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玉米行间套草菇 效益增加十倍多——草菇农业化栽培技术简介

中国食用菌 1987

摘要:多穗玉米行间套种草菇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与土肥所研究成功的一项草菇农业化栽培新技术。据1986年试验示范,亩产草菇达4667市斤,每斤鲜菇以0.8元计,亩收益可达3700余元,除去成本费1200元外,亩纯收益可达2500余元;在各地小面积示范,亩纯收益一般也在1800-2000元,当年和次年的多穗玉米鲜草和籽粒的产量可增加10-15%,比单作多穗玉米的效益高出十多倍,所以群众有“玉米田间套草菇,效益增加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穗玉米套草菇

作物杂志 1987

摘要:多穗玉米行间套种草菇是我院作物遗传所与土肥所共同研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1986年试验示范亩产2333.5公斤。按每公斤鲜菇1.6元计,扣除1200元成本费,亩纯收益2500元;多点小面积试验示范,亩纯收益一般也在1800-2000元,且当年和翌年的多穗玉米鲜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雾对小麦光合作用与籽粒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1987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小麦籽粒灌浆期用水喷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产量的结果.光合速率的提高与叶片气孔阻力降低有关.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华北地区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午睡”现象,这种现象与中午前后颇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空气温度引起的大气饱和差增加有很大关系,并且表明用少量喷水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水分状况,减轻光合作用“午睡”现象,提高光合速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

关键词: 小麦 光合作用 喷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缘授粉和激素处理刺激高粱的无融合生殖

华北农学报 1987

摘要:1978—1981年,研究了用远缘授粉结合生物激素处理的方法对高粱远缘杂交和无融合生殖的效应.母本为0K11A等9个高粱不育系,OK11B1个保持系.远缘花粉分别取自普通小麦、扁豆、向日葵、蚕豆和水稻.使用的激素为赤霉素(GA_3),萘乙酸(NAA) ,或二者混合.授粉和处理后的母本穗大多有子房膨大.当膨大子房开始萎缩时剥开可得到一定频率的胚.在授过粉的129株高粱母本中,有53株(占授粉总数的41.1%)产生了具有萌发能力的胚.其中幼胚数在1%以上的有30株,胚产生频率最高的为10%.从膨大延续19—41天的子房中剥出直径大于2mm的胚,在培养基上都具有萌发能力.高粱品种间产生胚的能力显著不同,而OK11A和OK11B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培养基中Kinetin/IAA为4/1时有利于诱导胚直接分化.而2,4—D含量高(>2ppm)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仅有两个胚萌发产生的幼苗长成了正常植株.对萌发胚根尖细胞和植株花粉母细胞的细胞学鉴定,和对培养获得植株的植物学观察表明,这种胚为无融合生殖产生的单倍体胚,有些能在培养基中激素作用下自然加倍形成二倍体而长成正常植株.

关键词: 高粱 远缘授粉 无融合生殖 胚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败血枝原体接种鸡后抗体消长规律的观察

中国兽医杂志 1987

摘要:禽败血枝原体的诊断是以分离和鉴定病原体为基础,而病鸡群诊断定性和贸易检疫等用血清平板凝集反应(PA)、试管凝集反应(T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反应(HI)等三种血清学方法。鉴于本病病情缓慢,病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浑源县农业最优结构规划

地理科学 1987

摘要:本文试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解决多层次结构的农业生产间题,采用六个目标函数建立约束方程,对山西省浑源县农业生产进行气候分析,并做出了1990年展望。

关键词: 线性规划方法 最优结构规划 浑源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播春小麦生理指标初探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摘要:将两个春麦品种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夏播的叶绿索a含量明显低于春播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比值也因夏播的气候条件影响而下降。春播与夏播小麦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春播与夏播的干物质累积曲线的形状十分相似,但随播期的推迟生长曲线向坐标的左方移动。

关键词: 春小麦 春麦夏播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抗旱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

遗传 1987

摘要:我国北方有史以来以旱作为主。其中抗旱性强的高粱作物,在北方各省都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尤其是山西省晋西北的黄土丘陵区,常年高粱种植面积在百万亩以上,单产较高,既是主要食粮,也是饲料和轻工业的主要原料。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只重视水地育种而忽视旱地育种,使这些干旱地区无对路品种,遇到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粘虫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昆虫天敌 1987

摘要: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禾谷类作物暴食性害虫,在我省各地普遍发生。尤其在春秋多雨季节,持水量集中的田间,常常造成严重为害。而粘虫绒茧蜂(Apanteles kariyai)则是粘虫幼虫期的重要昆虫天敌之一。作者等于1973和1984年,在粘虫大发生的春秋两季,对晋东南、临汾、运城、吕梁和晋中地区自然寄生率进行调查,一般年份寄生率为15~25%,高达60%以上。通过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丝黑穗病非典型症状的探讨

植物保护 1987

摘要:高粱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Kuhn)Clinton〕的典型症状是主穗和节生分蘖全部变为灰包。作者发现另一种即主穗不变或不完全变为灰包,但不结实,节生分蘖则全部变为灰包(暂称非典型症状,下同),后者调查时易被当成健株,尤其是在刚抽穗时对这类病株的识别率较低。作者于1983—1985年对这类症状的植株进行了观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