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黑龙江省啤酒大麦生产科技考察报告

大麦科学 199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大豆根瘤菌田间增产效果初报

生物技术 1994

摘要:我所将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生物固氮组从佳木斯地区土壤中根瘤分离的快。慢型大豆根瘤菌,从中筛选出的优良菌株2178、2187及其丸衣、2235、混合菌等接种于当地主载大豆品种合丰25号、31号、33号上,表现出较高的田间共生效应,能促进生育、增加根瘤数和固氮量,产量两年比对照增产幅度在9.2—25.4%,比61A76增产4.6—19.5%。

关键词: 根瘤菌;田间共生效应;固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亚八号亚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中国麻作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黑亚八号亚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颜忠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呼兰150518)纤维亚麻是我国重要麻纺工业原料。但目前存在栽培技术粗放、品种单一、产质量不高、抗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麻农及加工业的要求。为了适应生产发展需要,我所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处理大豆食心虫不育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94

摘要:本文对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人工饲养:改变光周期,打破滞育,每天光照18h处理,羽化率最高,滞育期由原来10个月之久,降低到1个月左右,由1年只发生1代,到可以连续多代饲养,繁殖1代只需40~42d;并筛选出较好的人工饲料配方,采用黄豆芽饲养初孵幼虫,成活率较高,发育正常。2.确立了辐照时期以羽化前2天的老熟蛹期为宜,辐照剂量以120Gy为宜,处理后羽化的成虫,活动正常,所产的卵不孵化,可达到绝育。3.田间防治试验:用上述剂量辐照处理老熟蛹,羽化出的成虫释放到种有大豆的纱笼里,防治效果可达88.1%~99.0%,虫食率由10.1%下降到0.1%~1.3%;释放于田间,防治效呆为86.56%,虫食率由11.42%下降到1.55%。由此证明,辐射不育技术为防治大豆食心虫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辐照处理,辐射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嫩平原牧草生物学产量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

草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松嫩平原八市县草原草场生物学产量和生产力3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牧草产量呈两个明显趋势,一方面是采草场和草库仑草场产量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放牧使放牧场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使草原生产力向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 松嫩平原,草原牧草,生物学产量,草原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大豆带作少耕栽培的田间小气候及对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大豆采用带作少耕栽培,垅体增大,减少耕翻次数和地面积,减轻土壤水分散失,提高自然降水利用串14.8%~20.3%。带作穴播垅间距离增加,株行间通风透光良好,株间相对风速增加38.24%~41.65%,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0.1%,光合强度增加28.03%~59.26%,生育期光能利用率提高9.8%~11.6%,土壤耕层温度提高0.3~0.5℃。光温水条件的改善使大豆落花率减少2.5%~5.1%,落荚率减少7.7%~9.5%,生物产量增加18.8%~23.1%,子实产量提高18.3%~19.9%。

关键词: 旱地,大豆,带作少耕,小气候,光合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综合防除技术根除粉米厂内的谷象

植物检疫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1990~1993年在绥化市粉米厂,采用人工清除、辐照不育、溴甲烷熏蒸、自然低温处理等综合防除方法,肃清了该厂厂房内的谷象。

关键词: 谷象,综合防除,辐照不育,溴甲烷熏蒸

粳稻矮秆大穗牡丹江21

作物杂志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粳稻矮秆大穗牡丹江21牡丹江21以福锦/石狩//中作87做母本,用合交752/岩锦为父本杂交育成,于1994江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高80厘米左右,穗长21.5厘米,每穴平均有效穗15穗,千粒重26.1克,每穗平均137粒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合丰30

作物杂志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高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合丰30合丰30大豆品种,原试验代号为合交7710-4,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以高抗灰斑病、丰产、分枝多的合交69-231为母本,与丰产、稳产、秆强,并具有国外血缘的克4430-20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连续接种鉴定及定向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小麦雄配子提高远缘杂种结实率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94

摘要:用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作母本,春小麦龙辐麦3号、龙辐麦5号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前用 ̄(60)Coγ射线800~2400rad活体慢照射雄配子。通过对杂种1代(F1M1)花粉母细胞的观察,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平均为13.65,最高为14.55,与理论值接近,未经辐照的为12.80,低于理论值,辐照改善了染色体配对。辐照的F1M1代平均结实率为55.52%,未经辐照的为6.49%。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杂种1代的结实率。辐照雄配子的适宜剂量为1600rad和2400rad,不同品种间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

关键词: 辐照,雄配子,远缘杂交,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