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10种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的防治效果,筛选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施药量,为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0种新型杀虫剂2022年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10种处理药后7 d防效均较好,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0%联苯·氟酰脲悬浮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和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在药剂稀释倍数药后14 d,防效均能达到93.33%以上,1%苦参碱可溶液剂在药后21 d各所有处理区防治效果均在90.00%以上,不同药剂之间在药后14~21 d防治效果有一定波动。【结论】参试10种药剂各处理区药后7 d对桃小食心虫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1%苦参碱可溶液剂、10%联苯·氟酰脲悬浮剂和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表现优异,可在生产实践中使用。

关键词: 杀虫剂 桃小食心虫 防治效果 蛀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雪腐微座孢引起新疆小麦雪腐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农药研制及该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冬小麦雪腐病病原菌并接种到健康小麦上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生物学特征及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获得的菌株YLXF-1、YLXF-2及YLXF-3均可侵染健康小麦,且发病症状和田间症状相同;病原菌为Microdochium nivale。病原菌在5~35℃、pH值3~12、不同光照条件及供试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且大部分供试碳、氮源均可利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病原菌在20℃、pH值8、12 h光暗交替培养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利用率较好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牛肉膏。【结论】新疆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为M.nivale,病原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pH值8,光照为12 h光暗交替,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关键词: 小麦 雪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绿色葡萄干色泽及干燥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热风干燥对葡萄干色泽相关指标、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为绿色葡萄干的工业化生产加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不同温度(30、32.5、35、37.5 和 40℃)对无核白葡萄进行干燥,分析温度对葡萄色泽、水分扩散系数及制干品质的影响,拟合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干燥温度为35℃时绿色葡萄干比率最高达到64%,色泽与原料的差异最小,色差ΔE仅为 6.99,C、h0、L、a、b等色泽指标分别为18.23、1.4、14.57、2.99、17.95.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酚含量分别为0.56、0.19、0.36、0.32、0.18 mg/g.35℃更适宜绿色葡萄干加工.最符合葡萄干燥的模型,决定系数R2值最大,误差平方和、S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值最小,分别为 0.998 1、0.005 4 和 0.007 7.绿色葡萄干最适宜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5.334 8×10-9.[结论]热风干燥温度为35℃时最有利于无核白绿色葡萄制干,35℃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30、32.5、37.5 和40℃的114.13%、110.58%、95.17%和 76.58%,Logarithmic 模型可以有效的描述热风干燥工艺条件下葡萄果实水分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无核白葡萄 温度 绿色葡萄干 热风干燥 动力学模型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碱水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盐碱土国家,90%以上为内陆盐碱地,可利用耐盐碱水稻种植的盐碱地约1 000万hm2,加强耐盐碱水稻的研发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盐碱地分类、水稻盐碱逆境伤害特征、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国内外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耐盐碱水稻栽培管理与盐碱地土壤修复、水稻耐盐碱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耐盐碱水稻的发展策略,即通过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耐盐碱水稻杂种优势与分子技术培育耐盐碱力强的水稻品种,集成水稻盐碱地土壤改良和高产栽培技术,在中国盐碱地可种植区域打造“第二粮仓”,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

关键词: 盐碱地 耐盐碱水稻 种质资源创新 品种选育 土壤改良 栽培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的响应,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新冬2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5种滴灌量处理:W1(1 800 m3/hm2)、W2(2 250 m3/hm2)、W3(2 700 m3/hm2)、W4(3 150 m3/hm2)和CK(对照,3 600 m3/hm2),以上5种处理每次滴灌量均为450 m3/hm2,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产量形成响应。【结果】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各处理小麦旗叶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均呈W4>CK>W3>W2>W1;在小麦成熟期较CK相比,W1、W2和W3分别节水50%、37.5%和25%,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分配率、穗长、有效小穗、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低于CK;而W4较CK节水12.5%,其干物质积累量、主茎穗长、穗数、穗粒数和产量较CK分别高0.80%、0.69%、1.80%、3.57%和2.86%,主茎有效小穗、分蘖穗长、分蘖有效小穗较CK分别低0.71%、0.52%和0.00%。【结论】W4处理(3 150 m3/hm2)可以满足冬小麦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滴灌量 冬小麦 匀播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野生油菜农艺性状及其种子脂肪酸组成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鉴定来源不同的20份野生油菜资源的田间表现性状,利用GC-MS(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技术检测野生油菜种子的脂肪酸组成与积累模式,阐明脂肪酸与种子、植株表观性状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野生油菜资源表型与品质的关联性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20种野生油菜种子及植株性状共检测到48种变异类型,除8个基本植株性状表型一致外,其余性状均有明显差异;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9种不饱和脂肪酸,不同野生油菜资源中各种脂肪酸的积累情况有显著差异;脂肪酸含量与多个种子或植株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种子形状与多种脂肪酸有显著相关性,γ-亚麻酸与多个性状显著相关.根据脂肪酸积累模式可将这20个野生油菜资源分为3个种源聚类.其中野生油菜V205种子中7种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以上结论可为培育具有合理脂肪酸结构的油菜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野生油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脂肪酸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TOPSIS法对和田地区温室番茄滴灌方案优选研究

