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苹果双变气调贮藏中气体指标参数的确定
《中国果品研究 》 1992
摘要:苹果双变气调贮藏(TDCA)是在产地简易气调贮藏基础上,总结发展形成的一项新的气调贮藏技术和理论。本文以红星、金冠苹果为试材,通过严格对比试验,研究在土窑洞自然温度变化条件下,不同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对果肉硬度、内源乙烯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较高温度(12℃)下,低于12%的二氧化碳和高于5%的氧不能有效抑制果实的后熟衰老;当二氧化碳超过16%和氧低于2%时,提高果肉硬度的效果有限,并将造成生理伤害。本文提出适合红星、金冠苹果的经济有效的气体指标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田二星椿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山西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二星椿Stollia guttigck (Thunberg)属半翅目,椿科,椿亚科,80年代以来,在山西省南部广大丘陵旱垣地区为害日趋严重。为了减轻虫害,确保小麦高产,笔者于1987~1990年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和大田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分布及为害二星椿在山西省主要发生在临汾、古县、安泽、长治、晋城、运城等地。河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也有分布。二星椿主要为害小麦、大麦、水稻,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村小麦高产稳产经验
《农业科技通讯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吉县桑村位于吕梁山南端,海拔1100米,年降雨570.1毫米,其中62%集中在7、8、9三个月。这里土壤瘠薄,耕作粗放,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严重,属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麦单产不足70公斤,农民生活较为贫困。1982~1988年,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桑村为中心基点,开展旱作小麦增产新途径研究,通过几年旱地小麦增产技术的系列研究,总结出一套使旱垣小麦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推广应用首先使桑村840亩麦田连年增产,由1983年亩产69公斤提高到1988年的183公斤,增长了1.7倍,最高达376.5公斤,2/3麦田亩产超200公斤。其大面积高产稳产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隐性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及轮回选择
《山西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先后获得5个大豆雄性不育系。同时创造出3个具有多亲本血缘的雄性不育系集团,通过轮回选择,获得一批具有特殊性状的杂种后代及品系.其中晋品88—1、晋品88—2两个姊妹系具有不同熟期,丰产、大粒等特点,青皮青瓤,是适于城市菜用及多种用途的优异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蓟马昼夜时空动态的观察
《植物保护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蓟马(Thrips tabaci Lind)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自80年代以来,随着棉花塑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发生尤烈。近年我们发现夜间棉田地面常栖息着大量蓟马,考虑到或许该虫具有白天集中在棉株上,而夜晚栖息于地面的习性,为此,1988、1989两年开展了以棉蓟马为主的复合种群的昼夜时空动态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