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蕉茎杆不同处理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以不同粒质香蕉茎杆混合牛粪,发酵不同时间后,喂养蚯蚓(Eiseniafoetida)。结果表明:不同粒质的香蕉茎杆经30d发酵后再用于养殖该蚓,对该蚓生长繁殖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经10d发酵后再用于养殖该蚓,对该蚓的生长繁殖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生长繁殖速率显现出切碎状粒质$10cm粒质$20cm粒质的趋势,即粒质越细,繁殖速率越高。


海南高产甜椒杂交制种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
摘要:对海南特定气候特点下影响甜椒杂交制种的几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以开花前1d去雄、第2d早上授粉单果饱满种子数最多;摄子去雄、不去花瓣,摄子去雄、去部分花瓣,徒手去雄3种去雄方法对座果率、种子数差异不显著;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温度25~30℃花粉发芽率较高;完全转色种果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后熟作用对发芽率影响不大,而始转色果和绿熟果随着后熟时间的增加,发芽率逐渐升高;完熟果种子在常温保存200d后发芽率几乎不变,而绿熟果和始转色果则下降较快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提高制种纯度和产量的相关方案和措施


热带地区拟南芥栽培技术及基因转化体系的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 2005 CSCD
摘要:由于气候、温度、湿度等原因,拟南芥在热带地区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笔者结合海南气候特点,在培养介质、播种、湿度、光照条件及转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摸索出拟南芥栽培、实验室培养和基因转化的条件,为在海南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重大基础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


平菇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植酸酶基因区域的克隆
《生命科学研究 》 2005 CSCD
摘要:从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8个菌株中筛选出3株高产植酸酶菌株,并根据GenBank中植酸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平菇菌丝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一条长约920bp的片段.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长度为919bp.采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片段与曾报道的源于Tram etes pubescens的植酸酶phyA(GenBank Accession:AJ310700)基因相比较,其DNA序列同源性为93%.该片段含有3个内含子,含有植酸酶基因的活性位点保守序列(Actives-ite sequence)RHGARYPT.


海南黄灯笼辣椒顶死病病原病毒的分离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05 CSCD
摘要:从海南省黄灯笼辣椒顶死病株上分离纯化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能通过汁液磨擦接种侵染供试植物中的4科11种植物,可由桃蚜传播;提纯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28 ̄30nm,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28ku;分离物与CMV抗血清在ELISA测定中呈阳性反应;提取病毒分离物RNA,应用RT-PCR方法克隆了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CP基因675bp,编码218个氨基酸。对C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分离物的同源性均在92.1%以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3%以上,而与亚组Ⅱ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77.3%,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80.7%。据此将该病毒分离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归属于亚组Ⅰ。


刚果12号桉离体组织的多倍体诱导
《热带作物学报 》 2005 CSCD
摘要:以刚果12号桉(Eucalyptus12ABL)下胚轴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及丛生芽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点滴法、混培法等3种秋水仙碱处理法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在诱导愈伤组织时,浸渍法以处理时间为10h与药液处理浓度为7500mg/L、处理时间为22h与药液处理浓度为2500mg/L的2个组合变异率最高,达到40%,点滴法以药液处理浓度为2500mg/L变异率最高,达到42.9%;在诱导不定芽时,混培法以药液浓度为40mg/L处理10d的变异率最高,达到22.5%,点滴法以药液浓度为2500mg/L的处理变异率最高,达到26.7%。多倍体植株形态特征表现为叶片肥厚宽大,叶色浓绿,茎较粗壮、气孔较大且数目较少,其染色体数目变为2n=4X=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