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亚洲玉米螟颗粒体病毒利用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OFGV—01”病毒,该病毒颗粒体卵圆形,大小为295~356nm×250~305nm,平均为325.5nm×277.5n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不弯曲或稍弯曲,大小为200~256nm×185~196nm,平均为228nm×190.5nm。该病毒对亚洲玉米螟幼虫致病力较强,在温度24~26℃,相对湿度73%~78%条件下,对3日龄、6日龄幼虫感病4~6天死亡率分别达100%和98.3%,9日龄、10日龄幼虫第8~9天死亡率分别为85.5%和83.5%。利用该病毒于山西省太谷县、祁县、榆次市田间防治亚洲玉米螟幼虫,防治效果一般为80%~85%.高的可达90%。该病毒对天敌无杀伤作用,对小白鼠(昆明种)、大白鼠(Wismr 种)、家免和豚鼠无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几种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山西果树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一、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上升很快.我省各果区已普遍发生,临汾以南地区红星、元帅、青香蕉、印度等品种早期落叶严重.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条和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或深褐色小斑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县级耕地不同产量水平的面积与分布的检测方法
《农业区划 》 1993
摘要:开发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查清中低产田的面积、分布、开发条件与潜力是制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依据。为探索调查中低产田准确、简便和实用的方法,我们在已布设的公里网农业监测系统内,对县级耕地不同产量水平的面积与分布的监测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监测依据县级耕地不同产量水平的面积与分布的监测,是以县为总体,在按座标公里网建立的农业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内进行的。有关农业后备资源的调查,是根据各类农业资源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核桃害虫及防治对策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3
摘要:木文报道作者自1987年以来对山西省棱桃产区害虫的种类与为害核桃树的调查结果。和介绍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和效果。通过调查,共发现害虫90种,分属于5目36科。明确了当前造成我省核桃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害虫,东山地区主要是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西山地区主要是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并对这两种害虫进行了防治研究,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远缘杂种材料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山西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对天蓝偃麦草和普通小麦远缘杂交得到的多年生1号、中_1、中_2、中_3、中_4、中_5等6个小麦杂种材料的部分抗旱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这些材料在正常供水、水分胁迫以及饱和复水三种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差异。结果表明,6种材料的共同特点是根系发达,具有抵御和忍耐干旱的优良特性。水分胁迫时6个杂种材料之间的变化与亲本天蓝偃麦草呈相同趋势,表现为气孔阻力提高,蒸腾强度减少,保持较高叶水势。呼吸作用、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幅度小。饱和复水48小时,各项指标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比对照晋春8号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旱棉花新品种晋棉13的选育
《中国棉花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晋棉13原名86A—93,系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抗病、优质、耐旱棉花新品种。它是经复合杂交,通过水、旱地交替选育及省旱地棉花品种直接生产试验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亚洲棉F_0成胚频数与亲本主要产量性状配合力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陆地棉×亚洲棉F_0成胚频数主要受母本陆地棉的影响,不同的7个陆地棉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成胚频数高的6901和朝阳1号,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亦均高;而成胚频数低的6913和黑山棉,上述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均低.在7个父本亚洲棉中,与陆地棉杂交当代成胚频数高的束鹿白花和完紫,其子指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选择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陆地棉作母本与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亚洲棉作父本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交当代的成胚频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