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三亚是海南甜瓜的重要产区,也是甜瓜白粉病的高发区。利用镜检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国际通用的13个标准鉴别寄主对三亚甜瓜试验基地自然发病的白粉病病原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从自主选育的第4代甜瓜种质资源中挑选30个材料进行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通过病原菌孢子的形态特征分析、ITS序列比对以及13个标准寄主对白粉病病原菌接种的感抗反应,综合判定该病原菌为瓜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Race 2France生理小种。另外,从30份厚皮甜瓜材料中筛选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材料2份(22-7-2、22-16-1),对白粉病高抗的材料3份(06-4-1、14-8-1、23-8-1);2份免疫材料均为黄皮、椭圆、网纹类型,3份高抗材料均为网纹类型。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核白葡萄果刷生长发育及采后落粒性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无核白葡萄是我国重要的鲜食和制干兼用品种,但生产中普遍存在采后落粒问题。设置采前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100 mg/L S-ABA、10μmol/L MeJA、100 mg/L NAA+100 mg/L 6-BA、25 mg/L 2,4-D)研究无核白落粒率与果梗拉力的变化,以及果刷和其他相关指标间的联系。结果表明:2,4-D处理落粒率降低、果梗拉力增大,对应的果刷纵切与横切情况下的木质素染色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与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果梗拉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纤维素并没有这种相关性;2,4-D处理上部果皮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与落粒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果梗拉力、果刷长度、果刷纵切及横切木质素染色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但中部果皮厚度与其他指标不存在相似的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9个指标评价4种处理提高果梗耐拉力的效果由强到弱为25 mg/L 2,4-D>10μmol/L MeJA>100 mg/L NAA+100 mg/L 6-BA>100mg/L S-ABA。综上所述,无核白果实的果刷长度和其木质素含量是影响落粒率的重要因素,2,4-D可以诱导果刷内木质素积累,为果实落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机收棉田残膜混合物粉碎揉丝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机收残膜混合物资源化利用困难、现有粉碎与揉丝装置处理的残膜混合物不满足白星花金龟幼虫适口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残膜混合物粉碎揉丝装置,利用粉碎揉丝技术对残膜混合物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白星花金龟幼虫的适口性。该装置主要由粉碎装置、输送装置和揉丝装置等组成,通过对残膜混合物粉碎、揉丝装置作业过程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各零部件的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为了验证残膜混合物粉碎揉丝装置的作业性能,以粉碎辊转速、揉丝辊转速与揉丝辊间隙作为试验因素,残膜破碎合格率、棉秆粉碎长度合格率、棉秆揉丝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响应面试验,建立了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残膜混合物粉碎揉丝装置作业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优化与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残膜破碎合格率和棉秆粉碎长度合格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粉碎辊转速、揉丝辊间隙、揉丝辊转速;影响棉秆揉丝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揉丝辊间隙、揉丝辊转速、粉碎辊转速。优化后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粉碎辊转速13.0 r/min、揉丝辊转速60.0 r/min、揉丝间隙1.6 mm。以此参数组合进行试验,得到残膜破碎合格率、棉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棉秆揉丝率平均值分别为90.4%、92.6%、92.2%,与理论优化值相对误差不超过2.0%,研究结果可为残膜混合物粉碎揉丝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热风微波耦合干燥结合H2O2熏蒸对不同贮藏条件下冬枣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热风微波耦合干燥结合过氧化氢(H2O2)熏蒸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绿糖心冬枣品质的影响,以绿糖心冬枣为研究对象,果实干燥前采用5%H2O2熏蒸10 min,利用热风微波耦合干燥设备对果实进行干燥,采用纳米聚乙烯微孔保鲜膜对其包装.分别在室温、保鲜库(0 ℃)和精准相温库(0 ℃)中贮藏300 d,每隔60 d测定一次冬枣的各项生理指标,分析绿糖心冬枣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热风微波耦合干燥结合H2O2熏蒸处理的冬枣,保鲜库、精准相温库贮藏与室温贮藏相比,可较好抑制冬枣的瘪枣率和失重率,延缓冬枣的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的下降速率.与保鲜库及室温贮藏冬枣相比,精准相温库贮藏能够有效阻止果实营养成分的流失,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


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松土装置应力应变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量滚筒式残膜回收机中的主要部件松土齿耙在作业过程中监测系统装置的应力应变状况,为提高残膜回收机工作效率、降低松土齿耙的故障率提供参考。【方法】设计松土齿耙应力应变监测系统,通过ANSYS分析确定监测点,采用DH5922N数据分析仪标定传感器,采集模块对松土齿的微小变形进行应力应变测量,连续监测松土齿应力应变数据,并针对松土齿耙壅土过载工况下提前预警。【结果】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可以有效的对松土齿耙应力应变实时监测,模拟机具田间作业工况,轻度过载阈值为140 Mpa,严重过载阈值为180 Mpa,监测结果整体平均相对误差为10.12%,过载阈值设置可提前预警。【结论】松土齿耙应力应变监测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应力应变采集模块、AD模数转换模块、电源模块、通讯模块、云平台可视化界面6部分组成,可实时监测松土齿耙的应力应变作业状况。
关键词: 监测系统 松土装置 滚筒式残膜回收机 应力应变 ZigBee


