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精准把握我国葡萄产业的生产发展状况,对近年来尤其是2014—2018年我国鲜食葡萄生产、消费、加工流通、进出口和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上升,优质葡萄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葡萄价格因品种、地区、时间差异明显。鲜食葡萄出口量和出口额明显增加,保持贸易顺差态势。基于生产状况的综合分析,对葡萄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分析了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栽品种结构单一、精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后流通环节薄弱等,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 中国 葡萄 产业发展 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滑液囊支原体河南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规模化鸡场滑膜炎的感染情况,采集腱鞘炎、滑膜炎、骨关节炎、气囊炎、心包炎等症状病死鸡的肺脏、心包积液、关节液等病料共159份。通过病原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共分离鸡滑液囊支原体25株,分离率为15.7%,表明河南省鸡滑膜炎感染率较高。将其中分离自某规模化蛋鸡场的分离株命名为HNMsy1,对HNMsy1进行毒力试验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HNMsy1具有较强毒力,用该菌株制备的疫苗对鸡滑液囊支原体的攻毒保护率为100%。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分离鉴定 流行病学调查 毒力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夏玉米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花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夏玉米花后干物质运转的影响机制,为夏玉米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干旱敏感型品种伟科702(WK702)和耐旱型品种郑单958(ZD958)为供试材料,于玉米花期设4个干旱胁迫处理,分别为CK(对照,全生育期正常灌水)、T1(花前干旱胁迫)、T2(花后干旱胁迫)和T3(花期连续干旱胁迫),探究花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形态、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花前干旱胁迫能抑制株高、穗位高、茎粗和叶面积的生长,而花后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但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花期干旱胁迫不仅显著降低夏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P<0.05,下同),还抑制茎叶等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转,降低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使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花前干旱胁迫对夏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的影响大于花后干旱胁迫。花期干旱胁迫导致夏玉米籽粒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花期连续干旱胁迫籽粒产量降幅最大,花前干旱胁迫籽粒产量降幅大于花后干旱胁迫;ZD958在T1、T2和T3处理下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下降20.1%、15.6%和35.9%,WK702分别比对照降低32.3%、19.3%和51.3%。【结论】花期干旱胁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夏玉米的植株形态、有效光合面积、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等,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对干旱敏感型品种WK702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抑制高于耐旱型品种ZD958。

关键词: 花期干旱胁迫 夏玉米 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运转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胺肟修饰MIL-53(Fe)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山东化工 2021

摘要:以六水合三氯化铁,2-氨基对苯二甲酸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MIL-53(Fe)胺肟衍生物(MIL-53(Fe)-AO)。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同时考察pH值,铀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与MIL-53(Fe)-AO吸附U(VI)的关系,并计算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室温25℃下,当pH值为5,铀溶液初始浓度为25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25 mg,反应1 h后MIL-53(Fe)-AO对铀的吸附率可以达到最大值且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此外,在多种离子共存的条件下,MIL-53(Fe)-AO表现出对U(VI)较好的选择性。

关键词: MIL-53(Fe) 胺肟基 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粗脂肪测定方法的对比

现代农业科技 2021

摘要:粗脂肪含量是评价产品品质的重要依据.本文分别采用油重法和残余法测定小米、玉米、鱼粉、肉粉、花生、核桃6种样品的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与准确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代替使用.

关键词: 索氏提取法;油重法;残余法;对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外源ABA对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自然脱水速率类型玉米品种(生理脱水快品种先玉335、迪卡517,生理脱水慢品种蠡玉16、郑单1002)为材料,分析喷施外源ABA对玉米产量、籽粒灌浆特性和籽粒含水率的影响及籽粒含水率与籽粒灌浆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挖掘灌浆过程降低籽粒含水率的有效调控措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喷施ABA总体上降低了玉米产量,喷施40、80 mg/L ABA处理产量分别较不喷施ABA的对照降低2.67%、16.42%,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百粒质量降低。喷施ABA后玉米起始灌浆势提高,喷施40、80 mg/L ABA处理起始灌浆势分别较对照提高20.03%、32.26%,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延后了0.29~0.89 d,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的粒质量减少,平均灌浆速率也有所下降,活跃灌浆期延长。喷施外源ABA处理玉米灌浆各个阶段籽粒含水率均较对照增加,对脱水快类型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的增加效果强于脱水慢类型。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喷施外源ABA抑制了籽粒灌浆进程,提高了籽粒含水率,尤其是对脱水快类型玉米品种。

