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一种联排升降式鲆鲽鱼类网箱系统的构建与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鲆鲽鱼类特别适宜于在浅海沙质海床上底栖的生活习性,研制了一种HDPE联排升降式鲆鲽鱼类专用养殖网箱,其特点是既能沉入水底为鲆鲽鱼类营造一种近于海底的生态环境,又能抵御强风暴袭击和躲避赤潮灾害,并且升降操作简便,可多个箱体联排升降。经在海上实物网箱的重复升降试验,结果表明,联排升降式试验网箱的平均沉降时间为11.67 min,平均上浮时间为11.83 min,显示出了稳定快捷可靠的升降性能,是一种适合鲆鲽鱼类养殖的新型网箱。

关键词: 升降式网箱 鲆鲽鱼类 联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消化道内含物细菌群落组成的PCR-DGGE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前肠、中肠和后肠内含物的细菌群落组成。通过软件Bio-rad Quantity one分析DGGE指纹图谱,发现刺参后肠内含物的条带数目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P=0.003,P=0.016),表明刺参后肠内含物的细菌多样性最高,其次是中肠;前肠内含物的细菌多样性最低。UPGMA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刺参个体其后肠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最小,前肠的细菌群落差异最大。经DGGE分离、条带切割和序列测定,共获得了13条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参消化道内含物的细菌群落可主要归属于5大类群,即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和柔膜菌纲(Mollicutes)。刺参前肠、中肠和后肠内含物的优势菌群均为γ-proteobacteria。Blast分析显示,其中12条与之亲缘关系最近的序列来自从海洋环境中获得的细菌克隆,表明刺参消化道的细菌群落可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刺参的栖息地环境。

关键词: 刺参 PCR-DGGE 消化道内含物 细菌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颈乌龟野生群体的形态学分析

江西水产科技 2010

摘要:通过对黑颈乌龟群体的体质量、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等6个形态学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与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和体高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m=0.4474 L12.6688,r=0.9872,p<0.01;m=0.5248 W12.1258,r=0.8876,p<0.01;m=0.5423 L22.2695,r=0.8963,p<0.01;m=0.5786 W22.9876,r=0.8749,p<0.05;m=3.4571H4.8475,r=0.8864,p<0.01。其中背甲长与体质量关系最为显著,可能是决定黑颈乌龟体质量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黑颈乌龟 形态特征 可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国家科学数据共享的建设要求,从渔业数据特点和需求分析出发,全面阐述渔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包括:渔业科学数据共享涉及的标准体系建设、元数据设计、数据库建设、共享平台网络系统开发技术以及个性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对今后数据平台建设的数据定向服务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出建设思路,对提升渔业信息服务水平具有意义。

关键词: 渔业科学数据 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共享技术 个性化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仁TPA质构分析及不同熟制加工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为研究对象,分析虾仁不同部位的TPA(Texture Profile Analysis)质构特性,并分析不同熟制加工方式对虾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虾仁(南美白对虾和鹰爪虾)及同种虾仁的不同部位其质构特性有较大的差别,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试验中应固定TPA的测定部位,其中第二和第三腹节适宜作为TPA的测定位点;121℃高温高压的灭菌工艺会造成虾仁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的大幅度下降,为保证虾仁的感官品质,生产加工中应采用沸盐水煮制的熟制加工方式。

关键词: 虾仁 熟制加工 质构分析 感官评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带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头肾组织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核型。结果表明,七带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24对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48,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第24对染色体长度明显小于其他染色体。通过与其他22种石斑鱼染色体核型进行比较,发现七带石斑鱼具有石斑鱼属鱼类的原始核型特征,属于石斑鱼属鱼类的原始类群。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染色体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成本收益变动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淡水养殖生产中各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的比较,探讨了我国水产养殖生产成本收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淡水养殖成本逐年上升,年收益率则表现为波动下降的趋势;我国水产养殖苗种成本、鱼药成本、饲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均呈现增长趋势,而销售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则为下降趋势;但从各成本构成要素占总成本的比重来看,苗种费用、饲料费用和鱼药费用的比重基本稳定,人工费用比重增长明显,而销售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比重则为下降。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生产成本 成本利润率 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趋势分析

标准科学 2010

摘要:及时分析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掌握其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加强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与应对工作。近年来涉及水产品的通报在通报数量、成员提交通报情况、制定通报文件的目的理由及通报的热点问题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及发展趋势:一是水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提交国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点,二是农药残留通报已成为通报主要热点,三是卫生防疫类通报呈现上升趋势,四是TBT类型通报数量上升趋势明显,五是有机食品类型通报数量显著上升。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措施 通报 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的海水中石莼属海藻显微阶段个体数定量方法及在黄海绿潮爆发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准确定量海水中石莼属(Ulva)海藻显微阶段个体数的方法,同时应用这一方法在2009年黄海绿潮形成的初期、爆发期和后期对黄海海域水样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的显微阶段个体数量较多,随着深度的增加,有逐渐递减的趋势;8月份平均每升海水中的显微阶段的个体数量较5月份多.这一定量方法将在预测海水中潜在绿潮海藻生物量和预测绿潮爆发规模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石莼属 绿潮 显微阶段 浒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mg/L、0.01mg/L和0.015mg/L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h、48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32mg/L、0.0340mg/L、0.0283mg/L和0.0217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17mg/L;不同浓度Cu2+暴露时,中华鲟幼鱼肝组织中SOD、CAT、GSH-PX的活性在暴露24h时被显著抑制(P<0.05),在处理48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随后又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中华鲟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做中华鲟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华鲟幼鱼 安全浓度 肝脏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