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复吸水—回干处理对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银合欢Leucaena glauca种子在25℃恒温下,设置4、8、16、24 h 4个浸泡时间,连续4次进行重复吸水—回干处理。结果表明:不论浸泡时间长短(4~24 h),前3次处理对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均没有显著影响;浸泡次数与种子浸出液的pH值呈负相关关系,与种子的吸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浸泡时间与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这可为银合欢种子活力测定的非破坏性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定量检测Bt176转基因玉米
《吉林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以实时荧光PCR技术鉴定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Bt176品系。根据转基因玉米Bt176中内源基因Zein和外源基因cry1Ab设计引物及TaqMan荧光探针,成功建立了检测转基因玉米Bt176品系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表明,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转基因作物,不仅可以达到品系鉴定的作用,而且可以用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该方法简便迅速,降低了污染机会,为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品系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Bt176转基因玉米 TaqMan荧光探针


蔓桔梗的离体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蔓桔梗(Campanumoea javanica Bl.),别名:金钱豹、奶浆藤、香浮萍、浮瓶子、金线吊葫芦、土党参。2材料类别成熟种子。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种子萌发培养基:MS;(2)增殖培养基: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重金属的概念及污染土壤的特点出发,概括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危害,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原理、类型、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趋势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金属矿区芒草脯安酸积累的一个有趣现象(英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的脯安酸含量与其对环境的耐受性有很大的关系。通过采集金属矿区(主要污染物为Zn、Cu、Pb、Cd)不同污染梯度、不同季节的芒草种群材料,测定其脯安酸含量,从脯安酸角度探讨受不同污染强度胁迫的种群的耐性变化。结果发现:①夏季芒草种群的脯安酸含量随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与体内Cu积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冬季脯安酸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即重度污染土壤的种群脯安酸含量降到最低,而受轻度污染样地的种群与清洁种群一样,脯安酸含量升到最高;③受中度污染种群的脯安酸含量变化与清洁种群相似。这一结果说明重度的重金属污染已引起芒草种群在脯安酸水平发生代谢变化,意味着这一芒草种群可能已获得较强的环境耐性,但这一猜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入侵害虫椰心叶甲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研究
《园林科技 》 2007
摘要:本文根据对椰心叶甲生物学、生态学实验研究及信息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GIS3.3分析预测了其在中国大陆的可能适生范围。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在中国可能的高度适生范围大体在16.53~25.73°N,97.85~118.91°E,涉及华南、西南、华东5个省(自治区)的58个点;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大体在22.98~33.87°N,88.88~122.81°E,涉及华南、西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区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9个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