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维高光谱NPLS模型用于冬小麦估产的初步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5个实验小区,8个生育期的冬小麦田间测量冠层反射高光谱组成三维数据信息阵,采用多维偏最小二乘(multiway partial least squares,NPLS)算法建立了冬小麦亩产量估产模型。模型用于对13个实验小区产量预测分析,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r为0.936 6,平均相对误差为4.44%,说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对实际的估产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外源脱水应答转录因子DREB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的诱导型表达与抗干旱生理效果研究(英文)
《遗传学报 》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冬小麦品种 8901、5-98、99-92和 104等品种的幼穗和幼胚为材料,用基因枪转化含逆境诱导转录因子 DREB 和bar 基因的质粒 pBAC128F(7 024 bp)。经筛选与植株再生,共获得 70 多个转基因小麦植株及其后代株系。转基因株系经PCR 分析和 RNA 点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转录因子 DREB 基因已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株系中,并且在部分后代株系中获得了表达。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表明,有 16 个转基因株系的脯氨酸含量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增加相当显著,其中10个株系的脯氨酸含量在1 100 μg/g以上,比对照提高了2倍多。室内抗旱模拟实验表明,转基因株系停止浇水15 d 后,叶片仍然表现绿色,而对照叶片则失绿、枯干;复水 10 d 后,转基因株系恢复活力,对照则死亡。研究表明,利用逆境诱导型启动子(rd29B)来增强外源DREB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改良小麦的抗旱性。


桃中两个MADS box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遗传学报 》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李属 (Prunussp .)果树生殖调控的相关基因 ,对国际公共数据库中的李属植物的EST(expressedse quencetags)序列进行了电子拼接 ,获得了 8个MADSbox基因的cDNA序列 ,并利用PCR技术从桃中克隆出其中的两个cDNA ,分别命名为PpMADS4和PpMADS6 ,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Y70 5 972和AY70 5 973。PpMADS4基因长85 0bp ,包含一个 732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 2 4 3个氨基酸。PpMADS6基因长 1190bp ,包含 1个 76 8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 2 5 6个氨基酸。PpMADS4和PpMADS6在序列上分别与拟南芥中的AGAMOUS基因和矮牵牛中的PFG基因高度同源。RT PCR分析表明 ,PpMADS4基因在桃的花瓣、心皮、果实及果仁中表达 ,应属于控制花器官发育的C类MADSbox基因。PpMADS6基因在桃的叶、萼片、花瓣、心皮及果实中表达 ,应属于调控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A类MADSbox基因。


白菜小孢子发育相关基因BcMF3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遗传学报 》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DNA AFLP技术对‘矮脚黄’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L .ssp .chinensisMakinovar.communisTsenetLeecv .Aijiaohuang)雄性不育两系不育株系与可育株系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以A18和T16引物为引物对在可育的中蕾和大蕾中筛选出一条 4 74bp特异表达的差异条带BA18 T16 ,配合RACE方法扩增了该片段的 3′和5′末端 ,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BcMF3。BcMF3全长 2 0 82bp ,开放阅读框长度为 175 5bp ,编码 5 8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BcMF3基因与油菜、大白菜和拟南芥的花药特异表达果胶甲酯酶 (PME)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由此推定 ,BcMF3基因为白菜花药特异表达的果胶甲酯酶基因
关键词: 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L. 雄性不育两用系 cDNAAFLP BcMF3 果胶甲酯酶


拟南芥抗旱转录因子CBF4基因区域的核苷酸多样性及其分子进化分析
《遗传学报 》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长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 17个拟南芥核心生态型为材料 ,分析了它们的抗旱转录因子CBF4基因区域的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 :拟南芥CBF4基因区域具有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和插入缺失 (Indel) ,多态性频率为每 35 8bp一个SNP ,每 14 3bp一个Indel,基因非编码区的多态性是编码区的 4倍 ;在编码区 ,SNP的频率为每 96 4bp一个SNP ,其中发现 2 5av、2 0 3av和 2 4 4av 3个生态型CBF4基因区域 10 34位 (以GenBank登录号AB0 15 4 78序列第 196 96位的核苷酸为 1)碱基变化 :G T ,引起第 2 0 5位氨基酸变化 :gly val。核苷酸多样性统计分析显示 ,该基因内部大范围内存在连锁不平衡 (linkagedisequilibrium ,LD) ,5′端非编码区有一个重组。与拟南芥等的研究结果类似 ,选择压力对不同的区域作用不同。 3′端非编码区核苷酸多样性程度最高 ,是平衡性选择的结果 ,编码区核苷酸变化符合中性突变假说 ,而 5′端非编码区是自然选择作用的靶位点


