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菌种类及致病性鉴定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特征,2012-2013年从黑龙江省克山县、绥化市、哈尔滨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采集具有疮痂病病斑的马铃薯块茎,从中分离纯化病原菌,根据16SrRNA基因的差异采用分子手段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种类和致病性鉴定,并对txtAB阳性菌株采用萝卜幼苗法或马铃薯致病性试验测定其致病性。共分离出74株菌株,鉴定出致病性菌株26株,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或S.europaeiscabiei 21株,S.turgidiscabies 3株和S.acidiscabies 2株。所有的致病性菌株中共有4种致病岛基因型,即nec1+/tomA+、nec1-/tomA+、nec1+/tomA-和nec1-/tomA。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Streptomyces spp. 致病岛基因型


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点突变猪MSTN基因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今后能够有效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及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本研究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靶序列的CRISPR-Cas9系统转染入PK15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并收集转染成功的阳性细胞,使用PCR扩增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检测和分析CRISPR-Cas9系统的定点突变情况,以评价CRISPR-Cas9系统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随机挑选的100个阳性克隆中,38个发生了变异,突变效率为38%,其中32个为插入突变,6个为缺失突变。插入突变中突变1(Mutation1)所占比例最高,为47.4%。本研究中CRISPR-Cas9系统的突变效率达到了38%,是目前进行基因组编辑的一个有效工具,推测其突变类型具有一定的偏好性。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基因组编辑 突变率


水氮管理模式对粳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寒地粳稻为试验材料,在节水控灌与常规灌溉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控灌降低了水稻分蘖期的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氮素积累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且氮素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磷素积累量表现为节水控灌高于常规灌溉,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磷素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积累量最高值先后出现在氮肥125 kg·hm~(-2)和150 kg·hm~(-2)水平处理。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控灌提高了成熟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对分蘖期至抽穗期钾素积累量无影响,施氮肥能够提高水稻植株的钾素积累量。


不同肥密因素下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的表现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肥密因素对酿造高粱龙杂5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施肥量因子5个水平,副处理密度因子4个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叶面积指数提高,产量增加,子粒淀粉含量下降,子粒单宁含量上升。随施肥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子粒淀粉含量均下降,子粒脂肪含量上升。在施肥量375kg/hm~2条件下,随钾肥比例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均增加。本研究认为15.4万株/hm~2的种植密度、375kg/hm~2(N∶P∶K=1∶0.7∶1.6)的施肥量是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单宁酸对奶牛蛋白质代谢效率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F0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 g(F1组)和40 g(F2组)单宁酸,研究不同剂量的单宁酸对奶牛蛋白质代谢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酸能显著提高瘤胃氨氮浓度、十二指肠食糜CP含量和氮全消化道消化率(P<0.05),且F2组显著高于F1组(P<0.05),F1组显著高于F0组(P<0.05);单宁酸能显著提高瘤胃食糜中CP含量和奶牛机体沉积氮的含量(P<0.05),并能显著降低奶牛尿囊素、尿嘌呤衍生物、微生物氮、粪氮、尿氮和瘤胃食糜氮消化率(P<0.05),但F2组和F1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宁酸能提高奶牛过瘤胃蛋白质含量,降低粪尿中氮的排放。


氮肥管理措施对黑土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黑土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氮量185 kg/hm2的水平上,减施氮肥20%不影响玉米子粒产量和氮素吸收,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2.4%~29.2%和18.4%~22.3%。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减施氮肥可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0~20、21~40、41~60和61~8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幅分别为14.3%~53.8%、13.0%~32.6%、17.9%~36.8%和13.7%~41.2%。同一施氮量下,添加硝化抑制剂有助于抑制土壤硝化作用,添加双氰胺0~20、21~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下降45.7%和28.5%,添加2-氯-6-三氯甲基吡啶分别下降39.7%和21.8%。综合评价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等因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并配合施用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高效利用和维持氮库基本平衡。


γ-射线降解玉米粉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效果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γ-射线降解玉米粉中玉米赤霉烯酮(ZEA),建立玉米粉中ZEA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辐射剂量、毒素起始浓度、水分含量等因素对ZEA降解率和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并分析辐射过程中玉米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γ-射线辐射剂量增大,ZEA降解率显著增加(p<0.05),50 k Gy时玉米粉中360~1950μg/kg ZEA降解率为33.85%~43.28%;γ-射线对ZEA的降解作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起始毒素浓度对ZEA的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低浓度玉米粉中ZEA的降解速率大于高浓度。玉米粉水分含量为9.41%~12.35%时对ZEA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50 k Gy辐射剂量对玉米粉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赖氨酸含量降低8.11%。结论:γ-射线对ZEA具有降解作用,可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预测降解速率。


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与株型特征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在低温胁迫下寒地粳稻群体的株型特征,选用黑龙江省稻区30份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利用冷水灌溉在孕穗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冷水胁迫下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导致所有试材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下降,根据相对结实率分为1,3,5,7,9级,其中以5级和7级最多(占总材料的30%),1级最少(占总材料的10%)。冷水胁迫处理后,7级和9级材料颈穗弯曲度、每穗干重、着粒密度、杆长、节间长、倒一和倒二叶披垂度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小于1,且比1级和3级材料更容易受到冷水胁迫的负面影响,1,2次枝梗数的CRI值<1,但比1级和3级材料的冷水胁迫反应迟钝。相关分析表明,相对结实率与每穗干重、着粒密度和颈穗弯曲度的CRI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品种(系)的耐冷性强弱与穗部性状在低温反应的变化密切相关,即品种(系)的耐冷性越弱,颈穗弯曲度、每穗干重、着粒密度对低温反应越敏感。
黑龙江省畜禽养殖量时空分布特征及耕地污染负荷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黑龙江省畜禽养殖量快速增加,畜禽粪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及其对环境风险评价引起关注。文章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计算近35年黑龙江省畜禽养殖数量、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产生量变化,从时空维度评价该地区畜禽粪尿资源的环境风险。以当量猪计算,黑龙江省畜禽养殖总量由1980年2 363.17万头上升至2014年10 641.78万头,粪尿产生量由2.18×107t上升至7.75×107t,增幅达2.56倍,粪尿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980年3.24和3.79倍。空间分布上,黑龙江东部、中部及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畜禽养殖量最低,西部松嫩平原地区畜禽养殖量约为东部三江平原4.5倍;畜禽粪尿总量及总氮、总磷产生量在地理学上也呈由东向西、自边界向内陆逐渐增大特点。黑龙江省畜禽养殖量及粪尿排放量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但畜禽排泄物耕地负荷并未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高寒地区芸豆氮肥与密度优化组合模式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北部主栽芸豆品种英国红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氮肥和密度对生育期、形态特征、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商品与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会显著增加各个生育时期和生育期的天数,低密度时差异不显著,超过20万株·hm-2差异显著。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各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芸豆的商品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N肥45 kg·hm-2和密度10万株·hm-2的组合脂肪含量最大为1.51%,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蛋白质最大值出现在N肥60 kg·hm-2和10万株·hm-2的密度与氮肥组合上,最大值为14.55%,与N肥45 kg·hm-2和10万株·hm-2组合差异不显著,与其它组合间差异显著;N30 kg·hm-2和20万株·hm-2组合产量最高,为3 418.56 kg·hm-2,与N肥45 kg·hm-2和15万株·hm-2组合产量(3 417.46 kg·hm-2)相当,与其他组合间差异显著。综合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品质分析,最为理想栽培模式为N肥45 kg·hm-2和15万株·hm-2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