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出菇温度下香菇各潮次菇产品的品质变化
《甘肃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以L808为试验菌株,研究了5~15℃、10~20℃、15~25℃和10~30℃(自然常温)4个温度区间香菇第1潮、第2潮、第3潮菇产品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变化.结果表明:4个出菇温度区间,普遍以第1潮菇含水量较低,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随出菇潮次的增加,香菇产品的含水量逐渐增加,最大增幅0.90%.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降低,较低出菇温度区间(5~15℃)的降幅较小,第2、第3潮菇分别较第1潮菇降低7.50%和20.00%;较高出菇温度区间(15~25℃)的第2、第3潮菇分别较第1潮菇降低35.00%和45.00%.以第2潮菇蛋白质含量最高,较第1潮菇增加7.42%~8.58%,平均增幅8.05%;较第3潮菇增加7.52%~23.79%,平均增幅12.7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技术标准视角的农业标准化实施路径探索及发展措施 -以甘肃省农业标准化为例
《中国标准化 》 2020
摘要:持续发展富民产业是稳定提升脱贫质量、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根本之策.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就必须将农业标准化作为关键措施.本文分析甘肃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指出了认识不到位、实施动力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通过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动力机制分析,提出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从技术标准视角对农业标准化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从强化认识、体系建设、动力培育、品牌带动、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预测苜蓿干草营养成分含量
《草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reflectancespectroscopy,NIRS)建立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6种营养成分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分别从甘肃、宁夏、河北、江苏和陕西五省采集200份苜蓿干草样品,测定干物质(dry matter,DM)、粗灰分(Ash)、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的含量.选取苜蓿干草样品160份作定标集,40份作验证集.利用NIRS结合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artial least squares,MPLS)构建并验证其建立预测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苜蓿干草DM、NDF含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for validation,RSQ)和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 for validation,RPD)分别为0.87和2.67、0.90和3.16,构建的模型可用于实际生产中的预测;CP、ADF含量预测模型的RSQ和RPD分别为0.83和2.41、0.82和2.28,构建的预测模型不能完全代替湿化学分析,但可用于大量样品的筛选分析;Ash含量预测模型的RSQ和RPD为0.59和1.51,构建的预测模型只能用于粗略的分析;EE含量预测模型的RSQ和RPD为0.45和1.32,构建的预测模型相关性较差,还需进一步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甜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是利用作物多年产量水平和施肥历史进行推荐施肥的轻简化施肥技术.本研究从甜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淋洗、平衡角度,对该方法在甜瓜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方法]以甜瓜品种'楼兰17号'为试材,于2017—2018年在甘肃省瓜州县向阳村进行了推荐施肥田间试验.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氮量N 300 kg/hm2(NE,N300)的基础上,设置NE±25%N(N225和N375)、NE±50%N(N150和N450)4个施氮量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N0).在成熟期,测定甜瓜产量、品质、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果实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析土壤氮素平衡状况.[结果]2017和2018年甜瓜产量均以NE系统推荐的N300处理最高,较N0处理两年平均增产24.7%,施氮量0~300 kg/hm2范围内,甜瓜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超过NE推荐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下降;在NE推荐的施氮量(300 kg/hm2)时甜瓜品质最优,商品率、经济效益最高,施氮量不足或过量都不利于甜瓜品质的形成;氮肥利用率、氮肥养分内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N225和N300处理差异不显著,果实吸氮量在N300处理时最高,N300处理氮素收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施氮处理;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017年硝态氮主要残留在0—100 cm土层,占0—2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的43.9%~55.3%,2018年硝态氮主要残留在100—200 cm土层,占0—2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的44.8%~69.9%;0—100 cm土层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甜瓜植株地上部吸氮量两年平均占氮素输出量的33.2%、氮素残留量占氮素输出量的33.1%、氮素表观损失量占氮素输出量的42.1%;甜瓜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及氮素残留量和施氮量的多曲线分析拟合得出,甜瓜最高吸氮量的施氮量为323 kg/hm2,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93 kg/hm2.