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麻竹林凋落物及养分动态研究
《竹子研究汇刊 》 2004
摘要:研究了海南麻竹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动态。结果表明 :麻竹林凋落物全年总量为 6 86 2 .8kg·hm-2。N、P、K、Ca、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 74 .84 7、3.2 6 4、2 5 .92 1、4 5 .92 4、11.90 2 kg· hm-2 ,大小顺序为 :N>Ca>K>Mg>P,养分总的年归还量是 16 1.85 8kg·hm-2·a-1。凋落物分解失重率达 95 %的分解期为 11.5 9个月 ,每年产生的凋落物全部归还于土壤。


中国天然橡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科技和产业 》 2004
摘要: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不可替代的战略物资。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天然橡胶的科学技术研究,为发展我国天然橡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文对目前中国天然橡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和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人类1号染色体可变剪接与普通剪接基因同义密码子的使用分析I.同义密码子偏爱使用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类1号染色体可变剪接(选择性剪接)基因344非冗余蛋白质编码序列(188183密码子)和普通剪接(非可变剪接)基因的386蛋白质编码序列(223116密码子)被用于研究人类密码子使用偏爱模式.全部密码子使用数据分析表明,人类可变剪接基因密码子的偏爱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剪接基因.在人类1号染色体基因中,密码子第三位置的G+C含量有很大的异质性(0.24~0.95),并且可变剪接基因密码子第三位置平均G+C含量(64.66%)大于普通剪接基因(59.97%).NC值对GC3S图显示密码子偏爱使用除了受核苷酸组成制约外,其它的因子可能也影响密码子的使用变化.此外,可变剪接基因中以G 或C结尾的密码子比普通剪接基因出现的频率高.密码子使用的差异可能是由可变剪接基因PRE-MRNA特有的结构特征和多种剪接模式决定的.


无患子科树木细子龙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分离鉴定(英文)
《热带作物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分离鉴定了无患子科树木细子龙(Amesiodendron chinense)的营养贮藏蛋白质(VSP)。在经汞-溴酚蓝染色的石蜡切片中,观察到枝条、树干和根的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中有深蓝色颗粒状物质,而在上述枝条、树干和根的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薄壁细胞中则为均一状的淡蓝色物质。这些被染成不同程度蓝色的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SDS-PAGE分析表明,在枝条、树干和根的树皮及木质部中,有2种含量高的蛋白质,其分子质量约23kDa和26kDa。使用荔枝(一种无患子科树木)的22kDaVSP的多克隆抗体对这些部位的树皮和木质部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在免疫印迹图谱上,该抗血清只识别23kDa和26kDa蛋白质,且23kDa蛋白质谱带颜色较深,说明它们与荔枝的22kDaVSP有一定的同源性。间接免疫荧光定位结果表明,只有颗粒状和均一状蛋白质内含物发出异硫氰酸荧光素特异的蓝绿色荧光,说明23kDa和26kDa蛋白质是这些颗粒均一状内含物的主要成分。树木抽新梢后,这2种蛋白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可见,23kDa和26kDa蛋白质符合树木VSP的3条标准,应该是细子龙的VSP。韧皮部和木质部的VSP在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与蛋白质的种类不?
关键词: 细子龙 营养贮藏蛋白质 细胞学 免疫印迹 间接免疫荧光定位


水稻凋亡基因rPDCD5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遗传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水稻愈伤组织抑制消减杂交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文库中分离出一个PCD相关基因的EST片段 ,根据水稻基因组的序列设计引物 ,从汕优 6 3中分离与克隆出rPDCD5的全长cDNA。rPDCD5包含387bp的可译框 ,编码由 12 8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显示 ,该检测的蛋白质与已知PDCD5的高度同源。半定量实时PCR分析证实了该基因在环境因子 (低温处理和NaCl处理 )胁迫下表达呈正调控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 凋亡 RTPCR rPDCD5 适时PCR


感病与抗病圭亚那柱花草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植物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TS SWARTZ)原产中南美洲及非洲,是一种重要的热带豆科牧草,已在我国华南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种植并利用.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炭疽病是柱花草的主要病害.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42个圭亚那柱花草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其抗病性进行了接种鉴定.从96个选择性引物对中筛选出较好的4个,分别对42个圭亚耶柱花草品系进行扩增,共获得出22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15条,平均多态性水平为95.5%,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了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范围为0.31~0.95.根据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了42个品系的聚类树系图,以所有品系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48为阈值,共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对全部品系间遗传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6.04%和6.40%,并建立了品系间相互关系的二维图,各品系在二维图中的分布与UPGMA分类相吻合.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系对两种典型的病原菌的抗性有差异,其中抗病品系对两种病原菌的抗病相关系数达到0.904,表明抗病品系对两种病原菌有共同抗性.此外,抗病品系在UPGMA聚类中呈随机分布.这些结果表明,AFLP技术是分析圭亚那柱花草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圭亚那柱花草 AFL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炭疽病抗性


海南坡地芒果园间作体系水土流失养分损失初步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4龄芒果园间作体系前期水土流失研究表明,热带地区坡地芒果园水土流失严重,在试验条件下,果园不同间作生态系统中,芒果+柱花草间作模式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分别为13747.9m3/hm2,6881.0kg/hm2;芒果+木薯间作模式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分别为11199.3m3/hm2,5105.6kg/hm2,单作芒果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分别为10590.5m3/hm2,4440.3kg/hm2,芒果+蕃薯-花生间作模式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分别为8701.5m3/hm2,3741.3kg/hm2。养分物质损失量大小顺序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养分流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