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3种饲料原料蛋白质对尼罗罗非鱼的营养价值
《中国水产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Cr2 O3为指示物 ,以 70 %基础饲料和 30 %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 ,测定尼罗罗非鱼对 13种饲料原料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以有效必需氨基酸含量计算了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 ,并和鱼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 ,评价了饲料原料蛋白质对尼罗罗非鱼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 ,氨基酸总量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接近 ;秘鲁鱼粉、大豆粕和玉米蛋白质的有效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在70 %以上 ,其营养价值分别是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和能量饲料原料中最高的 ;酵母饲料的营养价值在所有饲料原料中最低 ;血粉和羽毛粉的营养价值较低 (只高于酵母饲料 ) ;其余饲料原料蛋白质营养价值都较高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饲料原料 蛋白质 有效必需氨基酸指数 营养价值


“南海贻贝观察”:广东沿海牡蛎体中Zn含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海洋环境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广东沿海重要养殖水域Zn含量水平变化趋势 ,1989~ 1997年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计划对广东 12个地点牡蛎体的Zn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广东沿海牡蛎体Zn含量范围为 5 0 .4× 10 -6~ 76 8× 10 -6,总平均值为 2 45× 10 -6,总体上属清洁~微污染水平。牡蛎体Zn含量的海域分布格局呈珠江口海区 >粤东海区≥粤西海区。 1989~ 1991年 ,广东沿海牡蛎体Zn含量呈上升趋势 ,此后略微下降 ,1994~ 1997年间牡蛎体Zn含量虽有波动 ,但年际间没有明显差异


施氏鲟幼鱼肝性脑病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研究
《水产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患病和健康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的比较解剖、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患病施氏鲟无明显的外部症状 ,临床解剖所见肝脏病变严重 :肝淤血、坏死、糜烂。肝组织脂肪变性、水样变性明显 ,肝细胞核浓缩或淡染、变形、核仁裂解 ,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嵴融解、崩解 ,胞浆内大量脂滴和液泡并将细胞器排挤成团。脑组织水样变性致液化性坏死 ,脑细胞胞浆呈液化泡状 ,核变形、浓缩 ,细胞膜融解。肾组织发生局灶性病变 ,病变肾细胞胞浆内有脂滴和液泡 ,核变形、融解 ,线粒体嵴融解、崩解。其它器官、组织、细胞未见病变。研究认为肝组织为原发性、中毒性坏死 ,脑组织病变与肝组织病变有依赖性 ,脑坏死为继发性液化性坏死 ,肾脏病变亦为继发性局灶性病变。因脑坏死而致鲟鱼死亡。文中还探讨了致病原因和机理以及危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