节水灌溉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确定和田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适宜的灌溉指标,进而为该地区设施农业的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年10月至次年4月,以番茄"粉保利"为材料,在新疆昆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灌溉试验.设置了4种土壤水分下限处理T1、T2、T3和CK(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5%、60%、70%及80%),利用TOPSIS法对滴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选.研究表明:T3水分下限处理与CK处理相比可提高番茄产量7.5%,T1处理番茄产量最低.随着番茄水分下限升高,灌水量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降低水分下限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Vc、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影响显著(P<0.05).采用TOPSIS法,对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及品质综合评价,得出适宜本地区越冬茬番茄滴灌水分下限最优处理为T3(70%田持)处理.

关键词: 新疆和田 滴灌 日光温室番茄 水分下限 产量 品质 综合评价 亏水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与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微生物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骏枣与灰枣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枣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与枣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微生物角度研究枣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叶城骏枣与灰枣土壤养分、枣营养品质指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优势门属微生物进行冗余分析,研究枣营养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含量显著不同;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TN(全氮)值,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AN(速效氮)值。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示,骏枣土壤微生物在细菌水平上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薄壁杆菌属(Gracilibacillus)、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等溶磷微生物、固氮微生物等功能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和占比较高,差异显著;枣营养品质,尤其是不可溶膳食纤维、Fe、K、Zn的含量差异明显。而不可溶膳食纤维、K、蔗糖含量与TP(全磷)、OM(有机质)存在显著负相关;Fe、Zn含量与薄壁杆菌属、芽胞杆菌目等九类功能微生物存在显著正相关;Mg、可溶性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Paenibacillaceae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的枣营养品质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具有密切的联系,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也影响着枣果的营养品质。

关键词: 红枣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营养品质 相关性 微生物功能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铃肥对化学封顶棉花光合特性、秋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封顶会加快棉花衰老进程,造成棉花养分供应不足,影响顶部棉铃正常发育,导致棉花顶部不结铃、结铃少、铃质量低,最终影响产量。为解决该问题,以J206-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铃期增施尿素处理[0 kg/hm2(N0)和150 kg/hm2(N1)],副区设置4种铃期叶面肥喷施处理[不喷施叶面肥(F0)和喷施1%硫酸钾(F1)、0.1%硼酸盐(F2)、0.3%磷酸二氢钾(F3)],共8个处理,探究化学封顶条件下增施铃肥对棉花光合能力、秋桃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功能叶SPAD值在增施铃肥后21 d达到峰值,所有处理中以N1F3处理SPAD值最高,较N0F0提高15.02%。增施铃肥后21 d,N0水平下F3、F1、F2处理净光合速率(Pn)分别较F0处理显著提高20.72%、17.71%和14.42%,N1水平下,F3、F1处理分别较F0处理显著提高20.00%、11.81%。增施铃肥处理的秋桃棉铃长度、体积均高于N0F0处理,其中除N0F2处理外,各处理秋桃棉铃长度均与N0F0处理差异显著。在同一氮肥水平下,F1—F3处理秋桃棉籽与纤维干质量均高于F0处理;N0水平下,F1与F3处理棉籽、纤维干质量分别较F0处理显著提高31.43%、25.53%与38.57%、35.46%;N1水平下,F1—F3处理棉籽干质量较F0处理显著提高32.92%、17.39%、37.89%,F1与F3处理的纤维干质量分别较F0处理提高23.81%与32.65%。增施铃肥各处理的秋桃单铃质量与籽棉产量均高于N0F0处理,其中N1F3处理秋桃单铃质量最大(6.18 g),较N0F0处理显著提高14.44%;除N0F2、N1F0、N1F2处理外,各处理籽棉产量均显著高于N0F0处理,其中N1F3处理籽棉产量最高,达7 273.35 kg/hm2,较N0F0处理显著提高30.20%。综上所述,基于棉花化学封顶且纯氮施用量为南疆常规水平300~375 kg/hm2条件下,建议于棉花铃期增施尿素150kg/hm2配合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可提升棉花光合能力,利于秋桃生物量的积累,增加棉花秋桃数量及单铃质量,进而提高棉花产量。

关键词: 棉花 化学封顶 增施铃肥 秋桃发育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枣果实发育期糖酸组分含量及比例的变化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喀什地区3个鲜食枣(Zizyphus jujuba Mill.)品种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 C)对"冬枣""伏脆蜜""京沧1号"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品种间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积累差异,以期为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中糖以蔗糖为主,且属蔗糖积累型果实,糖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整体上升趋势;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且属苹果酸型,酸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间各自存在一定相关性;蔗糖和苹果酸是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全红期糖酸组分首要指标.

关键词: 鲜食枣 果实发育期 糖酸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