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1-MCP、薄膜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对‘安哥诺’李长期冷藏期间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肉软化和褐变是李果实长期冷藏时的主要问题。以‘安哥诺’李为材料,采用1-MCP(0.5μL.L-1)、薄膜(30μm厚)包装(MAP)及包装内加入乙烯吸收剂(EA)的方法,研究了0℃冷藏期间‘安哥诺’李品质、褐变及其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未进行处理)相比,1-MCP、MAP和MAP+EA及其组合处理延缓了果肉软化,抑制可溶性固形物(SSC)和花青苷含量上升,保持果肉较高的白度指数,降低果肉褐变度、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1-MCP+MAP+EA的复合处理效果最佳。这些说明,采后进行1-MCP、MAP和EA的复合处理能有效抑制果肉软化和褐变,改善了果实贮藏品质。

关键词: 1-MCP 包装 乙烯吸收剂 品质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湿度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不同温度处理对离体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35℃和40℃下,杀死90%以上离体南方根结线虫分别需要30d(100%)、26d(96.6%)、24d(94.1%)和9d(99.6%),而45、50℃下则需要15min和2.3min。同时测试了不同温湿度处理对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5、30℃是土壤中根结线虫的适宜温度,当土壤含水量为14%时,40d死亡率分别为91.1%、90.4%;35℃线虫处于抑制状态,40d死亡率为85.3%;而线虫对40℃以上的高温敏感,随着处理温度升高,杀死线虫所需时间缩短。根结线虫在不同温湿度下的死亡情况不同,土壤温度为25~35℃,土壤含水量为6%是线虫的适宜湿度;土壤温度达到40℃且含水量为6%和14%时,杀死100%根结线虫仅需4d,不利于其存活;而50℃的高温和含水量达18%的高湿更不利于其存活。

关键词: 根结线虫病 南方根结线虫 2龄幼虫 温湿度 死亡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用化学农药对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影响及其混用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球孢白僵菌HFW-05对粉虱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扩大该菌株的杀虫范围及明确其与常用化学农药的混用效果,测定了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及化学药剂对HFW-05菌株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幼虫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活性,5×107孢子/mL浓度下,HFW-05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6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76.7%,各试验浓度下对2龄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显著高于3龄幼虫。随浓度降低化学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减弱,药剂对孢子的影响与菌药混用时对昆虫的毒力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常规用量下,抑太保、三氟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为0,0和7.9%,药剂5倍稀释液与1×106孢子/mL孢悬液混用,辛硫磷、灭多威、灭幼脲Ⅲ号对小菜蛾表现为拮抗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4%,16.2%和20.5%,其余药剂均表现为毒力相加作用,抑太保、氟虫脲的增效作用显著,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3%和98.0%。可见菌药合理混用对改善小菜蛾的生物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小菜蛾 化学农药 联合作用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干草饲用品质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是重要的饲草作物,但其饲草品质性状研究滞后制约了谷子饲草品种培育和栽培。本研究对47个谷子品种在我国高寒农牧地区栽培的饲用干草品质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粗蛋白含量的变异范围为5.42%~12.45%,变异系数为14.25;粗脂肪含量的变异范围为0.64%~1.43%,变异系数为15.84;粗灰分含量的变异范围为8.50%~15.60%,变异系数为13.71;总磷含量的变异范围为0.10%~0.32%,变异系数为20.00;总钙含量的变异范围为0.27%~0.67%,变异系数为20.00。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水分含量表现出较小的变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谷子饲草品质的主要性状是粗纤维、粗灰分、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粗蛋白与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均为负相关。综合表明,Li05-569、饿死驴、系295和红根谷是品质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

关键词: 谷子 饲草 粗蛋白 粗纤维

大豆公共遗传图谱C1连锁群SSR标记空白区段的填补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饱和大豆公共图谱SSR标记,以大豆育成品种冀豆12×地方品种ZDD03651组合的211个F6株系为作图群体,以Kosambi作图函数构建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栽培大豆冀豆12与大豆地方品种ZDD03651间SSR标记多态率为44.6%,遗传图谱包含21个连锁群,117个SSR标记,遗传距离总长度1 501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5.6 cM,其中包含8个偏分离标记。与公共遗传图谱相比,位点间排列顺序、遗传距离和偏分离位点比例基本相同。将SSR新标记Barcsoyssr_4_1181、Barcsoyssr_4_1201、Barcsoyssr_4_1235和Barcsoyssr_5_1266整合到C1连锁群上,填补了国际大豆公共遗传图谱中C1连锁群94.62~120.12 cM之间的SSR标记空白区段。

