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花灰叶根结线虫病症状及病原鉴定
《热带农业科学 》 2002
摘要:报道了对海南省白花灰叶根结线虫的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描述了该根结线虫的为害症状及其形态,并根据雌虫、雄虫、二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将该根结线虫鉴定为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javanica)。


大肠杆海藻糖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 2002 CSCD
摘要:根据报道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海藻糖-6-磷酸合酶基因(otsA),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从大肠杆菌XLI菌株的总DNA中扩增到一个1.4kb片段.经克隆、测序分析,该片段长1425bp并含一完整的开放读框(ORF).在核苷酸水平上,该ORF与已报道的otsA基因具有99.86%的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上,其推断性的编码产物蛋白与OtsA具有100%一致性.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海藻糖-6-磷酸合酶基因 克隆


36%广灭灵微囊悬浮剂防除辣椒地杂草效果及安全性试验
《热带农业科学 》 2002
摘要:进行了广灭灵防除辣椒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900 ~1500mL/hm2的36%广灭灵微悬浮剂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99.2%以上,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为65.9% ~86.5%,对莎草的防效在37.2%以下;该农药会造成辣椒叶片的白化现象,但不影响辣椒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 除草剂 36%广灭灵微悬浮剂 防效 辣椒 安全性


香蕉的矿质营养特性及其施肥
《热带农业科学 》 2002
摘要:综述了20世纪60~90年代国内外关于香蕉营养吸收规律和主要矿质营养生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宜的施肥时期、NPK三要素比例和肥料施用量,即:香蕉不同阶段不同品种的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一致,吸收量大小顺序为钾>氮>磷;香蕉施肥应以营养生长初期为主(定植后1~5个月),占总施肥量的75%~85%;具体的三要素质量配比和施肥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海南槟榔黄化病
《热带农业科学 》 2002
摘要: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海南槟榔黄化病。结果表明:槟榔黄化型黄化病病株样品分别用2组植原体(Phytoplasmas)通用引物(R16mF/R16mR2、R16mF2/R16R2和1067/1068)测定,均出现特异的PhytoplasmasDNA谱带,呈阳性结果;而健康植株相应组织样品(对照)和其它样品则均未出现上述谱带,呈阴性反应。因此,黄化型的槟榔黄化病病株组织内存在植原体,植原体是导致槟榔发生黄化型黄化病的病原菌。


茉莉酸在巴西橡胶树伤害防卫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研究了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芽接树的萌条受机械伤害时外施茉莉酸(JA)对2种防卫结构创伤周皮和乳管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割伤幼茎树皮直至形成层或刮伤幼茎树皮去掉表皮和2~3层皮层细胞,都能在6d后看到诱导维管形成层分化出次生乳管。在伤口上施用JA或JA生物合成的前体亚麻酸(LA),能够使伤害诱导的乳管增加;而施JA生物合成的抑制剂indomethacin(IND)则产生抑制伤害诱导乳管分化的作用。②割伤或刮伤都能诱导形成创伤周皮,而在伤口施用JA和IND,JA可能不参与诱导创伤周皮的形成。③施用乙烯利和6-苄基腺嘌呤(BA)都不能引起创伤周皮形成,但BA能促进伤害诱导的创伤周皮细胞层数目增加。


甘蔗根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2 CSCD
摘要:以根癌农杆菌(Agrobactriumtumefaciens )EHA105菌株介导将海藻糖合酶基因(TSase)遗传转化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胚性愈伤组织,对转化材料进行连续的PPT抗性筛选,获得93株抗性植株。对部分植株的总DNA作PCR及Dot-Southern检测,结果3株呈阳性,而对照均为阴性,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


海南2种芒果树的叶片营养规律
《热带农业科学 》 2002
摘要:探讨了海南秋芒与鸡蛋芒2个芒果品种的叶片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海南,芒果叶片中大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既与季节有关,也与芒果品种有关,如鸡蛋芒的养分含量在3~5月、而秋芒则在5 ~7月(即中果期-果实成熟期)较为稳定。因此,海南这2个品种芒果叶片营养诊断适宜的采样时期也就不同,鸡蛋芒在5月,秋芒在7月,即在这2个品种各自的采果后1个月左右。叶片养分质量分数参考性指标为:N1.10% ~1.60%,P0.10% ~0.16%,K0.46% ~0.70%,Ca1.90% ~2.80%,Mg0.18% ~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