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Bt基因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采用转基因棉花晋棉26号和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常规棉花品种晋棉7号进行大田试验,评价转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吐絮期外,转基因棉花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在蕾期、花期和吐絮期比对照显著提高,而在苗期显著降低,收获期差异不显著;土壤氨化细菌数量在蕾期、吐絮期、收获期显著提高,而在苗期和花期降低;固氮菌数量在苗期、花期、吐絮期、收获期显著提高,而在蕾期显著降低;土壤纤维菌数量在苗期、花期显著增加,而在蕾期和吐絮期显著降低,在收获期差异不明显。


连续覆膜旱作稻氮、磷、钾养分分布特征探讨
《土壤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对自2001年起连续覆膜旱作稻N、P、K养分吸收分布特征及秸秆还田对其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各器官中籽粒氮磷浓度最高,而钾在茎部最高;氮磷含量主要分布在籽粒,钾主要分布在叶和茎部;秸秆还田提高了植株体内总氮和钾吸收量,而磷稍有降低,具有降低籽粒中氮磷钾的浓度趋势,且它们在籽粒中分配率都有所下降。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覆膜旱作稻籽粒氮浓度和氮吸收量、以及磷钾吸收量均有所增加,而磷和钾浓度则稍有下降趋势;氮、磷和钾在籽粒中的分配率降低。与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一定程度提高了水稻各器官氮浓度以及根茎叶中磷浓度,但籽粒中磷浓度以及各器官中钾浓度差异甚微。覆膜旱作提高了植株总氮、磷和钾含量,籽粒中氮占植株总氮含量比率稍有提高,磷和钾在籽粒中的分配率则稍低于常规水作。


有机果园食心虫的综合防治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食心虫对梨、苹果等果树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是害虫综合治理(IPM)的重要防治对象。根据前人对食心虫的各种防治策略及其分别取得的效果,强调了综合防治的策略,并依次对其中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作出分类综述。


西葫芦新品种“寒丽”特征特性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寒丽"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西葫芦新品种,200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为使广大菜农及推广工作者加深对该品种的了解,在引种及相应的栽培管理中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现将其品


大豆染色体代换系CB_4F_2回交群体的构建及聚类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0-2008年,以山西省骨干亲本晋豆23号(Glycine max Merr,cv.Jinbean23)为母本、农家品种灰布支(Glycine max Merr,cv.ZDD231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多代不明确回交和自交构建446个株系的大豆染色体代换系群体,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群体进行聚类,将其初步分为晋豆23号等位系核心群Ⅰ(161份),次核心群Ⅱ(172份),灰布支近血缘品系群Ⅲ(68份),超亲品系群IV(45份),这将为大豆遗传图谱研究、基因功能组研究和功能基因克隆提供理想丰富的遗传群体和材料平台。


不同密度处理下玉米单株根系体积的动态变化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采用PVC管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密度处理,系统研究了玉米不同层位根系体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下,玉米单株根系体积均随着其生长发育的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播种后80~90 d;在播种后26 d以前其体积增加缓慢,播种26 d以后迅速增加达到最大体积后开始下降;到成熟期,3个密度处理的根系体积仍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同密度处理下,各时期的根系体积差异表现为:在播种后26 d前,3个密度处理的根系体积无明显差异,而后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低密度处理大于高密度处理,并随播种后天数的增加其体积差异逐渐增大。


我国玉米杂交种耐旱性评价与分析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目前生产应用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干旱处理和浇水(对照)条件下,根据成熟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耐旱指数分析其耐旱性。以耐旱指数为依据将供试材料分为高、中、低3种抗旱类型,表现高抗旱的材料有成单30、川单21、川单25、川单27、丹玉39、登海9、高农901、冀玉9、晋单42、农大108、强盛31、先玉335、新丹2100和豫玉26;表现中抗旱的材料有东德9号、吉单209、浚单20、蠡玉16、临奥1号、鲁单9002、鲁玉13、农大3138、强盛5、铁单10、秀青73-1和中单2号。不同材料的耐旱性表现不同,不同性状的耐旱性也表现不同,说明玉米耐旱性改良具有较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