西瓜核心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和SCAR标记(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3 SCI 北大核心
摘要:西瓜 (Citrulluslanatus (Thunb .)Mansf.)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是对其有效利用的基础。以往的研究表明 ,西瓜是一种遗传资源特别狭窄的作物 ,在用同工酶、RAPD及SSR技术对西瓜种质资源进行鉴定时 ,发现很难将品种完全区分开来。本研究利用高效可靠的AFLP技术 ,对 30个西瓜核心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分析 ,最终建立了这30个材料的DNA指纹图谱。在该图谱中 ,每个材料均有其独特的“指纹” ,材料之间可以相互区分开来。为了进一步利用AFLP分子标记 ,将重要抗病种质材料“PI2 96 341”的AFLP特异带转化成了生产上可以直接利用的SCAR标记


利用温度和植被指数进行地物分类和土壤水分反演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 200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先利用地物表面温度和植被指数 ,成功地对北京精准农业示范区内生长旺盛小麦、稀疏小麦、池塘水体、水草、淤泥和裸露土壤等 6种地物进行了分类 .其次 ,利用地物表面温度 (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作为坐标系 ,建立LST—NDVI三角形分布的散点图 ,分析了散点图的地物特征分布及其物理意义 .与植被的红外和近红外两个特征波段构造的散射图相比 ,同类样本的离散度更小 ,不同类别样本之间的距离更大 .最后 ,提出了植被指数—表面温度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 ,结合地面采样数据 ,成功地反演了实验区内作物地块的土壤水分
关键词: 植被指数 陆地表面温度 实用模块化成像光谱仪 土壤水分


不同年代推出的冬小麦品种叶片气体交换日变化的差异(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2 SCI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 6 0年来北京地区广泛种植的 3个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为了研究它们的产量与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 (Pn)的关系 ,测定了不同生育期Pn、蒸腾速率 (Tr)的日变化 ,并用Pn/Tr计算叶片瞬时的水分利用率 (WUE)。结果表明 :单位叶面积净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随生育期不同而变化。在拔节期高产品种“京冬 8号”(九十年代推出 )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一天中总是最高 ,一天中差异最大时 ,分别比低产品种“燕大 1817”(四十年代推出 )高 77%和 6 9%。而其水分利用率却小于低产品种。这种差异随小麦的生长发育而变化 ,一般上午 10 :0 0前“京冬 8号”的光合速率较高 ,而 10 :0 0后“燕大 1817”的光合速率较高。到腊熟期 ,低产品种“燕大 1817”的光合速率在一天中始终最高。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与光合速率相似 ,然而“燕大1817”叶片的水分利用率一般最高。与现代推出的品种不同 ,老品种“燕大 1817”叶片的光合作用午休现象不明显 ,说明它可能具有一定的抗光氧化性。我们认为 ,在品种改良的过程中 ,叶片光合作用的潜力可能有所提高 ,但它的抗光氧化性可能减弱。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日变化 冬小麦品种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率


胡萝卜茄红素β-环化酶cDNA的分离及其在肉质根中的差异表达
《植物学报 》 2001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5′和 3′RACE技术从胡萝卜 (DaucuscarotaL .)肉质根中分离了茄红素 β_环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该cDNA长 2 0 89bp ,包含一个 15 15bp的开放阅读框架 ,所编码的肽链长 5 0 5个氨基酸 ,其一级结构与番茄 (Lycoper sicumesculentumMill.)、烟草 (NicotianarusticaL .)和辣椒 (CapsicumfrutescensL .)等植物的茄红素 β_环化酶高度同源。茄红素 β_环化酶在胡萝卜肉质根中的表达受品种特异性的调控 ,在CA2 0 1胡萝卜肉质根中表达十分活跃 ,而在“齐头红”胡萝卜肉质根中该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强烈的抑制 ,导致茄红素在细胞中大量积累
关键词: 胡萝卜 茄红素β-环化酶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