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瓜“花打顶”茎尖的组织和细胞学特征
《园艺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解剖学和细胞学的研究发现 ,黄瓜“花打顶”茎尖部位的节数、节间长度和茎粗均减小 ,顶端幼茎细胞的伸长和伸展受到抑制 ,维管束数目增加 ,导管壁和厚角组织细胞壁明显增厚 ,顶端分生组织分化的原基数量相对减少 ,并簇生 ,顶端分生组织的体积减小 ,细胞液泡化 ,核膜、液泡膜及质体膜等部分降解 ,细胞呈现衰老趋势 ;进一步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获得了黄瓜生长正常和花打顶的差异表达cDNA片段 ,Northern分析表明其中精氨酸脱羧酶 (ADC)的同源基因和叶绿体ATPase亚基III的同源基因分别属黄瓜花打顶的正调控和负调控基因


荔枝SSR标记的研究
《遗传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无核荔枝A4号为实验材料 ,应用选择性扩增微卫星 (SAM)法分离、克隆了 10 0个简单序列重复 (SSR)序列 ,其中 88个非重复 ,可用。加上搜索数据库所获得的 1个SSR序列 ,一共 89个序列用于特异引物的设计。仅从71个序列的 82个基因座设计出特异引物。合成 4 1条特异引物 (与 5′锚定简并引物配对 ,个别相互配对 ) ,对其中的 39个基因座进行检测。其中 15对引物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片段 ,另外 11对引物扩增出非预期片段。最后 ,以 37个荔枝种质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从 2 6对出带的引物中 ,筛选出多态性引物 2 1对 ,获得了 2 2个荔枝基因座特异性SSR标记


大叶桃花心木的花、叶抽提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04 CSCD
摘要:以大叶桃花心木的花和叶为材料,测试了其乙醇抽提物对重要多食性害虫斜纹夜蛾5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试剂中大叶桃花心木的花与叶各自的抽提物质量分数5%时均有较强的拒食作用,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高达96.33%和86.23%,选择性拒食率分别高达96.63%和91.98%;质量分数5%大叶桃花心木花、叶抽提物拒食率在48 h后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拒食率,其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3%和73.9%,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5.46%和85.63%;连续以质量分数1%的花、叶抽提物浸叶饲喂时,试虫体重的增长明显低于对照试虫,处理后第5天,质量分数1%的花、叶抽提物处理试虫的平均体重分别为对照的49.32%和53.01%。研究结果表明,大叶桃花心木的花、叶的乙醇抽提物对斜纹夜蛾均具有良好的拒食活性,并且大叶桃花心木的花抽提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高于其叶的抽提物。


用RAPD技术探讨冬青属苦丁茶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与分类地位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 2 2份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4 0个 10 bp的引物用于多态性检测 ,从中筛选出了 2 7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 2 7个引物对上述 2 2份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 ,共得到 4 45条DNA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4 32条 ,占 97 0 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并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 :2 2份供试材料分成 4类 5组 ,第Ⅰ类为Ilexpentagona (分为A、B两组 :A组为新变种var mashanensisG .M .L .;B组为原变种var pentagona) ,第Ⅱ类为I kudingcha,第Ⅲ类为I latifolia ,第Ⅳ类为I cornuta ;第Ⅱ ,Ⅲ ,Ⅳ三类各有一组材料组成。物种的差异、亲缘关系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在起源地域上的差异均可从系统树中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资源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以及种级水平和种下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香蕉枯萎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生物技术 》 2004
摘要:以香蕉枯萎菌菌株为试验材料 ,在SDS -CTAB法和高盐沉淀法等基础上加以改进 ,对两种提纯香蕉枯萎菌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高盐沉淀法是适合于香蕉枯萎菌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该方法提取的DNAOD2 60 /OD2 80 的比值为 1.84 1,DNA产量为 0 .81mgDNA/g菌丝体。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一条带型较宽且清晰的DNA谱带 ,基本无DNA碎带 ;将提取的DNA直接用于PCR扩增 ,得到带多而且清晰、整齐、基本无拖尾的RAPD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