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寒地水稻耐冷基础的研究Ⅰ.种子吸水、发芽与温度的量化关系

中国农业气象 1997 CSCD

摘要:利用生长曲线模型,确立了8个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吸水及发芽的临界下限温度与50%种子发芽所需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哈35013的临界下限温度及50%种子发芽所需有效积温均低,耐芽期低温能力较强。同时阐明了温度对吸水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寒地;水稻;临界温度;有效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1997年推广品种简介

农民致富之友 1997

摘要: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龙粳5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85年以合良 682/BL_7为母本,合单 80-036为父本杂交育成。1997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135—138天,需活动积温 2550 C—2600 C。苗期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秆强抗倒,叶色浓绿、抗稻瘟病性强。株高 90-95厘米,穗长 16.5-19.0厘米,每穗粒数100-130粒,不实惠15%左右,千粒重26-29克,无芒、颖与颖尖秆黄色,糙米率82.9%,精米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龙麦19的选育及特性

作物品种资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新品种龙麦19的选育及特性龙麦19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株型结构好等优点,在黑龙江省及内蒙东四盟地区播种面积已逾600万亩。利用其产量潜力、广泛的适应性及优异的株型结构,现已培育出一批新品系。1选育过程1975年以多亲本所创造和培育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杂交后代粒荚比的遗传变异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

摘要:采用粒荚比不同亲本进行杂交,对F1代及F2代粒荚比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粒荚比表现出一定的正向优势;F2代粒荚比表现出一定的正向优势;F2代粒荚比有广泛分离,属于数量性状遗传;F2代广义遗传力各组合平均为51.9%。

关键词: 大豆,粒荚比,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影响的关联分析

大麦科学 199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啤麦品种与氮磷钾肥的综合效应

土壤肥料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佳木斯地区4个主栽高产品种,并配合施用不同水平的氮磷钾肥,研究各因素对植株性状、产量及品质的综合效应。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植株的干鲜重有显著增加趋势。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则受品种的遗传特性影响较大。决定啤麦产量的因素及主次顺序是:品种>磷肥>钾肥>氮肥。而决定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氮肥,其次是钾肥。目前推广的品种蛋白含量均较低

关键词: 啤麦品种,氮,磷,钾,综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几种主要土壤施用钾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

摘要: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占全国的25%。大豆是喜肥作物,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上施用钾肥,尤其是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可有效提高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并且能改善其品质。

关键词: 固钾能力,限制因子,改善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大豆接种根瘤菌有效性的技术措施

农民致富之友 1997

摘要:根瘤菌剂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人工繁殖的根瘤菌,随着环境的改变很容易死亡,同时从细菌入侵根毛到形成根瘤的复杂过程中,任何一个发育阶段的不利因素都将使根瘤不能形成或不能固氮。为了充分发挥大豆接种根瘤菌的效果,应合理施用根瘤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李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摘要:李园最好建在不与粮食争地的背风向阳的山坡地上;选择栽植的品种早熟以牡红甜李、长李15、长李17为主,中熟以李优良品系82-4373为主,晚熟以秋红李,绥李3号为主,形成早、中、晚熟配套体系;建议用李砧作嫁接砧木;配置1:6~8的授粉树;改春栽为秋栽;合理密植;重视定植后连续三年的整形修剪。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生产 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的亲本选配与后代选择问题与探讨

大豆通报 1997

摘要:极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的亲本选配与后代选择问题与探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64300黑龙江省嫩江农场生产科吴纪安魏新民王忠跃谭娟陈祥金赵青海本文通过对目前黑龙江省推广的几个极早、超早熟大豆品种选育过程的分析,探讨适合我国高寒山区种植的高产大豆新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