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丰光一代萝卜

中国蔬菜 1987

摘要:品种来源 丰光一代萝卜杂交种是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以4—01A萝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国光一号萝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1984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1985年 3月由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予以推广。 4—01A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 4 B是在1977年春发现萝卜自然不育株后,采用连续自交、回交筛选的方法,经过四年六代选育而成的。从1978年开始,在选育不育系的同时,开始测配杂交组合,从中选出4—01×国光一号这个优良组合,1981年定名为丰光一代萝卜。在定名之前曾用过 19A×国光的代号。 产量表现1978—1980三年测配180余个组合,其中以 4—01A ×国光一号配合力较好,产量最高,据三年试验,平均亩产6881.25公斤,比父本国光增产30.85%,比一般萝卜增产39.2%,1981年推广500亩,1982年推广1500亩,1983年2500亩,1984年3000亩,1985年5000余亩,1986年15000亩,平均亩产5000公斤左右。深受“两户”的欢迎。 特征稽供丰光一代萝卜,肉质根为长圆柱形,长38—42厘米,横径8—9厘米,平均单根重2—2.25公斤,表面光滑,约1/2露出地面,出土部分为浅绿色,人土部分为白色,肉也呈白色,味稍份而质脆,含水量略多,品质良好每百克VC含量为14.5—15%毫克,适于熟食、生食和腿扭。叶丛生半直立,株幅为50—56厘米。较抗病毒病和黑腐病,耐瘠薄,唯耐贮性稍差。 栽培赐点这个杂交种全生育期约85一90天,可以早种早收,弥补秋谈,适期晚播也生长良好。适宜的株行距为50 X 36厘米,每亩留苗3500株左右。在太原地区的适宜活期为7月下至8月初,播后65天,单根重可达1公斤左右,可提早到10月上旬上市,亩产可达3900多公斤,对弥补蔬菜秋淡季起西要作用。丰光一代萝卜@郝驼兰$山西省农科院办公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雾对小麦光合作用与籽粒产量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6

摘要:在前文中我们报告了华北地区小麦灌浆期间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午睡”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与中午前后较低空气湿度和较高温度所导致的大气饱和差的增加有关。我们设想,能否采取某种措施降低大气饱和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物理灭鼠概论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1986

摘要:物理灭鼠又叫器械灭鼠或工具灭鼠,是最古老的灭鼠方法之一,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记载。如《淮南子》中记载:“设鼠者,机动(注:动,发也),发则得鼠。”柳宗元的《三戒文》中记载:“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按竹弓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区发展牧业的新经济形式——家庭牧场

草与畜杂志 1986

摘要:胡耀邦同志1984年关于发展畜牧业问题的谈话中指出:“畜牧业要大发展,采取什么样的饲养方针?……。应当以专业户、专业大户、专业联户和专业村为主,扶持农民自己干,扶持地方干……。”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应运而生的山西省沁水县家庭牧场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形式的典型代表。其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与强大的生命力叩动了人们的心房,吸引着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与群众。笔者亦抱着对这种改革赞美的心情,于今年4月访问了这里的家庭牧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制粉工艺生产的小麦麸皮营养价值比较试验——生长阶段来航鸡饲喂效果的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1986

摘要:用自来航商品鸡初生母雏做试验,以便比较常规方法生产的小麦麸皮和“分层碾磨”工艺生产的低纤维小麦麸皮的营养价值与饲喂效果。试验分3组进行。结果,20周龄末饲喂含低纤维麸皮日粮鸡的体重比对照组(饲喂常规方法生产的小麦麸皮)约重10%,而育成鸡的体重达到1.2公斤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只鸡少消耗0.96公斤配合饲料。若以每公斤0.40元估算,喂低纤维麸皮日粮的鸡每只可节省饲料费用0.384元。而喂含高量(0—8周40%,9—20周50%)低纤维麸皮组鸡育成费较对照组每只可节省0.33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榆斑蛾的生物学和防治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

