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秋季中晚熟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种业导刊 2021

摘要:为筛选适合河南省种植的大白菜品种,对市场上的6个中晚熟叠抱大白菜[新科小包26、新乡小包23、秦白二号(CK)、锅美味、东京8-68、新中7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中78、新乡小包23丰产、抗病、抗干烧心、净菜率高,综合性状优良;新科小包26除净菜率偏低以外,产量、抗病性以及抗干烧心等方面均表现优良;锅美味的产量和净菜率较高,在生产中要注意防治软腐病和干烧心;东京8-68产量较对照增加不明显。

关键词: 大白菜 品种比较 产量 丰产性 抗病性 净菜率 抗干烧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花生品种氮磷钾钙硫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不同花生品种氮磷钾钙硫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旨在为豫南花生产区不同品种花生合理施用氮磷钾钙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仁中氮(N)、磷(P)、硫(S)含量最高,其中,’驻花1号’的N、’开农71’的P、’冀花13’的S含量最高,分别为5.150%、0.558%、0.277%;花生茎叶中钾(K)、钙(Ca)含量最高,其中’中花16’茎叶中K、’中花24’茎叶中Ca含量最高,分别为1.637%、0.940%。花生仁中N、P、S积累量最高,其中,’豫花40’花生仁中N、P、S积累量最高,分别为288.436、25.505、15.263 kg/hm2;花生茎叶中K、Ca积累量最高,其中’豫花37’、’中花24’茎叶中K、Ca积累量最高,分别为80.760、54.084 kg/hm2。每形成100 kg荚果需求的N、P2O5、K2O、CaO、S养分量分别3.920~5.042、0.905~1.293、1.626~2.721、0.777~1.150、0.270~0.343 kg。本试验条件下,每形成100 kg荚果’,豫花22’需求的氮最低’,中花24’需求的磷最低’,商花5号’需求的钾、钙、硫最低;’驻花1号’需求的氮最高’,开农71’需求的磷、钾、硫最高’,中花24’需求的钙最高。

关键词: 花生 养分 吸收 分配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在植物中可以特异性结合在应答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了解玉米ARF基因家族的数量、基本特征、进化关系及响应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玉米ARF基因家族,分析了蛋白理化性质及系统发育,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了4个ZmARFs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高温、干旱、盐和脱落酸(ABA)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玉米36个ARFs基因随机非均匀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编码氨基酸长度、分子量、等电点及二级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高粱、水稻、拟南芥和玉米的蛋白复合进化树显示共分为Ⅰ~Ⅳ四大类,玉米与高粱ARF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拟南芥ARF蛋白亲缘关系最远,且玉米中发生基因内和基因间复制现象。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是干旱、低温、氧化和激素类响应元件。RT-qPCR结果显示,ZmARF1、ZmARF6、ZmARF13和ZmARF22基因均在雄穗分支和胚中表达量较高,在花粉中表达量较低;4个基因(除ZmARF22)在高温、干旱、盐和ABA诱导时均显著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表明上述4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均定位于细胞核。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玉米ARF蛋白功能和挖掘玉米的抗逆基因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抗逆育种提供了分子资源。

关键词: 玉米 ZmARFs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 细胞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现代经济信息 202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经济管理工作被越来越重视,而且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价值,为了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必须要具有规范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将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含义和特征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新发腹泻病毒混合感染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分析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猪肠道α冠状病毒(PEA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临床中的混合感染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将已经验证为PEDV阳性的样本进行PDCoV和PEAV检测。结果表明,PDCoV和PEDV混合感染比例为6.28%,191份PEDV阳性样本中,PDCoV阳性为12份,PEAV阳性为1份,PDCoV、PEAV和PEDV共感染的比例为0.52%。结果表明目前临床生产中PEDV仍然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性传染源,为临床生产中仔猪腹泻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猪肠道α冠状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混合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及行距配置对'丰油10号'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丰油10号’在黄淮地区适宜的播种密度与行距配置。在河南省油菜主产区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方式下,‘丰油10号’的物候期、叶片叶色值(specialty products agricultural division,SPAD)及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情况。结果表明:‘丰油10号’的生育期随着密度和行距的增大,逐渐缩短;叶片的SPAD值在蕾薹期和开花期随密度增大逐渐降低,随行距缩小而减小;植株LAI在开花期随着密度的增大先增后减,同一密度下,40 cm行距下较高;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的长度和角果数随密度的增加逐渐较小,分枝部位则升高,随行距的减小单株有效角果数下降,千粒重不受密度和行距配置的影响;籽粒产量和含油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籽粒产量在种植密度为42万株/hm2,40 cm行距下最高,为2734.6 kg/hm2,当行距缩小到20 cm,籽粒平均减产4.65%;籽粒芥酸和硫苷含量不随密度和行距改变发生变化。在其它栽培措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建议‘丰油10号’在黄淮流域的种植密度控制在34.5万~49.5万株/hm2,行距设置为40 cm。

