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无蔓豆角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997

摘要:杂交无蔓豆角是以"美国无架"豆角为母本,淮北地区的"五月鲜"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而成的一代良种。该品种综合了父母本的优良,表现出早熟、矮蔓、高产、长势旺、抗性强、品质优、结角期长。是早熟或延秋栽培的一个十分理想的品种。近年来在国内十多个省市推广,菜农一致反应良好,称其为"天下第一豆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阿罗津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1997

摘要:阿罗津可有效地防除移栽稻田稗草、牛毛草;阿罗津与农得时或草克星混用可兼治稗草、牛毛草和雨久花、眼子菜等阔叶杂草;对扁秆鹿草、小茨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适宜的施药剂量为30%阿罗津乳油每667m250~60ml,施药适期为水稻移栽后5~9d,即稗草1~2叶期,以喷雾或药土法处理,对水稻安全。

关键词: 阿罗津,水稻移栽田,稗草,牛毛草,阔叶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雄期间摘叶量与玉米制种产质量关系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

摘要:为研究带叶去雄与玉米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关系,我们于1995~1996年开展了此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去雄期间摘除雄穗及1~4片叶时,商品种子产量将分别下降3.0、8.4、22.5和32.8%,同时种子质量(y0千粒重和发芽势等)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去雄期间摘叶数以1片为最佳,至多不超过2片。

关键词: 去雄,摘叶量,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的差异

中国马铃薯 1997

摘要:通过对目前我国保存的国内外642份马铃薯品种(系)淀粉含量的测定及其与育成单位生态条件的相关分析,初步弄清了我国马铃薯品种资源淀粉的含量水平和不同来源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差异,并筛选出淀粉含量超过20%以上高淀粉资源9份。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绥农14的选育

作物杂志 1997

摘要:大豆绥农14的选育景玉良吕德昌(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152052)绥农14系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于1987年以合丰25为母本,绥农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择,1990年后代决选育成。1996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绿色食品 面向二十一世纪农业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

摘要:发展绿色食品面向二十一世纪农业董静芬(黑龙江省农科院情报所)1问题的提出十九世纪中叶,农业化学的泰斗—德国化学家李比西第一次提出植物矿物营养学说,取代了以泰伊尔为首的腐殖质学说理论,为化学工业—化肥生产奠定基础,使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据有关统计资料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春小麦新品系克93-742

作物品种资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高产春小麦新品系克93-742克93-742品系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克86F2-86-3为母本,克86F6-613-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3年F6代决选,品系代号克93-742。1994年小麦所内产量鉴定试验,公顷产量为4714.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大麦不同品种与栽培措施的综合效应

作物杂志 1997

摘要:啤酒大麦不同品种与栽培措施的综合效应张敬涛(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市154007)实现啤麦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很重要。选用高产优质的品种,配以适宜的栽培措施,可进一步改变植株性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针对佳木斯地区啤大麦生产情况及栽培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龙甜3号选育报告

辽宁农业科学 1997

摘要:龙甜3号甜瓜是从农家品种苹果瓜的群体中采用株系选择法,经过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199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瓜呈卵圆形,金黄色覆白条带,皮薄,肉厚2cm,肉质沙面,香气浓,品质佳,抗病性强,商品性好,每公顷产量26984.8kg。

关键词: 龙甜3号,甜瓜,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平易涝地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大豆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低平易涝地耕层土壤水分大、土质粘重冷浆、通气透水性差、释放养分能力低等不良理化性状,是障碍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是以机械化深松旋耕整地和带状栽培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改变了生产上翻、耙、压的耕作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低平易涝地土体构造不良状况和大豆的合理群体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提高耕层土壤温度0.8℃,降低土壤容重0.198g/cm3,减少土壤含水量10.1%,分别提高速效氮、磷、钾19.2%、58.9%、36.7%,非毛管孔隙与毛管孔隙之比由1∶3.15改善为1∶1.66;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32.3%,并表现出指数增长期较短、很快进入直线增长期、稳定期较长和衰亡期较短的良好发育动态。大豆籽粒产量三年平均增产15.1%,增产幅度为13.7~16.0%。

关键词: 低平易涝地;大豆;三深带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