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VC和SVR是支持向量机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文章把两种建模方法相结合,先由SVC模型判别分类,后由各类的局部SVR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复合支持向量机(CSVM)方法。根据71个试验小区的水稻冠层高光谱与叶片含氮量建立定量分析模型,考证了CSVM算法。基于模拟研究的思想,随机划分建模集和预测集,比例为55∶16。经过5次划分试验,复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建模对叶片含氮量的预测值与凯氏定氮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9,平均绝对误差为0.088;而传统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得到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7,平均绝对误差为0.091。由此可见,复合支持向量机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精度有所提高。文章研究方法的提出为化学计量学定量分析研究给出了新的思路。


运用PLS算法由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反演氮素垂直分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提出了利用遥感光谱数据反演小麦冠层氮素垂直分布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运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穷尽测定的小麦田间冠层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不同波长处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其组合与小麦不同层次的叶绿素、叶片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2001~2002年的建模和2003~2004年的验证试验,求得了用PLS算法对叶片全氮上层、中层、下层垂直分布估算结果的相关性。表明PLS算法能够用于反演作物冠层生物化学参数的垂直分布。运用PLS的小麦氮素垂直分布的估算方法,较以往单一冠层估算方法精度明显提高,对于生产上迫切需求对作物中、下层叶片氮素状况的监测来指导适时和适量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冬小麦 偏最小二乘法 可见近红外谱区 冠层反射光谱 氮素垂直分布


病害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叶片色素含量高光谱遥感估测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田间诱发小麦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染病冬小麦冠层光谱和相应叶片的色素含量。把冠层光谱数据、一阶微分数据与相应的叶片色素含量数据分别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技术,选取部分样本建立小麦的色素含量估测模型,并利用其余的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绿边内一阶微分总和(SDg)与红边内一阶微分总和(SDr)的归一化值为变量的线性模型是估测色素含量的最佳模型,其估测叶绿素a,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0%,16.3%和12.4%。该研究表明可用高光谱信息估测冠层叶片色素含量,且估测精度较高。文章的研究结果对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长势以及病害影响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转基因迷你番茄及其对酒精引起的胃伤害的保护作用(英文)
《遗传学报 》 200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皮生长因子(EGF)具有促进多种细胞增殖的作用, 尤其在维持消化道黏膜完整和促进消化道溃疡愈合方面作用巨大。以前的研究多集中在细菌和酵母中表达, 本研究试图以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人 EGF, 使之成本降低, 应用方便。依据人 EGF 的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番茄密码子偏爱的人 EGF 基因, 并将其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2300 中, 通过农杆菌介导得到了含有人 EGF 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放射免疫法检测到每克鲜重果实中的表达量达 3.48 ± 1.01 ng。将果汁灌喂小白鼠 15 天(相当于每鼠每天喂服 24 ng rhEGF)能显著抵抗酒精引起的胃溃疡形成, 溃疡指数由 42.20 ± 18.13 下降为 16.25 ± 9.57。


三维高光谱NPLS模型用于冬小麦估产的初步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5个实验小区,8个生育期的冬小麦田间测量冠层反射高光谱组成三维数据信息阵,采用多维偏最小二乘(multiway partial least squares,NPLS)算法建立了冬小麦亩产量估产模型。模型用于对13个实验小区产量预测分析,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r为0.936 6,平均相对误差为4.44%,说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对实际的估产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外源脱水应答转录因子DREB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的诱导型表达与抗干旱生理效果研究(英文)
《遗传学报 》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冬小麦品种 8901、5-98、99-92和 104等品种的幼穗和幼胚为材料,用基因枪转化含逆境诱导转录因子 DREB 和bar 基因的质粒 pBAC128F(7 024 bp)。经筛选与植株再生,共获得 70 多个转基因小麦植株及其后代株系。转基因株系经PCR 分析和 RNA 点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转录因子 DREB 基因已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株系中,并且在部分后代株系中获得了表达。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表明,有 16 个转基因株系的脯氨酸含量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增加相当显著,其中10个株系的脯氨酸含量在1 100 μg/g以上,比对照提高了2倍多。室内抗旱模拟实验表明,转基因株系停止浇水15 d 后,叶片仍然表现绿色,而对照叶片则失绿、枯干;复水 10 d 后,转基因株系恢复活力,对照则死亡。研究表明,利用逆境诱导型启动子(rd29B)来增强外源DREB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改良小麦的抗旱性。


桃中两个MADS box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遗传学报 》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李属 (Prunussp .)果树生殖调控的相关基因 ,对国际公共数据库中的李属植物的EST(expressedse quencetags)序列进行了电子拼接 ,获得了 8个MADSbox基因的cDNA序列 ,并利用PCR技术从桃中克隆出其中的两个cDNA ,分别命名为PpMADS4和PpMADS6 ,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Y70 5 972和AY70 5 973。PpMADS4基因长85 0bp ,包含一个 732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 2 4 3个氨基酸。PpMADS6基因长 1190bp ,包含 1个 76 8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 2 5 6个氨基酸。PpMADS4和PpMADS6在序列上分别与拟南芥中的AGAMOUS基因和矮牵牛中的PFG基因高度同源。RT PCR分析表明 ,PpMADS4基因在桃的花瓣、心皮、果实及果仁中表达 ,应属于控制花器官发育的C类MADSbox基因。PpMADS6基因在桃的叶、萼片、花瓣、心皮及果实中表达 ,应属于调控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A类MADSbox基因。


白菜小孢子发育相关基因BcMF3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遗传学报 》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DNA AFLP技术对‘矮脚黄’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L .ssp .chinensisMakinovar.communisTsenetLeecv .Aijiaohuang)雄性不育两系不育株系与可育株系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以A18和T16引物为引物对在可育的中蕾和大蕾中筛选出一条 4 74bp特异表达的差异条带BA18 T16 ,配合RACE方法扩增了该片段的 3′和5′末端 ,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BcMF3。BcMF3全长 2 0 82bp ,开放阅读框长度为 175 5bp ,编码 5 8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BcMF3基因与油菜、大白菜和拟南芥的花药特异表达果胶甲酯酶 (PME)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由此推定 ,BcMF3基因为白菜花药特异表达的果胶甲酯酶基因
关键词: 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L. 雄性不育两用系 cDNAAFLP BcMF3 果胶甲酯酶


拟南芥抗旱转录因子CBF4基因区域的核苷酸多样性及其分子进化分析
《遗传学报 》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长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 17个拟南芥核心生态型为材料 ,分析了它们的抗旱转录因子CBF4基因区域的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 :拟南芥CBF4基因区域具有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和插入缺失 (Indel) ,多态性频率为每 35 8bp一个SNP ,每 14 3bp一个Indel,基因非编码区的多态性是编码区的 4倍 ;在编码区 ,SNP的频率为每 96 4bp一个SNP ,其中发现 2 5av、2 0 3av和 2 4 4av 3个生态型CBF4基因区域 10 34位 (以GenBank登录号AB0 15 4 78序列第 196 96位的核苷酸为 1)碱基变化 :G T ,引起第 2 0 5位氨基酸变化 :gly val。核苷酸多样性统计分析显示 ,该基因内部大范围内存在连锁不平衡 (linkagedisequilibrium ,LD) ,5′端非编码区有一个重组。与拟南芥等的研究结果类似 ,选择压力对不同的区域作用不同。 3′端非编码区核苷酸多样性程度最高 ,是平衡性选择的结果 ,编码区核苷酸变化符合中性突变假说 ,而 5′端非编码区是自然选择作用的靶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