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吉林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是一项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它基于选择性扩增完全酶切消化后的基因组D NA片段,包括酶切与连接、选择性扩增和检测分析3个步骤。该技术综合了RFLP的可靠性和RA PD的高效性,可适用于任何来源和各种复杂度的DNA。在此论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技术流程,及近年来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9个木薯新品种(系)引种试种适应性研究初报
《热带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以当地栽培的当家品种SC205作对照,研究了国内外引进的9个木薯新品种(系)GR911、BRA12、SM4363、CM3555-6、广西4号、GR891、广西3号、CM385-6和COL1050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试种区,9个木薯新品种(品系)均表现出较强的抗风、抗寒和抗病能力;GR911和BRA12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SC205提高8.2%和9.7%,其余7个品种(品系)的产量比对照品种SC205的低,但9个木薯新品种(系)与对照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GR911和BRA12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与对照品种SC205相当。


柳杉苗木综合营养诊断I.田间DRIS图解法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N、P、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1年生柳杉苗木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结合DR IS诊断图的绘制和应用,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苗木体内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及其需求程度,对柳杉苗期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柳杉苗期叶片3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P=9.439 8±1.345 7,N/K=3.263 9±0.178 7,P/K=0.359 2±0.045 6.以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设计的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 IS诊断相对需肥次序,证实了营养诊断的准确性.


神秘果开发利用前景及发展对策
《中国果业信息 》 2005
摘要:神秘果(Synsepalum duleificum)为山榄科,神秘果属常绿灌木,原产于热带西非,自然分布于西非加纳至刚果一带,印度尼西亚一带丛林中也发现神秘果,目前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我国海南、云南、广西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引种栽植。神秘果的神秘之处在于其果实能改变人的味觉,从神秘果中提取的神秘果素可用作甜味剂、助食剂、


蚜传植物病毒传播复合体形成机理
《热带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通过比较循回型传播病毒和非循回型病毒几种主要类群所形成的蚜传植物病毒传播复合体,进一步比较了不同蚜传复合体在蚜虫传播过程中的功能,以及蚜虫体内可能产生蚜传复合体的部位。初步探讨了蚜传植物病毒传播复合体的解体机制,以及病毒在蚜传机制形成过程中可能的起源及进化方式。


海南省番石榴根结线虫病病原的种类鉴定及其寄主范围的测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源自海南省3地侵染番石榴的9个根结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观察和同工酶分析,对4个代表性群体在10种常见经济作物15个品种上的繁殖力进行了测试。同工酶鉴定结果表明,病原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 eloidogyne enterolo-bii)。生物测试发现或证实:携带M i基因的抗性番茄以及菜豆、豇豆、茄子、黄瓜、西瓜、辣椒、烟草为供试象耳豆根结线虫群体的高度适宜寄主,大豆为低度适宜寄主,棉花为非寄主。寄主范围的测试结果提示,象耳豆根结线虫可潜在地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甘蔗育种上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05 CSCD
摘要: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在甘蔗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NA分子标记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染色体或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本文对植物DNA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甘蔗种属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图谱构建及病害分子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概述。


4%啶虫脒·高氯微乳剂配方的研究与室内毒力测定
《农药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都是生物活性很高的杀虫剂。为了在提高其杀虫活性的同时降低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减少制剂中有机溶剂的用量,介绍了一种新剂型4%啶虫脒·高氯微乳剂。简要叙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确立了较佳的配方组成及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桃蚜作试虫进行杀虫活性测定。4%啶虫脒·高氯微乳剂与4%啶虫脒·高氯乳油、啶虫脒乳油、高氯乳油药效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微乳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该微乳剂品种成本低、药效好、质量稳定,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