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粱耐冷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进化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利用公布的高粱全基因组数据,以及BLAST、Pfam、MEGA6.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高粱相关耐冷基因数量、 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粱全基因组中共有AP2家族基因203个、ICE1基因252个、EIN3基因15个、SNAC2基因133个、AMP1基因3个、COLD1基因3个、qLTG3-1基因53个、ctb1基因90个.通过进化树分析,高粱中XP002457016.1、XP021-317625.1;XP002463411.2、XP002467935.1、XP021317527.1;XP002447111.1、XP021-315473.1、XP002447110.1、XP021318475.1、XP021318476.1;XP002449576.1、XP002459022.1;XP002466328.1;XP021317902.1;XP002446618.1、XP002452340.1和XP021314112.1基因与模式作物中AP2基因家族、AtEIN3、Osctb1、OsqLTG3-1、AtAMP1、OsCOLD1、OsSNAC2亲缘关系最近,主要分布在高粱1、2、3、4、5、6号染色体.综合分析,在高粱全基因组中耐冷转录因子(AP2、EIN3、ICE1、SNAC2)拷贝数较多,与模式作物耐冷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的基因主要分布在高粱1、3、5号染色体,耐冷功能基因(COLD1、qLTG3-1、ctb1、AMP1)拷贝数较少,与模式作物耐冷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的基因主要分布在1、4、6号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绿肥对灌漠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20
摘要:本文依托甘肃省农科院土肥所武威绿洲农业长期定位试验点,利用湿筛法研究了长期施用绿肥对土壤(种植带、过渡带)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分布的影响.试验共选取G(绿肥)、1/2GN(绿肥+尿素)、N(尿素)、CK(对照)4个处理.结果 表明:在耕层(0~20cm)土壤中,G、1/2GN处理较CK显著促进种植带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移,过渡带微团聚体向小团聚体转移,其中>2mm粒径较CK种植带、过渡带分别提高27.3%、4.5%;种植带、过渡带水稳性大团聚体均显著提高,且种植带比过渡带高6%、3.3%.G处理在种植带中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多,与CK相比增加21.74%~68.15%;1/2GN处理在过渡带中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多,增加19.88%~45.6%;长期施肥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有机碳每提高0.1g·kg-1,种植带和过渡带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0.4%、0.25%.在犁底层(20~40cm)中,所有处理种植带和过渡带中均没有提高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可见,在翻压高量绿肥的基础上种植作物才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酵素自然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中国酿造 》 2020
摘要:为了优化苹果酵素自然发酵工艺,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初始p H值、糖添加量、苹果片质量浓度对苹果酵素感官评分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分析了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优化出自然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 H值4.6,糖添加量15%,苹果片含量200 g/L.在此优化条件下,苹果酵素感官评分为(8.45±0.24)分、SOD活性为(40.26±1.03)U/m L.苹果酵素共检测出15种酚类物质,其中绿原酸含量最高,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槲皮素-半乳糖苷、儿茶素以及根皮苷次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潞党参的种苗质量分级标准
《中国现代中药 》 2020
摘要:目的:拟制定出潞党参的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以山西省道地产区的21份潞党参种苗为试验样品,通过测定种苗单株鲜质量、苗长、苗粗、芽体长和芽体个数等指标,并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划分种苗级别,结合实际生产制定分级标准.结果:将党参种苗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苗长21.0~29.0 cm,苗粗5.0~8.0 mm,单株鲜质量2.0~3.0 g;二级种苗苗长15.0~20.9 cm,苗粗4.7~4.9 mm,单株鲜质量1.6~1.9 g;三级种苗苗长10.0~15.0 cm,苗粗3.7~4.7 mm,单株鲜质量1.5~1.6 g.结论:综合分析党参药材产量、返青率和投入成本等指标,实际生产中推广采用一级或二级种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西北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数量及分布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甘肃和陕北9个县区27块长期覆膜农田的81份土壤样品,采用密度浮选分离和加热分析法,并结合显微镜扫描统计微塑料数量和面积.结果表明,西北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含量很高,地块之间差异极大,0~30 cm土层微塑料丰度5.8×102~1.189×104 pieces·kg-1,平均(5.09±1.21)×103 pieces·kg-1,微塑料面积82~4155 mm2·kg-1,平均(1.04±0.20)×103 mm2·kg-1,微塑料大小平均0.19 mm2·piece-1,最大7.11 mm2·piece-1.按微塑料面积大小将其分为5个组,其中0~0.05 mm2·piece-1和0.05~0.3 mm2·piece-1组内的微塑料丰度分别占比38.8%和43.6%、面积分别占比8.7%和36.5%,0.3~0.6、0.6~1.0、>1.0 mm2·piece-1组内的丰度占比分别为10.5%、4.6%和2.5%、面积分别占比22.1%、16.8%和15.9%,即农田微塑料丰度随颗粒变小而增加.随着地膜覆盖年限增加,土壤中小颗粒微塑料丰度和面积所占比例增加,微塑料大小<0.05 mm2·piece-1的丰度和面积所占比例覆膜28 a较5 a分别提高了44.9%和85.2%,而>0.3 mm2·piece-1的丰度和面积占比却明显下降.长期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数量大,随覆膜时间增加颗粒变小丰度增加,土壤潜在污染加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种植的生态学效应及对春小麦生产的影响,寻求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覆盖种植方式,以传统裸地穴播(CK)为对照,于2015—2018年系统研究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全膜覆土穴播(BM)与普通聚乙烯地膜全膜覆土穴播(PM)的土壤水分效应、休闲效率及其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M和PM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各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贮水量和农田休闲效率,BM与PM差异不显著.2015—2018年BM贮水量分别较CK增加了9.5、14.2、25.0和39.0 mm,定位连作4年收获时,0~200 cm土层PM、BM、CK贮水量分别为347.5、345.5和320.0 mm.BM和PM降雨休闲效率分别较CK提高39.63%和43.98%.BM在小麦出苗率、有效穗数与成穗率方面与PM基本相当,显著高于CK.旱年BM出苗数量较CK提高15.87%,有效穗数除2015年外,其余年份平均提高14.70%,成穗率4年平均提高3.08%.BM在干物质积累总量与PM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花前干物质积累量略低于PM,但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这更有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二者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PM、BM、CK 4年平均耗水量分别为287.46、289.76和276.06 mm,BM较PM增加了棵间蒸发耗水.BM和PM 4年分别平均较CK增产48.07%和54.9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6.08%和56.07%,BM与PM差异不显著.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水分效应、小麦产量效应方面与PE地膜无显著差异,可应用于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中,为旱地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旱地春小麦 水分效应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果早熟杏新品种-陇杏2号
《中国果业信息 》 2020
摘要:"陇杏2号"是以"金太阳"为母本、"兰州大接杏"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的早熟、大果新品种.2016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品种编号:甘认果2016003.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86.9 g,最大果重107.5 g;果实纵径6.13 cm,横径5.90 cm,侧径5.89 cm.果顶平,缝合线浅,片肉对称,梗洼中深.果皮底色黄色,阳面着红晕;果皮中厚,果面有茸毛.果肉橙黄色,肉质厚细,纤维少,汁液多,味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2%,可溶性总糖含量5.02%,总酸含量1.67%,维生素C含量2.90 mg/100 g.核卵圆形,核表面较细,网纹较浅;鲜核平均重2.6 g.种仁较饱满,甜仁;可食率96.7%;常温下可贮藏6~7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