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混菌发酵产酶活性与苹果酒风味物质构成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酿造 》 2020
摘要:为研究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对苹果酒香气品质的影响,对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独和混菌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性及苹果酒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模型对苹果酒酒精发酵阶段酶活性与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方式1、2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分别为15.11 nmol/(min·mL)、19.71 mg/(h·mL),混合发酵有利于增加苹果酒香气成分的复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β-葡萄糖苷酶与27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果胶酶、蛋白酶与18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对挥发性物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而α-淀粉酶则与各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关键词: 德尔布有孢圆酵母 酿酒酵母 混合发酵 酶活性 挥发性物质 苹果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甘肃农业 》 2020
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特殊的地质结构,长期农田大水漫灌和雨水漫浸,大量水分下渗后积蓄在黄土层与红砂岩结合部位,致使台缘不稳,在黑方台台缘10.7km的范围内先后发生滑坡150多次.本文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黑方台地下水位增高,黄土层积水严重等问题,主要由于近年来种植需水量大的作物,仍在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建议对黑方台耕地进行整体规划,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抗旱作物,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坚决杜绝大水漫灌的耕作方式,有效遏制地质灾害的频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20
摘要:为了探究小麦在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不同肥料条件对土壤水分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9年在甘肃陇中半干旱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具体研究(有机肥+化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无肥对照)4种肥料条件下小麦土壤水分变化状况、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结果 表明,有机肥+化肥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0~200cm土壤贮水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无论在何种降雨年型下,有机肥+化肥可减少小麦作物阶段性耗水量,能有效协调小麦作物需水和土壤供水之间的矛盾,并且很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并能影响小麦籽粒灌浆,与无肥对照相比春小麦3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4.17%和26.3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新品种筛选初报
《甘肃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在高台县合黎镇戈壁滩进行了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新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鲜食大果型番茄品种吉诺比利、中研1617、中杂301和串收番茄品种福特斯、风暴的早熟性、植株长势、果实商品性、丰产性、抗病虫等综合性状优于其余品种.鲜食大果型番茄品种以吉诺比利折合产量最高,为99 364.65 kg/hm~2;中研1617、中杂301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93 236.25、90 379.80 kg/hm~2.串收番茄品种以福特斯折合产量最高,为38499.00kg/hm~2;风暴折合产量次之,为35 838.00 kg/hm~2.鲜食大果型番茄品种吉诺比利和串收番茄品种福特斯的早熟性最好,果实成熟整齐度最高,建议在河西地区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中优先推广.
关键词: 番茄 戈壁日光温室 基质栽培 新品种(系) 筛选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芹酮对马铃薯种薯发芽的调控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芹酮是植物精油中常见的单萜类物质.从激素调控和膜脂过氧化方面探讨香芹酮对马铃薯种薯发芽调控的作用机制,为其在种薯上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薯9号'微型薯为试验材料,采用香芹酮0.3 mL·kg-1(药剂体积/块茎重量)的处理剂量,贮藏18周后进行停药6周的处理方式,同时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分别在贮藏0、6、18、20和24周,测定种薯芽长、失重率、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并定期对种薯芽分生组织进行切片和显微成像分析.[结果]香芹酮可调控种薯的发芽和芽长,降低种薯的失重率,贮藏24周时,处理种薯芽长为4.77 mm,显著低于对照芽长51.02 mm,且失重率比对照降低49.76%.香芹酮通过损伤种薯顶芽分生组织和维管束组织抑制顶芽的生长,但不影响腋芽的萌出.贮藏期间,香芹酮显著提高了种薯中ABA的含量,但抑制了IAA的含量,推迟了GA3含量的峰值和(GA3+IAA)/ABA>1拐点的出现;香芹酮处理的种薯MDA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5.04%-25.90%,PRO含量比对照高24.59%-54.45%,SOD、CAT和PPO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8.86%-35.56%、14.34%-31.97%和26.00%-36.41%,POD的活性是对照的1.87-3.07倍.[结论]香芹酮通过促进/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来调节种薯中内源激素ABA、IAA和GA3的含量水平,抑制种薯顶芽生长.此外,香芹酮提高了种薯中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进而延缓种薯衰老.
关键词: 香芹酮 种薯发芽调控机制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组织切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沿黄灌区主栽春小麦品种(系)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甘肃沿黄灌区主栽春小麦中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分布,本研究以甘肃临夏、白银等沿黄灌区主栽的75个水地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STS分子标记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Ax1/2*、Dx5、Bx7、By8、Bx14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3d、Glu-B3b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75份供试材料中,Ax1/2*、7+8和5+10分别是Glu-A1、Glu-B1和Glu-D1位点的优势亚基,分布频率分别是60.0%、54.7%、60.0%.此外,还检测到稀有亚基7、8和14+15.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3d和Glu-B3b分别是Glu-A3和Glu-B3位点的优势亚基,分布频率为68.0%和56.0%.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单一,只有(7+8, 5+10)这一种组合.3个位点中具有优质亚基的组合方式有9种,以(Ax1/2*, 7+8, A3d)和(5+10,A3d, B3b)为主,各有21份材料.4个位点中具有优质亚基的组合有5种,以(5+10, 7+8, A3d, B3b)为主,频率为17.3%.而5个位点中含优质亚基的组合只有1种,在6份材料中检测出,频率为8.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商用户规模递增下果蔬生鲜类农产品O2O模式博弈研究
《生产力研究 》 2020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线上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大,电商生鲜板块成了市场上各大商家开拓的核心业务领域,而果蔬生鲜类农产品是生鲜大类里最为典型的品类.文章梳理了当前果蔬生鲜类农产品O2O运作模式,从市场整体角度分别分析线上线下果蔬生鲜商家之间、果蔬生鲜商家与消费者群体之间的市场决策活动,基于此进一步分析线上线下果蔬生鲜商家个体、消费者个体在电商平台环境下的完全信息博弈,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推算果蔬生鲜商家线上线下、消费者决策影响因素及关系.据此结合果蔬类生鲜农产品的特殊性及当前O2O运作模式,给相关企业的发展,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果蔬生鲜电商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炭疽病生防菌株筛选、生物功能测定及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发对枸杞炭疽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制剂,利用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对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芽胞杆菌菌株进行室内筛选,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生物学功能测定、稳定性测定、抑菌谱测定以及室内离体防治效果试验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3A对枸杞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枸杞炭疽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62.13%;结合形态学特征、16S rDNA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F3A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F3A具有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在含色氨酸和不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液中产吲哚乙酸量分别为5.76 mg/L和5.74 mg/L;菌株F3A产蛋白酶和葡聚糖酶的活性较高;菌株F3A连续培养20代后,对枸杞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61.21%,该菌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esinfect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茄子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黄芪根腐病菌F. 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40.71%、53.58%、32.00%、53.00%、79.27%、71.13%和66.08%;菌株F3A发酵液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室内预防效果为90.32%;喷施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3 d和7 d后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8.26%和63.19%。表明菌株F3A有作为开发枸杞炭疽病生物农药的潜力。
关键词: 尖孢炭疽菌 生防菌株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筛选 鉴定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