关键词: 地方品种 遗传图谱 偏分离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病原线虫对甘薯蚁象的致病力测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病原线虫是隐蔽性害虫的有效生物防治因子,对8种斯氏线虫和3种异小杆线虫进行筛选证实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的致病力最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11个不同地理来源的S.feltiae品系对甘薯蚁象末龄幼虫的致病力,获得强致病力的品系S.feltiae JY-17并测定了不同因素对该线虫品系致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甘薯蚁象不同发育阶段对S.feltiae JY-17的敏感性依次为末龄幼虫>低龄幼虫>蛹>预蛹期>成虫;在不同测试温度条件下,S.feltiae JY-17致病力由高到低顺序为25℃>20℃>30℃>15℃>10℃>35℃;在25℃条件下,当寄主密度为196.6头.m 2时,线虫对蚁象末龄幼虫的LD50=5.532条.头1,LD90=28.049条.头1;当线虫与寄主比例为5:1时,LT50=44.306 h。本研究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甘薯蚁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甘薯蚁象 致死率 侵入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弯孢病菌Clmk-1基因克隆和初步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弯孢病菌(Cochliobolus lunatus)为谷子上重要的叶部病害,发生严重时会影响谷子的产量及品质。为了解MAPK级联途径在谷子弯孢病菌发育及致病性中的作用,根据已知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的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法获得了谷子弯孢病菌MAPK基因的同源片段,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命名为Clmk-1。Clmk-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并且含有MAPK基因的保守的TGY和CD基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弯孢病菌Clmk-1基因与其他植物病原真菌Hog1类似MAPK基因的同源性很高。利用Promoterscan软件发现,Clmk-1基因启动子区含有热激转录因子(HSF)、ADR转录因子和GCR转录因子的结合元件。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抑制谷子弯孢的孢子萌发及芽管发育。研究初步表明,Clmk-1基因为Hog1类似MAPK基因,可能与渗透胁迫相关,并且MAPK级联途径参与病菌孢子萌发及芽管形态建成。克隆的Clmk-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谷子弯孢病菌MAPK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谷子弯孢病菌 MAPK基因 基因克隆 U012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LSCM和SEM鉴定银杏花粉的倍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经秋水仙碱诱导获得的银杏大花粉为材料,以未经处理的正常银杏花粉为对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2种花粉表面形态,并分析对比其细胞内的DNA相对荧光量与银杏大花粉核内染色体倍性关系,为正确检出银杏二倍体花粉奠定重要工作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用于花粉粒的倍性鉴定科学准确,所需试验样本少,实用性强,在植物花粉倍性鉴定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银杏 花粉粒 DNA含量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化学防治方法研究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使其扩展迅速,为害渐趋加重,对夏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治方法,本试验通过不同化学防治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9种供试药剂在二点委夜蛾2龄期进行田间喷雾试验总体防治效果较好,其中50%辛硫磷乳油防治效果高达95.03%,明显高于其他药剂;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研究表明,选用有效农药喷雾或配成毒饵、毒土顺垄撒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毒饵、毒土效果最好,而顺垄喷淋灌根防治效果最差,仅为30.10%。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化学防治 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氟磺草胺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评价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氟磺草胺为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为了明确其在我国北方麦田的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双氟磺草胺的杀草谱、除草活性及对不同小麦品种安全性。双氟磺草胺对麦田常见阔叶杂草活性较高,对麦田恶性杂草播娘蒿、麦瓶草、麦家公、猪殃殃和荠菜的除草活性均高于常用除草剂苯磺隆,毒力倍数分别为1.56、6.26、1.65、18.27和22.75。济南17和山优2号2种小麦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分别为苯磺隆的2.57倍和11.66倍。双氟磺草胺在小麦与5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11.16~49.32)远优于苯磺隆。该除草剂对小麦苗期的株高及鲜重有抑制作用,且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对临麦2号、济宁13及济南17的株高和鲜重抑制率相对较高,对潍麦8号、山农6号及泰山9818等相对较低。研究表明双氟磺草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小麦 杀草谱 生物活性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