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土壤结构改良剂覆盖改土作用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1

摘要:土壤结构改良剂——沥青乳剂具有覆盖物和改良剂的双重作用。在蒸发的三个阶段中,沥青乳剂具有抑制水分蒸发的效果,抑制率达14.71~32.31%。在0~15厘米和1米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9.33~27.44%和10%左右。施用沥青乳剂后,在1天内或1年内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日平均增温2.1℃。当沥青乳剂用于砂土、壤土和粘土,其用量为每亩40、80和120公斤时,土壤团聚体可增加5.6~19.4%。由于沥青乳剂可以提高地温,晚播冬小麦比对照提前5天出苗,增产9.6%。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剂 沥青乳剂 土壤喷施 保墒 增温 土壤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新品种——晋春11号

农业科技通讯 1991

摘要:晋春11号春小麦原名雁核26,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1981年用太谷核不育冬小麦进行冬春麦复合杂交,选择可育株而成。1991年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晋春11号。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淡绿色,分蘖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白壳,长芒、护颖卵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鹌鹑代谢能需要量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1991

摘要:不同周龄的法国巨型鹌鹑需要的代谢能不同。肉鹌鹑0~3周龄每公斤饲粮含代谢能以126.106×10~5焦耳最好,4~5周龄每公斤饲粮含代谢能以121.459×10~5焦耳最好。育成期饲粮能量水平的高低对母鹑开产日龄以及7~23周龄的产蛋数、产蛋重、产蛋率、饲料转化率、蛋的破损率、母鹑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肉用型鹤鹑 代谢能 需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虫隆在棉花中残留量的测定

农药 1991

摘要:测定定虫隆在棉籽、棉叶中的残留量用乙腈与水的混合溶剂,土壤样用丙酮与水的混合溶剂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用二甲基亚砜和碘甲烷进行甲基化反应,萃取净化后,用带~(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的GC-9A气相色谱仪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谷子生态区划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将16个与谷子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生态因子、栽培因子及谷子生态特性在二维座标上划类.使用了62个县的多年气象资料和1987年的农业统计资料.然后将其余48个县拟合处理划入类似区域中.将山西省谷子生态区划为:4个气候地理生态区和10个栽培生态区.对各生态区作了简要描述,提出存在的问题,为分类指导生产和科学研究,确定发展战略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谷子 山西 生态区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枣树裂果情况调查初报

经济林研究 1991

摘要:裂果腐烂是北方枣区枣子减产的重要原因。1985年9月梅雨季,对山西省53个枣树品种裂果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枣果成熟期阴雨天气是导致裂果的主要因子;不同品种裂果程度不同;枣果成熟与裂果有密切关系。选育抗裂品种、调整枣果成熟期是解决裂果腐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枣树 裂果腐烂 降雨 成熟期 山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拱棚西葫芦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小拱棚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管理、经济效益显著,近几年来在很多种类的蔬菜生产上得以广泛应用。小拱棚栽培西葫芦在太原、晋中地区已有一定面积,一般比露地栽培提早30—45天上市,亩产5000—7500公斤,亩产值1500—2250元,对解决春淡季缺菜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选用优种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选用早熟、直立,结瓜性能好、适宜于保护地栽培的早青一代西葫芦较好,露地直播45天可采摘重250克以上的嫩瓜,用小拱棚栽培3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田施用多效唑的增产效应

山西农业科学 1991

摘要:采用拌种与叶面喷施结合的方法,对多效唑在冬小麦上的使用技术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具有促进小麦分蘖,抑制节间伸长,控制株高,壮苗增穗,防治病害等综合增产效应。

关键词: 多效唑 冬小麦 增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地种植春小麦对盐碱成分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1991

摘要:c在含盐量为0.3~0.4%的硫酸盐苏打盐化潮土上,连续种植春小麦可使土壤含盐量降到0.1%以下。在4种主要阴离子中,0~10厘米土层的SO_4~(2-)减少99%,Cl~-减少96%;11~30厘米土层的SO_4~(2-)减少72.7%,Cl~-减少42.9%。而难淋溶的CO_3~(2-)和HCO_3~-相对增加,导致了土壤的苏打碱化,土壤pH值大都在8.5以上,需及早采取改碱培肥措施。

关键词: 盐碱地 春小麦 盐碱成分 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覆盖棉田系统生态因素对蚜虫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1986~1988年,通过不同年型、不同生态环境试验,地膜覆盖棉田苗期蚜虫的防治,可不采用杀虫剂拌种;地膜白色反射光可以拒避有翅蚜入田,推迟发生期;蚜虫初发时,利用无视异绒螨抑制棉蚜种群增长;盛发期,依靠麦田七星瓢虫等天敌的自然迁移控制蚜虫.如虫口达到防治指标,可采用氧化乐果涂茎防治.

关键词: 棉蚜 棉花 覆盖栽培 系统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