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例鸽衣原体病的诊疗与体会
《福建畜牧兽医 》 2021
摘要:鸽衣原体病是一种鸽常见病。该文介绍一例鸽衣原体病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并对该病的诊疗谈几点体会。


一株兔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中国养兔杂志 》 2021
摘要: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兔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2020年12月,福建省某兔场发生一起呼吸道传染病,从病死兔肺脏样品中分离到一株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D2057。PMD2057经滴鼻感染试验兔,能复制出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与自然感染发病病例相同的病兔,且能从试验兔的肺脏样品中回收到该菌,证实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D2057是该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MD2057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克肟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头孢唑肟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和头孢曲松不敏感。


乡村景观的利用 -以霞浦县盐田乡上村为例
《安徽农学通报 》 2021
摘要:乡村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蕴藏了丰富的景观多样性.为了保护和利用乡村景观资源,该文以霞浦县盐田乡上村为例,在调查地形、农田、森林、水系和聚落等景观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利用的对策,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景观;利用;上村


我院举办"不平凡的'稻路'"水稻科技开放日活动
《福建稻麦科技 》 2021
摘要:2021年11月7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省水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武平县科协主办,院水稻所、省协同创新院现代农业分院、喜浪公司承办,龙岩市农科所、武平县发改局(粮储局)、武平县优质稻米产业研究院协办的"不平凡的‘稻路’"水稻科技开放日活动,在武平县喜浪公司的产业园顺利举办。院党委书记肖铮,中科院谢华安院士,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汤浩,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钟寿宁、武平县人大党组书记刘演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钟发贵,省农科院机关处(室)、


OsTZF9基因过量表达调控水稻多种生长发育表型
《福建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RR-TZF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OsTZF9基因是水稻RR-TZF基因家族的一员,为分析OsTZF9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了由Ubiqutin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过表达载体pCXUN-TZF9,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6个克隆。进一步分析转基因植株后代的表型发现,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OsTZF9基因过表达植株的株高、分糵数、有效穗数、穗长和千粒重均下降;与转基因阴性分离株相比,OsTZF9基因过表达植株抽穗期推迟。


不同轮作施肥模式的菜田产量动态灰色模型和稳定性研究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克服蔬菜连作障碍,提出高产稳产的优化轮作施肥措施,本研究针对稻田改制为一年三熟制的菜田,采用4种不同轮作施肥模式连续进行7年定位试验,根据每年各季供试作物的实收产量,分别探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和长期趋势产量水平,探讨不同轮作施肥模式对菜田作物产量稳定性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推荐施肥模式的四季豆和芥菜平均产量显著高于菜-菜-菜轮作结合氮磷钾习惯施肥或推荐施肥2个种植模式,但与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习惯施肥模式的平均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菜-菜-稻轮作比菜-菜-菜轮作平均增产13.6%,推荐施肥比习惯施肥平均增产6.2%,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推荐施肥模式中四季豆、芥菜和早稻的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794、0.572和0.851,显著高于其他3种轮作施肥模式;水旱轮作和推荐施肥这两个生产措施均有利于提高菜田作物产量可持续性指数.TP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7年定位试验产量结果具有最佳拟合效果,12个预测模型的平均拟合误差为8.8%,基本满足了产量预测精度需求.该模型显示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推荐施肥的一年三熟制趋势产量最高.因此,通过产量均值、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和趋势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菜-菜-稻轮作结合氮磷钾推荐施肥模式具有高产稳产特性,是当地最佳的菜田轮作施肥模式.
关键词: 菜田轮作;施肥模式;可持续性指数;趋势产量;模型预测


鸭疫里默氏菌毒力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疫里默氏菌(RA)是影响水禽养殖业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该菌感染水禽后特征性病变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毒力因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论文主要阐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致病性相关的毒力因子外膜蛋白、脂多糖、荚膜多糖、TonB蛋白、TonB依赖受体TbdR1、铁载体相互作用蛋白SIP、分泌系统相关因子和调控相关因子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鸭疫里默氏菌病的诊断、防治和相关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