玉米ZmMPI基因克隆及其过表达转基因株系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碱胁迫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索农作物耐盐分子机理,对作物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旨在克隆玉米中的ZmMPI基因,转化玉米植株。首先通过qRT-PCR对盐碱溶液处理下植株中的ZmMPI表达量变化进行分析,之后利用DNAMAN软件对ZmMPI蛋白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并利用一系列软件对ZmMPI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克隆ZmMPI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化玉米自交系B104,在基因组水平、转录水平以及蛋白质水平对过表达转基因植株鉴定,分析其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ZmMPI基因的表达量受盐碱胁迫后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调的趋势;ZmMPI蛋白序列比较结果相似率为64.15%,系统发生树显示,ZmMPI与玉米(小颖大刍草亚种) ABA34115.1同源性最高,该蛋白含有一个蛋白结构域Potato_inhibit,有α螺旋结构、无规则卷曲结构和β转角结构,偏疏水性,预测潜在的磷酸化位点有10个;对获得的49个转化事件鉴定结果显示,其中有13个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中的ZmMPI基因在基因组水平能正常表达,有10个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中的ZmMPI基因能正常转录、翻译。最终获得10个能够正常转录翻译的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为进一步探究ZmMPI基因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葡萄褐纹病菌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特性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褐纹病菌侵染葡萄叶片的过程,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葡萄褐纹病菌在'无核白'和'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葡萄褐纹菌分生孢子在'无核白''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接种1 d后均可萌发;后期发育过程,'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上菌丝细长,生长停滞;'无核白'葡萄叶片表面初生菌丝密布,持续在寄主体表生长扩展;接种3 d,'无核白'葡萄叶片的表面形成了密集的菌丝网,同时观察到菌丝从气孔或直接入侵方式进入叶片表皮组织内部,随后,菌丝以胞间和胞内生长的方式扩展;接种6 d,菌丝达到上表皮,随菌丝在叶片组织内不断地生长扩展,使得寄主细胞坏死、解体.可见:'无核白'是亲和葡萄褐纹病菌品种,而'克瑞森无核'葡萄非亲和褐纹病菌.
关键词: 葡萄褐纹菌 '无核白' 克瑞森无核 侵染过程 细胞学研究


67份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挖掘花生资源中的有利基因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67份匍匐型花生质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参试材料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在6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08~1.14,在11个数量性状中,总分枝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3.55,单株产量和百仁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均为4.20。总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6.40%。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0.30%。将67份供试材料聚为三类,第Ⅰ类群蛋白质、含油量及亚油酸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第Ⅱ类群整体性状指标良好,特别是平均单株产量高达77.01g,第Ⅲ类群的油酸含量最高。【结论】67份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改良潜力较大。
关键词: 匍匐型花生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指数 差异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的生理鉴定与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以42个玉米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处理,测定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籽粒产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抗旱指数(DI)、抗旱性度量值(D值)、加权抗旱指数(WDI)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抗旱紧密相关的生理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下,上述6个生理指标与综合抗旱指数(CDI)的关联度依次为SOD(0.803)、Chl(0.796)、MDA(0.788)、CAT(0.770)、Pro(0.756)、POD(0.755);重度干旱胁迫下,这6个生理指标与CDI的关联度依次为SOD(0.725)、MDA(0.724)、Chl(0.718)、Pro(0.692)、CAT(0.681)、POD(0.667)。基于D值和WDI值的42个玉米品种抗旱性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品种抗旱性排序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DI与综合抗旱性度量值(CD)和综合加权抗旱指数(CWDI)均呈显著正相关。根据CWDI将42个玉米品种抗旱性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其中高抗品种2个,中抗品种13个,低抗品种27个。方差分析表明,高抗玉米组产量DI显著高于中抗和低抗。综上,以上玉米灌浆期穗位叶片6个生理指标可作为玉米品种抗旱性生理鉴定的参考指标,42个参试品种中辽单145和锦华150具有较强抗旱性。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鉴定指标 灰色关联度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番茄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作为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鉴定番茄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及筛选抗旱番茄种质资源对番茄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2.5%PEG-6000溶液对92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芽长等6个抗旱性相关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进行番茄萌发期抗旱性评价及筛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6个指标均显著降低,其中活力指数和发芽势降低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6个指标转化为2个新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6.657%.基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作为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聚类分析将番茄种质资源分为4类,其中抗旱型19份、较抗旱型41份、较敏感型18份、敏感型14份;通过增大、减小PEG-6000溶液浓度,进一步筛选出抗旱性强的密植红番茄和锦农矮秧两个品种,敏感性强的北京早红和大红袍两个品种.本研究结果可为番茄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