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滨海盐碱地棉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及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滨海盐碱地不同盐度和植被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雨养条件下水盐变化规律及对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生长的影响。根据棉花的出苗情况分别选取出苗正常(A)、棉苗生长受抑制(B)、无苗裸地(C)和无棉杂草区(D),对土壤的含水量、盐分含量和棉花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样地土壤的全盐和电导率测定,建立两者回归关系,得到试验区域内含盐量(x)与电导率(y)的直线回归方程y=0.358 6x-0.110 1,R2=0.989 2,棉田中的含水量和含盐量变化主要受降雨量、蒸发量、土壤结构、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盐胁迫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苗期,中度盐碱地棉花的开花、吐絮期提前,易早衰。

关键词: 雨养条件 滨海盐碱地 棉花 生长发育 水盐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下小黑麦幼苗抗氧化酶动态变化研究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浓度NaCl(0、80、150、250mmol/L)处理小黑麦三叶期幼苗,测定处理1、3、5、7d时的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用80mmol/L NaCl处理后,小黑麦幼苗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NaCl浓度为150mmol/L和250mmol/L时酶活性先上升,在3d或5d时达最大值,之后酶活性下降,但仍高于对照。表明小黑麦有较强的抗盐能力。

关键词: NaCl胁迫 小黑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下微膜覆盖与灌水管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与物质生产效果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生产水资源高耗与存量极度稀缺的问题,通过河北省两地大田试验,研究了全田土下微膜覆盖与不同灌水管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和物质生产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土下微膜覆盖条件下,冬小麦雨养或少量灌水消耗了占常规生产(对照)2/3~3/4的耗水量,生产了不少于7500 kg hm–2的籽粒产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4.8~26.5 kg mm–1hm–2,较对照提高28.3%~41.0%。与对照相比,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峰由抽穗扬花期提前至拔节期,且提高1.3~2.7倍,雨养或少量灌水还可有效提高小麦收获指数。土下微膜覆盖下的土壤贮水消耗速度变缓,2 m土体贮水量播种时不小于600 mm就可满足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壤质土壤供水量为212.2 mm,黏质土壤供水量为230.0 mm。土下微膜覆盖下,雨养或扬花前少量灌水能够显著促进花后20 d内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减小同步显著提高光合水分利用效率,但在灌浆中期灌水则对提高净光合速率及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无意义。在华北平原,全田土下微膜覆盖雨养或适时少量灌水是大幅降低小麦耗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证小麦产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土下微膜覆盖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物质生产 华北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实熟度及加工方式对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的影响

中药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果实成熟度及加工方式对瓜蒌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栝楼青果、中果、熟果以及不同干燥方式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的含量。结果:完全成熟的瓜蒌子质量优于未成熟的瓜蒌子;60℃下烘干的瓜蒌子质量最优,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含量高达131.63μg/mL。结论:不同的果实熟度和加工方式对瓜蒌子质量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瓜蒌子 果实熟度 加工方式 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脉冲技术测定土壤热通量的原理和方法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热通量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陆-气能量交换的主要物理量。在农林业研究上,大部分土壤热通量研究主要关注于土壤热通量对种子萌发、植物根系生长、小气候效应、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1-3];在地球物理学和土木工程学研究上,重点研究土壤热通量在大地热流、埋地管道、地铁工程等方面的应用[4-5]。传统的土壤热通量测定方法主要是土壤热通量板直接测定法,但对土壤的扰动比较大。由于存在一定的厚度,土壤热通量板其自身导热材料的传热性能和土壤会存在差异,导致热通量

关键词: 土壤热通量 热脉冲 热通量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生物学特性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补水恢复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植被多样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人工草地恢复和补水恢复植被多样性分别比原始弃耕地增加25.13%和9.84%,电导率降低49.15%和33.55%,有机质增加99.10%和88.34%,碱解氮增加70.10%和36.57%;人工草地模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弃耕地增加65.18%,47.21%,93.23%和116.03%.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草地、补水恢复、补植恢复、弃耕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与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表明盐渍化弃耕地采用人工种草或灌溉补水措施能够提升地表植被多样性,提高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并促进土壤养分积累.