关键词: 密度 行距配置 ‘丰油10号’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讨稻田在翻压等量紫云英作绿肥的情况下化肥减量施用对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托长期种植紫云英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MV+100%F、MV+80%F、MV+60%F、MV+40%F)对水稻收获期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翻压紫云英可以替代20%~40%氮肥;与单施化肥(100%F)和紫云英配施化肥(MV+100%F)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20%~60%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为5.5%~17.8%,并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15.0%~26.0%。单施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水稻产量较对照不施肥提高30.0%~39.6%,以紫云英配施80%化肥水稻产量最高。紫云英配施减量20%~40%化肥水稻产量较配施化肥100%增加2.7%~7.1%。分析产量主要构成发现,紫云英配施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产量。综合考虑土壤理化性状、水稻产量等水稻可持续发展因素,豫南稻区紫云英翻压量22500 kg/hm2时,化肥减施20%~40%均可在此地推广,以化肥减施20%为最优。

关键词: 紫云英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养分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走式喷雾机不同施药参数对麦田阔叶杂草防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自走式喷雾机施药过程中采用不同型号喷头(1.5号、2号)在不同压力(0.2、0.4MPa)、不同高度(30、60 cm)下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自走式喷雾机在不同施药因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0%唑酮草酯干燥悬浮剂)下的田间喷施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 d,高度30 cm喷施对小麦产生一定的药害;药后14 d,药害基本恢复。药后21 d和42 d,采用1.5号或2号喷头在0.4 Mpa压力下,高度60 cm喷雾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5%。总体来说,2号喷头、0.4 MPa压力和高度60 cm处理的杂草防效优于其他处理组,且对小麦安全并能显著提高产量,其中低剂量处理药后42 d对杂草的防效可达到98%以上。可见,自走式喷雾机在最佳的施药参数下对小麦安全且杂草防效好。

关键词: 小麦田 阔叶杂草 自走式喷雾机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钼肥拌种量对旱薄地花生发育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旱薄地花生产量、改善品质,缓解花生种植土壤缺钼情况,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CK)、0.5、1.0、1.5 g/kg 4个钼酸铵拌种量,分析钼酸铵拌种对花生生长发育及氮素积累的影响,探讨最佳钼酸铵拌种量。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可促进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花生叶片面积和光合速率,提高器官含氮量及产量,改善花生品质。其中钼酸铵拌种量为1.0~1.5 g/kg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钼酸铵拌种量1.5 g/kg处理单株开花数增加48.43朵,收获时果针数、荚果数、荚果体积提高19.46%、26.49%、16.39%,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5.20%、51.08%,单株生产力提高32.74%。可见,通过钼酸铵拌种能显著促进旱薄地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各器官氮素积累,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

关键词: 花生 钼酸铵 拌种量 旱薄地 发育 氮素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西红花"二改一"栽培模式探索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摘要:为了降低西红花生产成本偏高的问题,笔者结合西红花生长习性,对西红花一段法栽培模式进行初步探索,成效显著。在比较分析西红花栽培二段法与一段法优劣势的基础上,集成熟化了一段法田块选择、种球处理、种植方式、水分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以及种球采挖、药材采收加工等关键技术,将室内栽培阶段转移到室外大田,利用种植玉米、芝豆类等高秆作物遮阳保障种球安全越夏,田间完成种球花芽分化、开花和采收加工,种球采挖分级由1年1次调整为2~3年1次,大幅度降低用工成本和设施成本,对于缓解西红花资源短缺和市场供给矛盾,推动西红花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红花 二段法 一段法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