施氮量每增加30 kg/hm2,产量增加886.5 kg/hm2,增幅为2.1%;土壤硝态氮增加8.5 kg/hm2,增幅为37.6%.[结论]不论是产量和品质,还是氮素收获指数,NE系统推荐的施氮300 kg/hm2处理都取得了最优的效果.当超过推荐施氮量时,主要增加茎叶干物质量,但会降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在供试生态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向下淋洗明显,试验的第一年主要积累在0—100 cm土层,第二年则下移至100—200 cm土层,环境风险增加.当氮素施用量超过300 kg/hm2时,氮素表观损失量>氮素残留量>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因此,在生态脆弱区,限制氮肥过量投入不仅是产量和品质的需要,也是实现环境可持续的要求.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 甜瓜 产量 硝态氮累积量 氮素利用率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无性系砧木GF677繁育技术
《西北园艺(果树) 》 2020
摘要:我国桃生产一直依赖实生苗作砧。实生砧木嫁接育苗存在苗木整齐度差、抗性性状分离等问题,不利于实施标准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难以提高桃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生产上急需表型整齐、亲合性好、基因型一致、耐涝、抗重茬、耐旱、抗线虫,性价比高的桃砧木。扦插是桃砧木较为理想的无性系繁殖方法,以下就桃无性系砧木GF677硬枝扦插繁殖技术作以总结,供参考。1扦插准备1.1苗床布置温室扦插时,苗床外围高度须达到20 cm,床面平铺1层透水透气材料,防止基质渗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微垄沟穴播对春小麦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及其光合和产量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减弱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甘肃中东部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本研究于2016-2018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旱作区开展大田试验,以'陇春35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全膜微垄沟穴播(P RF)、全膜覆土穴播(PMS)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期0~3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0~25 cm土壤温度、叶片生物量、叶片叶绿素(SPAD)、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作物产量,从土壤水热-冠层发育-产量角度揭示PRF处理对土壤水热环境、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CK相比,PRF和PMS处理0~25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在苗期分别提高2.8和2.5℃,灌浆-成熟期分别降低1.4和0.9℃;0~300cm土壤贮水量在播前-苗期分别增加59.7和41.8 mm;0~300 cm耗水量在苗期-灌浆期分别提高46.1和39.8 mm.与PMS处理相比,PRF处理的小麦苗期温度提高0.3℃,灌浆-成熟期降低0.5℃;播前-苗期0~300 cm土壤贮水量增加18.0 mm,拔节-成熟期耗水量提高13.0mm.基于对土壤水热条件的优化,PRF和PMS处理的叶片生物量、SPAD值、苗期-灌浆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CK,且PRF处理均显著高于PMS处理.PRF处理比PMS处理和CK分别增产9.1%和36.5%,WUE分别提高5.9%和30.8%.因此,PRF处理能提高苗期地温,降低灌浆-成熟期地温,促进春小麦苗期-灌浆期的耗水,提高了春小麦叶片SPAD值和生物量,增强春小麦苗期-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功能,从而实现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而且这一优势在欠水年份(2016和2017年)更加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激素及低温处理对桃种子休眠解除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以甘肃山桃和云南毛桃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低温处理和外源激素与低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来打破种子休眠,以提高种子萌芽率.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不同天数对打破种子休眠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提高萌芽率.低温处理从0 d增加到30 d时,甘肃山桃萌芽率从43.53%提高到73.61%,云南毛桃萌芽率从1.45%提高到42.19%.在低温处理30 d的基础上,采用高浓度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后,其打破种子休眠的效果更显著,甘肃山桃的萌芽率从73.61%提高到88.14%,云南毛桃的萌芽率从42.19%提高到66.61%.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甘肃山桃萌芽率优于云南毛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