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内外香蕉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比较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对我国与CAC、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的香蕉农药残留标准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香蕉(Musa spp.)农药残留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提出提高我国香蕉农药残留标准水平的对策。


日粮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生长公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06
摘要: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6头12月龄的中国荷斯坦公牛,分别喂给6种不同NDF(中性洗涤纤维)水平的日粮,(NDF在日粮中的比例分别为:30.26%、32.49%、34.74%、36.94%、39.16%、41.39%),以研究NDF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表明,NDF水平对日粮ND和ADF(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NDF和ADF的表观消率随日粮NDF水平的提高而升高,淀粉的消化率受日粮NDF水平的影响下大(P>0.05);NDF水平对日粮氮的利用率有明显影响(P<0.05),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氮的沉积;NDF对日粮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能量表观消化率随NDF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具有细胞毒活性红树林真菌094811的鉴定
《微生物学杂志 》 2006 CSCD
摘要:为鉴定合成细胞毒活性及多羟基甾醇脂肪酸酯新结构代谢产物的红树林真菌094811,采用形态观察、BIOLOG生理特征鉴定及核糖体18S rDNA测序对菌株094811进行了鉴定。菌株094811与模式菌株黑曲霉As3.40、泡盛曲霉As3.44形态特征极为相似,难以区分。扫描电镜下分别观察且比较菌株094811、模式菌株黑曲霉As3.40、泡盛曲霉As3.44分生孢子的形态,判断菌株094811为泡盛曲霉;根据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给出的相似菌种名称及综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推断菌株094811为泡盛曲霉;通过18S rDNA部分序列测序、GenBank比对,及系统演化分析进一步确认菌株094811为泡盛曲霉。菌株094811的形态、生理特征及其核糖体18S rDNA的序列特征给出了一致的结论。首次鉴定发现1株具有合成细胞毒活性及新的多羟基甾醇脂肪酸酯结构化合物的能力的泡盛曲霉。


印楝提取物对瓜绢螟的拒食活性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采用常规溶剂萃取和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deJussieu)种仁中萃取印楝素,以3龄和5龄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初期幼虫为试虫,进行室内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提取物浓度在20μg/mL时,对瓜绢螟3龄、5龄幼虫已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各浓度萃取物对3龄试虫的非选择性拒食和选择性拒食作用都高于5龄试虫;连续以2种5μg/mL萃取物浸叶饲喂的试虫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试虫,处理2d后,常规溶剂萃取物、超临界萃取物处理试虫体重分别为对照的63.16%和61.92%。说明印楝2种提取物对瓜绢螟3龄和5龄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而在同一浓度下,CO2超临界萃取物对瓜绢螟的拒食活性高于常规溶剂萃取物的。


近40年来海南省三大河下游水体的含沙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海南省水文局提供的1960—2000年水文资料,对近40年来海南省三大河下游水体的含沙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下游水体4—11月份的含沙量一般都较大,而1、2、3、12月份的含沙量都很小,夏秋两季的含沙量明显高于冬春两季,这也跟三大河下游地区的不同月份和季节性平均降雨量分布规律基本相一致,说明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三大河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从年平均含沙量来看,昌化江的含沙量整体明显高于南渡江和万泉河,这可能是昌化江流域原始森林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向下游输送泥沙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