关键词: 植被多样性 土壤生物学特性 恢复模式 盐渍化弃耕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果实轮纹病抗病性QTL定位及相关基因的初步预测

果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苹果果实轮纹病是我国苹果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果实相关抗病性基因对苹果育种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苹果(Malus domestica)‘红玉’ב金冠’杂交实生树为材料,对果实接种5个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后调查其潜伏期、病斑大小、发病率、病斑扩展速率等指标,运用已有的SSR图谱和苹果基因组注释信息,对苹果果实轮纹病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并对苹果轮纹病抗病基因进行预测。【结果】得到与苹果果实轮纹病抗病性相关的QTLs共29个,分布在LG5、LG10、LG12、LG15、LG17等5个连锁群上。在QTLs位点的23个侧翼SSR标记中,有18个可以从苹果基因组上相对应的contig位置截取到6个区间的序列信息共35 Mb,共含5 620个基因。最终根据苹果基因注释预测得到与抗病相关的基因107个,其中与抗病蛋白相关的基因60个,编码亮氨酸结构域的基因3个;编码防御酶的基因41个;编码与病程相关蛋白有关的基因3个。【结论】预测到与苹果轮纹病相关的基因107个,为进一步进行抗病性基因挖掘提供数据。

关键词: 苹果 苹果轮纹病 QTL SSR 抗病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粗缩病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粗缩病在我国玉米产区流行甚广,危害持续严重,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高效的措施。玉米粗缩病的抗性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采用传统育种方法进行抗病品种选育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和对隐性基因的选择,从而可以减少大量的田间试验工作,促进抗病基因的合理、快速利用,特别是对于易流行又难以接种鉴定的病害更有事半功倍之效。目前已鉴定和筛选了玉米抗粗缩病基因的RAPD、SSR、STS、SC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蛾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选择及后代质量指标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麦蛾卵龄对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以及其后代羽化率、雌蜂率、寿命和生殖力等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仅供给单一卵龄寄主卵的条件下,玉米螟赤眼蜂对发育48 h以后的麦蛾卵寄生率显著降低,但在蜂卵比1:40的条件下,对卵龄48~84 h的麦蛾卵仍有不低于68.61%的寄生率,对卵龄84~96 h的麦蛾卵寄生率可达57.53%,表现出较好的寄生能力。在同时供给赤眼蜂不同卵龄寄主卵使其有选择寄生的条件下,玉米螟赤眼蜂对发育60 h以后的麦蛾卵寄生选择性显著下降,在总蜂卵比1:80的条件下,对卵龄60~72 h,卵的寄生比例达到总寄生卵数的9.13%,显著低于对卵龄低于36 h的3组卵的寄生比例,而对卵龄72~84 h、84~96 h两组卵的寄生比例则进一步降至6.46%和3.39%,显著低于卵龄60 h以内的所有处理组。对玉米螟赤眼蜂后代质量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寄生不同卵龄麦蛾卵的赤眼蜂在试验条件下羽化率均高于95%,且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寄生在卵龄2~12 h和12~24 h麦蛾卵内羽化的赤眼蜂雌蜂率分别为71.94%和71.40%,显著低于卵龄48 h以上各组卵内的羽化的赤眼蜂78.45%~79.79%的雌蜂率;随着寄主卵龄的增长,所羽化的赤眼蜂成蜂寿命呈下降趋势,且寄生卵龄高于60 h,寄主卵发育羽化的赤眼蜂成蜂平均存活时间降至5.3 d以下,显著低于卵龄2~12 h组6.4 d的存活时间;寄生在不同卵龄麦蛾卵上羽化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生殖力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对麦蛾卵的龄期有较广的选择适应性。

关键词: 寄主卵龄 麦蛾 质量 玉米螟赤眼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年山东省二点委夜蛾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于2012年7-9月对山东省17个地市夏玉米田、大豆田等地块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危害情况做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全省各地市均有分布,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以烟台发生最重平均虫口密度为3.27头/m2,其次是潍坊、临沂、莱芜和聊城,平均虫口密度分别为1.87、1.77、1.74和1.62头/m2。最大虫口密度达到16头/m2。7月中下旬,3、4龄幼虫发生达到高峰。二点委夜蛾幼虫喜欢栖息在有麦秸、花生秧、杂草覆盖的潮湿地表中。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田间调查 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