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经济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物研究 》 2005
摘要:考察了9个杂交水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头季稻有效穗组合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经济性状包括头季稻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再生稻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组合间差异显著;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组合间差异显著;头季稻产量与头季稻结实率、千粒重呈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呈正相关;再生稻千粒重与头季稻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分别与头季稻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呈正相关。


番木瓜优质组培苗生产体系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 2005 CSCD
摘要:用含有100mg/LVc+1mg/LAgNO3+20mg/LPVP液体处理成龄番木瓜(CaricapapayaL.)侧芽,再用70%酒精浸泡50s、0.15%升汞消毒5min,经消毒的外植体接种于MS+KT0.5mg/L+NAA0.2mg/L+GA31.0mg/L+30g/L蔗糖+7g/L琼脂(pH=5.7),26 ̄28℃,每日光照培养12h,光照强度为1500lx,连续培养20d;外植体经初始培养后,继代接种于MS+BA0.5mg/L+NAA0.1mg/L+GA31.0mg/L+蔗糖30g/L+琼脂7g/L(pH=5.7),26 ̄28℃,每日光照培养16h,光照强度为2000lx,连续培养40d,繁殖系数达3 ̄5倍;继代芽接种于MS+BA0.2mg/L+KT0.3mg/L+NAA0.1mg/L+NAA0.1mg/L+GA31.0mg/L+ADS40mg/L+蔗糖30g/L+琼脂7g/L(pH=5.7),26 ̄28℃,每日光照培养16h,光照强度为2000lx,连续培养20d进行壮苗培养,经壮苗培养芽接种于MS+KT0.1 ̄0.2mg/L+NAA0.05 ̄0.1mg/L+IBA0.2 ̄0.3mg/L+蔗糖20 ̄30g/L+琼脂6.5g/L(pH=5.6),26 ̄28℃,每日光照培养12h,光照强度为1500lx,连续培养15 ̄20d进行催根培养,生根率达85%以上。生根苗经2 ̄3d的自然光炼苗后,移栽于沙土:椰糠:菜园土质量比为1:1:1混和的基质中,移苗后1周内,每天喷施浓度为200 ̄400mg/L的IBA,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笔者就目前番木瓜组培快繁中的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番木瓜优质种苗生产的技术体系。


甜瓜‘黄蛋子’子叶再生完整植株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通过不定芽发生途径建立甜瓜‘黄蛋子’体细胞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体系,并了解掌握该品种的再生能力和再生特点,以‘黄蛋子’的幼龄子叶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条件下的再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MS+6-BA2.0mg/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外植体发出的再生芽(丛)为不定芽来源。58块外植体的不定芽分化频率平均为44.8%,并产生质地、数量不等的愈伤组织。在MS+6-BA0.05mg/L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上,分化的不定芽(丛)能够伸长长大,但存在程度不同的玻璃化现象。在1/2MS+IAA0.5mg/L生根培养基上无根苗发根,生根率可达99%。与相关文献中报道过的其他甜瓜厚皮品种相比较,‘黄旦子’属再生能力弱的品种,但品种内个体之间存在再生能力上的明显差异,通过选择自交技术有可能获得再生能力得到提高的纯化株系。


刺激割制对PR107中龄橡胶树生胶质量及产胶生理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5 CSCD
摘要:用中龄橡胶树PR107为材料,用5种割胶制度,即S/2d/2,S/2d/3+ET2.0%,S/2d/4+ET2.5%,S/2d/5+ET3.0%和S/2d/6+ET3.5%连续割胶3a,比较了其生胶质量、胶乳生理参数、叶片光合作用能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4种乙烯利刺激割胶制度间的生胶质量(灰分含量、氮含量、挥发物含量、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平均分子质量和门尼粘度等7项指标)无显著差异;(2)与传统的S/2d/2割制相比,乙烯利刺激割胶的生胶质量无显著的变化;(3)1个涂药周期内不同割胶刀次的生胶质量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季节的生胶质量则有显著差异,但并非刺激割制所致;(4)乙烯利刺激割制对橡胶树的光合作用能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C)等均没有显著的影响;(5)在生产上全面采用这些刺激割胶制度后,PR107的产排胶生理状况是稳定的,并没有出现与先期研究结果不同的变化趋势。


利用TAIL-PCR技术克隆猴头菇β-glucosidase基因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知的β-glucosidase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猴头菇的菌丝体中克隆到β-glucosidase基因片段B1,再利用TAIL-PCR技术扩增B1两端的侧翼序列B2和B3,B2和B3序列经Blastn、ORF和Primer5·0软件分析后,再设计B2和B3侧翼序列的特异引物对猴头菇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最终扩增到全长的β-glucosidase基因,其大小为2226bp。
关键词: 猴头菇 β-glucosidase基因 TAIL-PCR基因克隆


蔓生百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广西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对蔓生百部的茎段上侧芽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在M S+6 BA 2m g/L+kT 1m g/L+NAA0.2m g/L培养基上,约10d茎段上侧芽开始萌发;继代繁殖在M S+6 BA 2m g/L+NAA 0.2m g/L培养基上,约30d几乎全部诱导形成多芽体,多芽体的芽数平均为3个左右;生根壮苗一般采用1/2M S+IBA 0.2m g/L培养基。


几种包膜控效肥氮溶出率测试
《热带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初步测试了3种自制的包膜控效肥的控释性能。结果显示:包膜CAF1、CAF4、CAF5的厚度分别为0.32、0.29和0.34mm,其重量分别占26.05%、19.75%和19.35%;3种控效肥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和氮溶出率均显著慢于未包膜的肥料,说明自制的控效肥有相当明显的控释作用和各自的养分释放特征。


沙河水库污染源调查及污染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沙河水库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该区域主要污染源有,南辰橡胶加工厂、采石厂、云月湖旅游度假村、农业种植和农村生活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