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稻引进种质的类缘关系与农艺特征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以5份水稻籼粳种质作对照,对15份引进旱稻种质的类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份旱稻种质属于籼稻.5份偏籼,4份偏粳,4份粳稻。对这些旱稻种质的主要农艺特征进行了测验:并对其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作了分析。单株产量与7个穗部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穗数相关极显著,与穗长相关显著:早稻陆引46、IRAT104、巴西陆稻、早稻297等4份引进种质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单株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种植观察。


毛叶枣的矿质营养特性
《果树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3年龄毛叶枣(ZizyphusmauritianaLam.)品种高朗一号为试材,采用大田调查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毛叶枣矿质营养特性,结果表明,3年龄毛叶枣在整个生长季节每株树需要纯N156.6g,P14.3g,K194.5g,Ca102.1g,Mg29.0g,B0.25g;不同物候期毛叶枣叶片养分含量存在着差异,N、P以营养缓慢生长期、硬核期含量较高,K含量一直在下降,Ca以采果前后期较高,Mg变化不大;毛叶枣果实养分积累为双S型;高产区叶片N、P含量在营养生长旺盛期、花芽分化初期显著高于低产区。


海南雅星林场芒果园间作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初报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对海南儋州雅星林场4龄芒果园的4种间作模式土壤中养分流失、养分淋失、氨挥发、养分输送循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园不同生态系统中,间作柱花草模式养分盈余最大,达到349.8kg/hm2,养分再循环量大,有利于果园不断的培肥;间作木薯模式养分盈余最少,只有7.64kg/hm2;而只有间作木薯模式的P,K和间作番薯—花生模式的N素才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亏缺2.32kg/hm2 ,2.34kg/hm2 ,7.78kg/hm2。在果园生态系统中,不同养分损失量大小顺序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氮>速效磷。不同季节施肥(尿素),NH3挥发损失有明显的差异。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N的淋失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性增加。


海南农垦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摘要:以现代企业和区域经济基本理论 ,分析海南省农垦经济的特点 ,提出海南省农垦经济发展和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海南垦区橡胶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室内测定
《热带农业科学 》 2003
摘要:对采自长期施用多菌灵的海南长征、乌石、东升等3农场橡胶炭疽病常发重病区的橡胶炭疽菌进行了对多菌灵农药抗药性的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与分离自未曾用药防治的两院试验场橡胶炭疽菌相比,常用药的长征、乌石、东升3个农场分离的橡胶炭疽菌对多菌灵农药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其中乌石农场分离菌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达0.1648μg/g,R/S值为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