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玉米生育期和品质性状的纬度效应研究

科技导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玉米生育期和一些品质性状的纬度效应及玉米优质栽培的布局问题,用不同玉米品种在南北纬度不同的南京、北京、沈阳、辽中和法库5个试点,进行了生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高度相近的同期播种条件下,在低纬度试点,玉米品种的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长短与纬度呈正向对应关系;在海拔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玉米品种的籽粒脂肪含量与纬度有正相关趋势,r=0.8586*;而籽粒粗蛋白含量与纬度有负相关趋势,r=-0.7862。因此,纬度是影响玉米生育期和品质性状的重要地理因素。

关键词: 玉米 生育期 蛋白质 脂肪 纬度

黄冠梨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冠梨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3种基本培养基(MS、AS、1/2MS)及6-BA、NAA、GA3用量对黄冠梨组织苗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黄冠梨组培苗增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6-BA>NAA>GA3>基本培养基;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2mg/L+GA30.1 mg/L,黄冠梨组培苗增殖系数可达5.1。

关键词: 黄冠梨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琼脂平板为萌发基质,测定了10种糖化合物(木糖、果糖、山梨糖、核糖、甘露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和蔗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浓度为1%时,除蔗糖外,其余9种糖对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木糖、果糖、山梨糖和核糖的抑制作用强烈;孢子经木糖或果糖处理6h后,并未丧失活力;多种糖混合仍表现为抑制孢子萌发。当各种糖与起刺激作用的马铃薯煮汁分别混合时,表现出明显相反的两种效应,一是马铃薯汁的刺激作用可掩盖甘露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和蔗糖的抑制作用;二是木糖、果糖、山梨糖和核糖的抑制作用可掩盖马铃薯汁的刺激作用。表明外源糖化合物及某些生命活性物质可影响薄壁分生孢子萌发。

关键词: 稻曲病菌 薄壁分生孢子 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蒜复种方式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09

摘要:棉田高效复种及立体种植是我国现代植棉技术的一大进步,是当前棉花比较效益偏低情况下稳定棉花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棉田高效合理复种和立体种植提高了土地及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了棉田综合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季节性变化对荷斯坦奶牛红细胞钾含量及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性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09

摘要:产犊日期相近且处于产奶高峰期的35头奶牛,根据其夏季产奶量下降率的多少分为不耐热组和耐热组,其中下降率低于10%的被定为耐热组(n=16),下降率在40%以上的被定为不耐热组(n=19),分别测定春、夏两季奶牛红细胞钾含量和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性,并分析其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夏季血液中红细胞钾含量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红细胞钾含量在同一季节、不同组别之间差异较大,不耐热组奶牛春、夏两季的红细胞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耐热组(P<0.05);红细胞钾含量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呈中等强度正相关,其中春季奶牛红细胞钾含量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的相关系数为r=0.569(P<0.05),夏季奶牛红细胞钾含量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的相关系数为r=0.529(P<0.05)。荷斯坦奶牛夏季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力显著低于春季(P<0.05),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力在同一季节不同组别之间差异较大,不耐热组显著低于耐热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春季奶牛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性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夏季奶牛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性与奶牛夏季产奶量下降率成中等强度负相关(r=-0.754,P<0.01)。结果提示:红细胞钾含量相对低的奶牛比较耐热;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性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且可能与奶牛的耐热能力有关。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耐热性 红细胞钾含量 红细胞膜钠钾ATPas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连锁分子标记的鉴定及利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NCBI中公布的BAC序列信息开发新的SSR标记,在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Stv-bi区域附近设计了15对SSR引物,其中有3对引物(RM21-5、RM21-8、RM21-15)在抗病品种Achil106、关东194与不同感病亲本之间有多态性。采用Achil106×武育粳3号的F2∶3家系和7个抗、感组合的高世代稳定株系对这3个标记进行抗性选择效果评价。结果显示:3对引物对抗病型植株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吻合率分别为80.8%、87.6%和82.8%;对感病型植株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吻合率分别为92.4%、75.8%和88.6%。说明这些标记可以用来对相应组合的后代进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田阔叶杂草发生危害新特点与低成本防除技术

杂草科学 20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田依草相选封闭化除药

杂草科学 2009

摘要:淮北地区夏玉米生长期间高温多雨,利于田间杂草生长。为寻求有效的化除方法,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赵桂东等人观察了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并选用几种常用的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泗稻12号的选育及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泗稻1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等优点。该品种于2008年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我国黄淮粳稻区种植。在江苏中部地区可以采用直播和机插等方式种植。本研究归纳了泗稻12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泗稻12号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海拔地区(南京和拉萨)种植的甘蓝型油菜的种子基因差异表达

植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在南京(海拔8.9m)和拉萨(海拔3658m)2个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高油品系H105,该材料含油量在两地分别为(46.04±1.42)%和(53.09±1.35)%。利用拟南芥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两地种植的H105开花后30天种子基因的表达。以种植在南京的H105为对照,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有42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29个基因表达下调,192个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因按功能可初步分为代谢相关、运输相关、结合相关、转录相关、结构相关、发育相关、信号转导相关、其它相关及功能未知基因等几大类别。一些与光合成、糖代谢以及脂肪酸合成相关的重要基因,如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家族、蔗糖合酶、丙酮酸激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ATP-柠檬酸裂解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脂肪酸去饱和酶(FAD6和FAD7)基因等被鉴定为差异表达。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为探讨油菜在不同海拔地区含油量差异的分子遗传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海拔地区 甘蓝型油菜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含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