCD
摘要:辐射处理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普通小麦克79F3-392的F0种子,通过一定的选育程序,选出了龙辐麦4号,龙辐10946和龙辐10877 3个易位系,经Giemsa-C带技术鉴定,其易位形式分别为6BS/6RL,2AS/2RL和7RL/7AL。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表明,3个易位系和黑杂266具有共同的特征酶带。试验证明,3个易位系具备双亲的优良特征特性,其中龙辐麦4号已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麦 易位系 Giemsa-C带鉴定 同工酶


小麦易位系的选育及Giemsa-c带鉴定
《科学通报 》 1990 CSCD
摘要:通过辐射处理远缘杂交后代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出现许多具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优良株系。黑麦属对改进六倍体栽培小麦遗传种质具有很大潜力。自1956年Sears报道了通过染色体易位,将外源染色体片断导入


甜菜渣制取沼气和沼渣栽培平菇效果的研究
《太阳能学报 》 1990 EI CSCD
摘要:采用5米~3下流式生物膜床厌氧消化罐,利用甜菜渣制取沼气,并将排出的沼渣栽培平菇。结果表明,最高产气率为2.1m~3/m~3·d,平均产气率为1.2m~3/m~3·d。沼渣培养平菇的产量分别比锯末和废棉籽增产9.3—32.7%。


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性鉴定初报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国的大豆产区,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安徽等省均有发生。进行药剂防治成本高,不宜大面积推广。而种植抗病品种则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经济有效的措施。美国自1967年以来,育成十多个抗大豆孢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并适合不同成熟期组种植的黄种皮大豆品种已在生产上应用,控制了孢囊线虫病为害。日


CIMMYT的小黑麦育种
《世界农业 》 1989
摘要:小黑麦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小麦与黑麦属间杂交种,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但是,由于小黑麦部分不孕及子粒皱缩等迟迟不能用于生产。经过几代育种家和学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上述等不良性状基本得到了克服,使小黑麦成为有希望的世界性粮食作物。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