关键词: 玉米 脱落酸 籽粒灌浆参数 籽粒含水率 籽粒脱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侵染花生导致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污染是影响花生食用安全性和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污染抗性分为抗侵染和抗产毒两种类型。抗性机制主要包括形态机制、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种皮中决定花生抗侵染的主要因素为蜡质层厚度、栅栏细胞排列密集程度及有无裂纹等特征。种子中单宁酸、胰蛋白酶抑制剂、白藜芦醇等与花生抵抗黄曲霉菌侵染及毒素合成有关。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转录因子基因、脂氧合酶基因等均参与了花生抵抗黄曲霉菌侵染的过程。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来可利用全基因关联分析和多组学结合的方法,从基因调控网络水平上开展花生黄曲霉抗性研究,在更深层次上阐明花生黄曲霉抗性机制。

关键词: 黄曲霉菌 黄曲霉毒素 花生 抗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麦仁麸皮中阿魏酸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研究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21

摘要:通过铁离子还原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来探索阿魏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试探性试验与牛津杯法、琼脂培养基稀释法和液体培养法分别测定青麦麸阿魏酸对部分食品腐败菌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升高,其铁离子还原能力逐渐增大;随着摩尔浓度升高,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逐渐增大.同时,阿魏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效果,随着阿魏酸浓度的提升,其相对应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mg/mL、6.25 mg/mL、6.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200 mg/mL、>400 mg/mL、200 mg/mL.

关键词: 青麦仁麸皮;阿魏酸;抗氧化性;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蛀螟卵巢发育过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明确了桃蛀螟的雌性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1个交配囊和1个受精囊组成。依据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典型特征,即卵巢小管形态、卵粒的成熟度、脂肪体的多少及形态,将卵巢发育过程分为乳白透明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及产卵末期(Ⅴ级)5个发育时期。在温度为20、25℃和30℃下,桃蛀螟初羽化成虫完成卵巢发育的全部过程(Ⅰ级~Ⅴ级)所需时间分别为11.43、9.38、8.62 d。经推算,桃蛀螟卵巢各级(Ⅰ级~Ⅴ级)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2.88、21.1、16.55、18.44、11.19℃,有效积温分别为0.37、4.45、23.22、35.10日·度和125.91日·度。根据不同温度下卵巢发育的速度,建立了卵巢发育速率的预测模型,这为桃蛀螟的短期精准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桃蛀螟 卵巢解剖 分级标准 卵巢发育速率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黑木耳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黑木耳中草甘膦及其主要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残留(aminomethylphosphonic acid, AMPA)的分析方法。方法干制黑木耳样品经二氯甲烷脱色、水提取、盐酸沉淀蛋白、乙醇沉淀多糖后,与三氟乙酸酐和七氟丁醇进行衍生化反应,经气相色谱柱分离后,在选择离子监测(selected ions monitoring,SIM)模式下进行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含量的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干制黑木耳中草甘膦在0.001~0.05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93),检出限为0.02 mg/kg,定量限为0.04 mg/kg,在0.04、0.08、0.2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2.4%~93.4%,相对标准偏差为7.8%~9.5%(n=6);氨甲基膦酸在0.0005~0.050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96),检出限为0.01 mg/kg,定量限为0.02 mg/kg,在0.02、0.08、0.2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5.6%~96.8%,相对标准偏差为5.7%~9.3%(n=6)。结论该方法针对干制黑木耳基质,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净化除杂效果好且回收率高,满足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对黑木耳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 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草甘膦 氨甲基膦酸 干制黑木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