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灰色预测值精度的确定问题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87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华中工学院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自1982年问世以来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社会经济等领域中都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灰色系统是指信息不完全的系统,既含有已知也含有未知信息的系统。灰色系统预测是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灰色预测模型中的GM(1,1)和GM(1,1)—E是灰色预测的最基本的手段。GM(1,1)预测模型就是把一组时间数据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的一阶单变量线性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黍稷(糜)品种资源生态型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1987

摘要:根据黍稷品种的生态特点,山西省分为三个生态区,即晋北特早熟生态区、晋中早熟生态区、晋南中早熟生态区、各个生态区内黍稷品种的生育期、穗型、茎秆高度、花序色、粒色、单株粒重、千粒重、茎叶茸毛、粒色等各有差异。通过对黍稷品种生态型的研究,可以了解黍稷品种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规律性,从而为黍稷高产栽培、引种、调种、杂种优势利用和创造黍稷品种新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的染色体组型

中国蔬菜 1987

摘要: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 Olsson)是我国原产的一种重要蔬菜,栽培面积广、产量高、供应期长。 关于大白菜的起源和分类问题,是蔬菜科研和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为了探讨大白菜的起源和进化规律及亲。缘关系,我们对大白菜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我们的部分工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所用材料是本所提供的‘晋菜三号’。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制片法。 选用籽粒饱满、发芽势好的种子,浸泡 24小时,放入培养箱中25℃下发芽。16小时 之后待根尖长约1厘米时,取下分生组织。 将上述根尖放入0. 02%秋水仙素溶液 中,在室温下处理30分钟。以后按去壁低渗火 焰干燥法制片。酶解使用2.5%的果胶酶和 纤维素酶混合酶液,pH5.5。染色使用10%Guemsa染液,40分钟。 结果分析 观察了大量的前中期和中期分裂相的细 胞,染色体数目 2 n= 20,与前人的观察结 果是一致的。 在上述材料中,选择5个典型的中期细胞进行测量,计算分析,将染色体的长度、管比值列越(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染色体组总长度为20.883微米,最长的1号染色体为3.243微米,最短的9号染色体为1.424微米。根据Leven A.K等的染色体臂比值分类,大白菜有6对染色体属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3对属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1对属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第10对染色体具有随体。 大白菜染色体组型可用下式表示. Sn。20。ua十6am十SS【(ssO 染色体按长度顺序排列,随体染色体排在最后,染色体编号接1、2、8…··,10顺序编排。大白菜的染色体组型@周林$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l)李国珍. 《染色体及其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85年 (2)陈瑞阳: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去壁,低渗法及其在细胞遗传学中的意义. 《遗传学报》 1982, 9:( 2); 151~159 (3)孙培业等:谷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I体细胞的组型和Giemsa C一带的分析《山西农业科学》 1983,6:13~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塑膜覆盖棉田棉蓟马的消长及防治

植物保护 1987

摘要:近年来大面积推广塑膜覆盖植棉,棉田生态改变,促使棉蓟马(Thrips taqaciLind.)的发生和为害加重。1983—1984年在我省覆盖棉田对其消长特点及防治问题进行了初步观察,简报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黑班病的发生为害观察及其药剂防治