摘要:檎斑蛾(Illberis ulmivora Graeser)是榆树的重要害虫。此虫一年一代,以蛹在建筑物和堆积物等缝隙中中越冬。6月中旬成虫大量羽化,卵块产于叶背,单雌产卵173粒,7月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六令,有群集,吐丝下垂和转移为害等习性。成虫寿命5.4天,卵期12.7天,幼虫期54.2天,蛹期281天.用澳氰菊脂喷施,氧化乐果涂干,杀虫效果最好。1980年以来,我省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四旁绿化的榆树连年遭受榆斑蛾的严重为害,大面积树叶被其幼虫吃光。据1981年调查,仅忻州地区发生面积就有10.5万亩,严重受害的榆树达650万余株。每标准树平均虫口密度达19,690头,多者达57.963头。被害植株虽不致死,但生长势大为减弱,翌年不结榆钱,若累遭其害,再加蛀干虫害,死亡亦难幸免。且幼虫毒毛触着人肌肤可引起痒痛发炎。有机榆斑蛾的研究,前人研究甚少。北京农大植保系昆虫教研组(1977)描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朱弘复等(1979)记述了幼虫的特征,但有关其生物学和防治方面国内外尚未见系统报道。作者于1981—1985年进行了该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规麸皮和低纤维麸皮饲喂产蛋母鸡的饲养效果

粮食与饲料工业 1986

摘要:利用常规麸皮和低纤维麸皮饲喂京白Ⅲ系产蛋母鸡的对比饲养试验方法。试验分3组。结果:喂低纤维麸皮(30%)日粮比常规麸皮(30%)日粮每只年少消耗饲料4%,产蛋率可提高3%;而喂高量低纤维麸皮(35%)加1%植物油的日粮,每只鸡年少消耗饲料约10%,可提高产蛋率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施肥效应方程指导施肥的有关因素分析

华北农学报 1986

摘要:近年来在合理施肥研究中,采用二次曲面效应方程反映氮、磷肥投入与产量的生产函数关系.据多点试验结果分析,二次方程均能客观地反映各点实际情况,拟合度好.但在田间运用应考虑到许多影响因素.本文拟就气候条件相近,土壤类型单一的条件下,对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探讨如下问题:方程中一次项与土壤初始养分测定值的关系;效应方程中一次项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土壤养分氮、磷比例对氮、磷肥交互作用及肥效的影响;地力基础产量的估算及采用施肥效应方程推荐肥料用量的价格问题.

关键词: 施肥效应 浅色草甸土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1986

摘要:从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花叶病株上分离到1个引起玉米矮化花叶症的新毒株。病毒粒体形态、大小、内含体形状,传染方式、传毒介体和传毒特性,体外抗性,寄主范围等生物学特性与MDMV-B相似,血清学上相关;白草花叶病毒分离物可侵染Paspa-lum dilatatum和Bromus rubens而不同于SCMV;根据在鉴别寄主忻粱7号和Atlas高粱上症状反应的显著差异可与MDMV-B相区别。据此认为它是MDMV的1个新株系,称为MDMV-G。1984年测定结果,玉米、高粱和谷子都感染MDMV-B和G,二者总的比例相近,山西各地均有分布,但高粱上G多于B,而玉米B多于G。白草是G株系的主要越冬寄主,广泛分布在山西省玉米、高粱栽培区,且自然感染率较高,对玉米和高粱的生产是个潜在的威胁,应予注意。白草在我国分布广泛,G株系的重要性可能不限于山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旱地麦田复播大豆套种草木樨改土蓄墒肥田法

土壤肥料 1986

摘要:晋南是山西省棉、麦主要产区,常年有效积温4500℃,绝对无霜期205天,年降水量500—570毫米,属半干旱作物区。当前全区旱地单产仅有200余斤。水分不足,固然是低产原因之一,可是地力不足,直接限制了自然降水和光、热能源的利用,生产实践证明,如能将土壤肥力提高,就在当前水分条件下,产量即可翻一番。在晋南利用绿肥培养地力,已有悠久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