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公里网点资料建立山西省土地资源数据库的初步研究
《农业区划 》 1987
摘要:近年来,广泛开展的资源调查,提供了一批极其宝贵的数据资料。如何收集、整理、再次开发这些资料,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需要,已成为目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是应用1984年山西省土地资源抽样调查资料,对在IBM—PC机上建立省级土地资源数据库工作的一个初步研究。 一 数据库资料来源及其设计思想 1984年,山西省农科院资源所与山西省水利厅水保局合作,采用成数抽样方法,在全省等距抽取了15.6万个样点,构成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地面控制网络,获得了包括地


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本文是作者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三十余年的研究总结.介绍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交配方法等远缘杂交技术,用回交与重复授粉、筛选结实率高的组合与单株、延长生育期等方法克服远缘杂种F_1的不育性.介绍了小偃麦远缘杂种的培育和选择的方法,八倍体小偃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六倍体小偃麦(小麦新品种)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等.


甜椒几个常用亲本的聚类分析
《中国蔬菜 》 1987
摘要:本研究利用电子计算机对26个甜椒品种,1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欧氏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类群间的遗传差异大于同一类群内材料间的遗传差异,杂交亲本应在类群间选择。得出13个较优的类群组合供本地区甜椒育种的亲本选择和组合设置参考。


一种捕打鼢鼠的工具—弹簧箭
《植物保护 》 1987
摘要:中华鼢鼠是吕梁山区农、林、牧业生产及水利、交通等方面的大敌。在农田主要危害豆类、马铃薯、萝卜、大葱、小麦、花生等作物,据1984—1985年在吕梁山的临县下家沟、槐树坪等村调查农田大豆缺苗达75%;马铃薯、萝卜缺苗62.8%。且常在坝堰、水库、道路和山区的窑洞顶部掘成隧


小麦轮回选择的初步实践
《华北农学报 》 1987
摘要: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以抗锈和矮秆丰产为主要目标的轮回选择,选择压分别为5.6%和4.7%.抗锈群通过一轮混合选择,条锈病反应型0—1级的抗病株率和严重度25%以下的轻病株率较基础群体分别提高12.5%和5.1%.矮秆丰产群采用两种轮选方案.经两轮选择看出,改良半姐妹法其群体的株高比基础群体明显降低6.2厘米,其余性状有向选择目标集中的趋势;混合选择法其群体除穗粒数外,其余性状进展趋势与上相同.


塑膜覆盖棉田棉蚜消长特点及其原因探讨
《昆虫知识 》 1987
摘要:塑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棉田的应用,使棉蚜(侨居蚜)赖以生存的小生境发生改变,因而其田间消长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明确棉蚜在新的条件下的消长特点,对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据刘绍友、仵光俊等观察,地膜棉田苗蚜比露地显著下降,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塑膜对有翅蚜迁飞有一定驱避作用,迁人有翅蚜量比露地减少65.65—77.1%,因而使田间蚜量比露地下降62.64—93.53%甚至100%;又认为地膜棉地温高生长快,抗蚜力强,因而卷叶株率下降90.48%。而李曼瑞等观察,覆盖棉蚜发生量比露地高0.5—3.2倍。作者1981—1984年观察和试验


大豆孢囊线虫4号小种新抗源的筛选和利用
《大豆科学 》 1987
摘要:本文报道大豆孢囊线虫4号小种新抗源的筛选和利用研究结果。通过对1920份大豆材料(主要是山西省地方品种)进行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11份,中抗品种10份。产量对比试验表明:这些抗源在重病区比山西省推广良种晋豆3号增产28.8%—119.9%。


甲基异柳磷防治麦蜘蛛
《植物保护 》 1987
摘要:甲基异柳磷是我国新研制的一种高效、广谱性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它虽属高毒农药,但在人体内代谢迅速、无蓄毒性,对人畜比较安全,被国家列为取代六六六农药的重点推广品种。笔者于1985—1986年对麦蜘蛛进行防治试验。


地膜花生生育特点研究初报
《花生科技 》 1987
摘要:一、目的意义 地膜花生栽培技术,自1979年我国开始试验、示范、推广以来,总的情况是,增产明显,发展较快。但生产实践中也确实存在着增产幅度相差悬殊和减产减收的实际问题。究其原因,除部分是因条件较差,管理失时以外,主要还是因为对地膜花生生育特点的定量研究甚少,措施失误而造成的。为了揭示地膜花生的生育特点,为丰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986年在这方面做了部分试验研究工作,现将初步资料整理报道如下,供讨论。 二、试验经过 1、试验地概况:地点在运城市三家庄。井水地,前茬蓖麻。4月8日浇底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