中国蔬菜 1987

摘要:瓜类黑斑病历来被认为是年年发生而为害不大的叶斑类病害,往往不被重视。但近年来由于黄瓜保护地的生产面积日益扩大,这种病害在山西省太原、晋中等县区为害日甚,发病率高达50~80%。病害从苗期到采收期的整个生育期均有害,尤其对早春大棚黄瓜为害最烈,严重威胁着温室、大棚和露地黄瓜的生产。病原菌Alternaria cuc-umerina(Ell. et EV.)Elliott,除侵染黄瓜外,还侵染南瓜、黑籽南瓜、冬瓜、西葫芦等,均造成一定为害。1985~1986年我们对病原菌及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了观察,并做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90.18%。 一、症状病原及发 生条件观察 1.症状:叶上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整形,直径2—5毫米;中央黄白色,边缘淡黄褐色,其上产生病原菌的分生抱子梗和分生抱子;病斑周围常出现退绿的晕圈,叶背病斑部分常呈水渍状;病斑大多出现叶脉之间,很少生于叶脉部分;如条件适宜发病时病斑迅速扩大连结,最终形成叶枯。病原菌除侵染黄瓜外,在自然条件下还侵染冬瓜、南瓜、黑籽南瓜、西葫芦等.症状和黄瓜上的症状相类似. 2.分局和回接:取病斑之病健组织部分,用751o酒精和0.lqo升汞水消毒,无菌水冲洗干净,切成4毫米见方的小块,以无菌手续植于PDA培养基的平皿内,5—7天后出现紫黑色平铺状的菌落,用无菌水洗脱,喷雾接种于黄瓜和西葫芦叶片,保湿24小时,3—5天后可见上述典型病斑,直径稍大,达4—8毫米,再分离证实病原相同。 s.病原:分生泡子梗不分枝,正直或稍曲膝状,2—7个隔膜,3—5根成束,少数单生,从气孔中伸出;分生抱子单生,少数2—3个申生,倒棍棒状,红褐色,琢稍长而不分枝,抱身3—9个横隔膜,0—3个纵隔。横隔膜处稍见缢缩,大小为24—60 X 9— 13微米,抱身与咏连结处逐渐变细。 4.发生流行条件:本病的发生区域较局限,有的地块为害严重且连年发生,而邻近地块则极少发生。根据这一特点以及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综合分析认为,初侵染可能来自种子,一但在土壤定居,则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当温湿度适宜时,残体上的病原菌产生分生抱子借上升气流和雨水飞溅,先在接近地面的叶片发病,并迅速向上蔓延. 据观察,影响为害流行的主要条件是温湿度,尤其是湿度起着主导作用。 1985年榆次郭家堡二队露地黄瓜(7月份直播)8月中旬开始采收,但两次暴雨天晴后,只两天时间叶片上病斑突增,有的直接形成叶枯,致使提早一个半月拉秧,每亩仅采收200余公斤,1986年5月初阳畦育苗,逢阴雨低温天气,雨水透过草廉滴入阳畦,秧苗出现大量病苗,叶色变黄.当地农民称“秧苗感冒”;5月20日大棚黄瓜叶面施肥(白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后途阴雨天气,放风不及时,21日病斑遍及下部6—7个叶片,继而出现枯叶.及时去掉下部枯叶,喷洒杀菌剂后才可控制. 二、药剂防治试验 试验在春季大棚黄瓜上进行,试用三种杀菌剂: 1.DT杀菌剂(齐齐哈尔化工研究所制品),400倍. 2. 50 ic多菌灵(湖北天门制品), 800倍。 3.70 %代森锰锌于悬粉(江苏南通制品),500梧. 设清水和喷施叶肥(白糖十尿素十KH。PO’)两个对照,三次重复,施药后7天调查,每小区调查5株,只计算发病叶率,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知,代森锰锌防治黄瓜黑斑病效果最好,多菌灵次之,DT杀菌剂最差.叶面施肥对病害有加重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叶肥在叶面上有对病原抱子的萌发和侵入具有诱导、刺激和促进作用的缘故。所以笔者建议在叶面施肥时,要混用一定浓度的代森锰锌等杀菌剂. 另据观察,代森锰锌药效持续时间为8—10天,持续期一过,病害会迅速向上发展蔓延.在大棚黄瓜约需防治5—7次. 1986年在试验的基础上,用代森锰锌对大棚、露地的春夏秋冬黄瓜进行了防治示范,都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发展。黄瓜黑班病的发生为害观察及其药剂防治@赵子俊 @张殿斌 @梁皇英 @王孑民 @庞云生 $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 $山西晋中地区植保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枣树鲜食优良品种

经济林研究 1987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山西省八个枣树鲜食优良品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育特性、经济性状等,并指出了发展鲜食品种生产的建设性意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胚乳性状的遗传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87

摘要:本文报道了高粱胚乳3个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角质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为42.12—94.64%,狭义遗传力为56.70—62.03%,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有正相关趋势.胚乳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_1有色基因为显性,颜色深度则受有效基因累加作用的影响.糯性胚乳的遗传则受两对隐性基因支配,在F_1进行粒选可获得最佳选择效应.

关键词: 高粱 遗传 角质率 胚乳 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貂维生素B_1缺乏症的诊断及防治

毛皮动物饲养 1987

摘要:山西省长治市某县貂场,饲养水貂548只。1986年该场在尚未配全冷冻贮藏设备的条件下.肉类饲料在室内堆积存放。为了安全起见,长期对新鲜和不鲜饲料均于蒸煮后饲喂.使维生素遭到破坏。此外.平时日粮中维生素B_1的添加量不足。1986年8月17日晨,貂群中多数貂突然出现拒食或食欲减少,后躯麻痹及运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襄汾县连续三年棉花亩产超百斤的技术经验

农业科技通讯 1987

摘要:襄汾县属中早熟棉区,位于晋南南部,地处北纬35°42′—36°02′之间,海拔420—550米,无霜期19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2.6℃,年日照2397小时,在棉花生育期间≥10℃积温4318℃,其中≥15℃积温为3660.7℃,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种棉。但历年棉花产量低而不稳,八十年代以前,最高年(1969年)亩产仅28公斤(皮棉,下同)。从1980年以来,全县棉花生产步步上升,稳定增产,1984年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乡镇煤矿收入治理水土流失

中国水土保持 1987

摘要: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范围遍及全省90多个县、区,煤田面积占总面积的36%。尤其是乡镇煤矿的开发,不仅仅对加快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十分有利,而且还可为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提供更多的资金。目前全省地方中小型煤矿有6000多个,它们的生产能力已占到总生产能力的70%以上,有力量解决矿区农业基本建设和水土保持治理的资金问题。而且,这些乡镇煤矿大都位于村镇附近,可以就地开采,煤矿劳力一般都是来自离土不离乡的农民,煤炭生产和农业生产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目前 已有1/3的煤炭收入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如左云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力发展煤炭生产,发挥了乡镇煤矿的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