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机械伤害和外施茉莉酸对巴西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的局部效应及其与茉莉酸分布的关系(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3 SCI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实验形态学的方法揭示茉莉酸在木本植物巴西橡胶树(Hevca brasiliensis Mull,Arg.)中的分布和运输的特点,并分析其与机械伤害和外施茉莉酸对巴西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的诱导效应之间的关系。外施的茉莉酸进入体内后,在较长时间内大部分集中在施用部位。机械伤害阻止外施的茉莉酸进入体内,同时,又使进入的茉莉酸阻滞在受伤部位的附近。与茉莉酸在草本植物中可以向上和向下运输的情况不同,茉莉酸在木本植物巴西橡胶树中主要是向下运输的。机械伤害和外施茉莉酸对巴西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的诱导效应是局部的,只在受伤和施用茉莉酸部位的树皮中诱导次生乳管的形成。机械伤害削弱外源茉莉酸对次生乳管分化的诱导效应,这与机械伤害阻止外源茉莉酸进入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体内高水平的茉莉酸是诱导巴西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所必需的。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茉莉酸 机械伤害 同位素示踪 乳管分化


类黄酮3′,5′羟基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转化矮牵牛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03
摘要: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oid 3’,5’-hydroxylase,F3',5'H)是花色素苷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它使花色素的合成方向趋向于形成蓝色色素翠雀素。利用PCR方法,从“紫蓝色”品系的矮牵牛(Petunia hybrida)总DNA中,克隆到编码F3’,5'H的Hf1、Hf2基因。将Hf2基因正向插入到植物表达中间载体中,通过土壤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淡粉色”品系的矮牵牛。现已得到PCR阳性植株。
关键词: 类黄酮 3’,5’羟基化酶 Hf_l,Hf_2基因 转化 矮牵牛


海南西番莲茎腐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为解决若干病原菌引起的西番莲茎基腐病症状类似,难从症状方面辨别病原菌的问题,采用经典方法即常规鉴定法,对引起海南省琼海市西番莲基腐的病原菌进行鉴定。配制选择性PDA、PDA、V-8、选择性V-84种培养基,对样本中的病原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分离菌的各项形态特征描述和分离菌株的主要生长温度测定结果,以及有关文献提供的原理方法进行该分离菌鉴定。结果表明:①分离到1种疫霉菌菌株;②该菌株在选择性PDA、PDA、选择性V-8培养基生长的诸方面特征一样。菌落圆形均一,气生菌丝不丰富。孢子囊形态为侧梨形、柠檬形或椭圆形,基部钝圆,长×宽为24.5~44.3μm×22.8~34.5μm,冷冻后释放游动孢子,未见厚垣孢子。③菌株最低生长温度8~10℃,最适生长温度28℃,最高生长温度36~40℃。④28℃下,分离菌在V-8上日生长量为16.2mm,而在PDA上则为13.7mm。⑤该病原物疫霉菌属于[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parasitica Dastur)]。


3种农业废弃物及其不同组合饲养蚯蚓试验①
《热带农业科学 》 2003
摘要:用3种农业废弃物及其不同组合进行蚯蚓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食用菌渣饲养效果显著优于牛粪的饲养效果,极显著优于其它处理;蚯蚓繁殖率在养殖饲料pH值为中性时最高。


天甲胶乳和硫化胶乳共混胶膜物理性能研究
《热带农业工程 》 2003
摘要:研究了天然胶乳和硫化胶乳共混胶膜的物理性能。实验表明 ,随着天甲胶乳在共混胶乳中含量增加 ,胶膜的模量 (5 0 0 %定伸强力和 70 0 %定伸强力 )也明显增加 ,但胶膜的扯断伸长率和扯断强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天甲胶乳在共混胶乳中的含量一般不宜超过 2 0 % ,因为含量大于 2 0 %时 ,模量提高不明显 ,相反 ,胶膜的扯断伸长率和扯断强力却显著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