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省果树科研生产的成就与展望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一、我省果树战线取得的成就山西地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而且也是落叶果树的原产地之一,果树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解放前全省仅有各类果树808万株,年产量仅6603万公斤,而且多为零星栽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果树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育种经验浅析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签订的小麦育种协作协议,应“中心”小麦计划主任Dr·H·Fischer的邀请,我们一行5人于1990年10月4--25日在“中心”进行了合作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在托卢卡(Toluca)试验站进行田间选种。即根据我国生态特点,对杂种后代及种质资源进行选择。一、选到一批杂种后代和种质资源材料托卢卡试验站位于墨西哥西约60公里,是“中心”面包小麦课题夏季圃所在地,气候条件类似我国云南地区。根据我们选种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无融合生殖及杂种优势的固定研究初报
《华北农学报 》 1991
摘要:通过对高粱兼性无融合生殖系R473与不同材料配合选育Vybrids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生殖材料与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杂交只是对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的遗传改良,形不成Vybrids.Vybrids的产生只出现在不同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间的组合中,不同的组合方式,可提高无融合生殖频率,育成基本不分离的Vybrid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开拓新麦区扩大晋南棉田面积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晋南地区是我省棉花主产区,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棉田面积锐减,由原来的300多万亩减少到190余万亩,致使本省纺织工业原料缺乏,同时也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而要在晋南扩大棉田面积,势必会挤掉一部分麦田,影响粮食生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最近做了些考察,提出如下建议。一,积极开发晋北春小麦生产雁北及朔州市现有水地275万亩,其中保浇地150万亩。当地气温偏低,高温危害较少,有利于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该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盐碱地改良工作,大力开发水地春小麦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玉米育种现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一、杂交种在美国玉米生产中的作用从美国1875—1985年玉米单产的变化情况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875—1935年的前60年,玉米单产停留在83.3—125.3公斤,但从1940—1985年的45年玉米单产由130公斤上升到458.7公斤,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应用了杂交种。1930年以前主要应用的是天然授粉品种(农家种)。1945年以后美国玉米带几乎100%应用了杂交种。说明前60年所采取的选择方法,玉米单产提高不显著。美国玉米杂交种利用始于1908—1910年,从1918—1960年一直利用的是双交种,1960年以后单交种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农业技术商品化途径问题的探索
《科研管理 》 1991
摘要:本文总结了农业技术商品的实质特点,分析了加强技术联营、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实行多元技术承包等不同途径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群体改良提高玉米选系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一、群体改良的依据群体改良的提出是为了克服目前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丰富选系的遗传基础,形成所谓现代育种体系(综合育种体系Fberhart,1966)。现代育种体系包括3项内容:①产生两个或更多有广泛遗传基础的群体(包括天然授粉品种、综合品种),并能表现某些群体间的杂种优势;②用几种轮回选择方法的一种或多种对每个群体施加选择压力;在改良了的群体中有效地选择出新系,为改良生产杂交种组配应用。轮回选择的方案早在1940年由Jenkin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