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美丽石斛茎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中成药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美丽石斛Dendrobium formosum Roxb. ex Lindl.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美丽石斛茎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RAW264.7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oniferyl p-coumarate(1)、(-)-松脂醇(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柚皮素(4)、spiropreussomerin A(5)、7-hydroxy-14-de-O-methyl-lasiodiplodin(6)、(4S,5S,6Z,8E)-5-hydroxydeca-6,8-dien-4-olide(7)、(6S,9R)-blumenol C(8)、对羟基苯甲酸(9)、间羟基苯甲酸(10)、对羟基苯丙酸(11)、5,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12)、2-(4-羟基苯基)-乙醇(13)、β-谷甾酮(14)、β-谷甾醇(15)。化合物1、4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分别为(65.60±3.31)、(98.95±2.53)μmol/L;化合物3可抑制RAW264.7细胞产生NO,IC50值为(3.97±0.12)μmol/L。结论 化合物5~6、8、12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3具有抗炎活性。
关键词: 美丽石斛 茎叶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体外抗炎活性 PNPG法 RAW264.7细胞


反季节龙眼成花过程中顶芽形态结构和碳氮含量变化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正常情况下龙眼经冬季低温诱导配合适当的控制冬梢措施方能成花,而氯酸钾作为唯一已知能诱导龙眼反季节成花的化合物,其调控成花的生理机制并不明确。众所周知,碳氮营养与成花密切相关,而碳氮营养的变化与顶芽形态学超微结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还不为所知。因此,分析氯酸钾对龙眼顶芽结构及碳氮含量的变化也是揭示其成花机理的重要视角。本研究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Shixia)为试材,通过土施氯酸钾诱导反季节成花,探究成花过程中顶芽的解剖学变化,分析C、N含量变化及C/N与顶芽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组顶芽生长点始终呈现较尖的叶芽状态,而氯酸钾处理后顶芽根据生长点形态的变化,明确了花芽分化的3个阶段为花芽生理分化期、花序分化期和花序抽生期。氯酸钾处理后顶芽全碳含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对照全碳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及对照全氮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C/N均呈“平稳-下降-上升”趋势。在花芽生理分化期,氯酸钾处理后顶芽全碳含量上升幅度较对照大,2组全氮含量变化不大;氯酸钾处理后顶芽C/N从22.82上升至23.41,而对照C/N从22.82降至22.63,2组趋势较平稳。在花序分化期,氯酸钾处理后顶芽全碳含量上升幅度较对照小,而全氮含量上升幅度较对照大;氯酸钾处理后顶芽C/N从23.41降至17.65,而对照C/N从22.63降至20.29,氯酸钾处理后顶芽较对照下降幅度更大。花序抽生期,氯酸钾处理后顶芽全碳与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对照与之相反;氯酸钾处理后顶芽C/N从17.65升至21.44,而对照C/N从20.29升至22.92,但氯酸钾处理后顶芽上升幅度较对照大。本研究认为龙眼顶芽C/N提升21.47%以上易成花,而土施氯酸钾使得龙眼顶芽全碳含量持续上升、全氮含量先升后降,导致C/N大幅度上升,有利于顶芽向形成花方向发育。


巴西橡胶树HbPP2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胶乳代谢过程受到多种机制调控,其中泛素化修饰调控最为显著。韧皮部蛋白PP2属于F-box蛋白家族,在胶乳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胶乳再生调控。本研究对巴西橡胶树基因组中鉴定到的17个F-box成员HbPP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树PP2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多数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量介于9.402~61.206kDa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巴西橡胶树中的17个HbPP2基因可以分为3个亚组(Ⅰ亚组,Ⅱ亚组和Ⅲ亚组),其中HbPP2成员在Ⅰ亚组中完全缺失;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PP2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生长发育调控、激素响应和光响应等多种顺势作用元件;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PP2蛋白主要定位在叶绿体或细胞质中;表达分析显示,橡胶树HbPP2家族中除部分成员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外,多数成员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胶乳中,HbPP2-B1、HbPP2-B1.1、HbPP2-B10.1、HbPP2-A13.2、HbPP2-B13和HbPP2-A15.1的表达丰度较高,但割胶处理只显著上调HbPP2-A13.2和HbPP2-B13的表达。本研究初步揭示巴西橡胶树HbPP2家族成员的理化特征和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家族在橡胶树胶乳合成代谢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基因表达分析 韧皮部蛋白2 PP2基因家族 胶乳生物合成


负载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壳聚糖涂膜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
《包装工程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Zein)进行结构修饰,提高其在Pickering乳液两相界面之间的稳定性,并赋予其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负载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壳聚糖活性涂膜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方法 使用碱处理法制备没食子酸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g-GA)共价物,以其为乳化剂制备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最后将乳液与壳聚糖溶液复合,并涂于芒果的表面,研究复合涂膜对采后芒果室温贮藏期间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Pickering乳液壳聚糖涂膜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结果 以Zein-g-GA为乳化剂制备得到的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均匀,约为3.618μm。负载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壳聚糖活性涂膜液通过在芒果果实表面形成一层气体阻隔性薄膜,抑制果实的呼吸代谢,从而阻止果实的硬度、pH、可溶性固形物等发生剧烈的变化,同时抑制芒果体内丙二醛的积累,减少膜脂氧化损伤,提高果实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保持芒果采后贮藏品质。结论 Zein-g-GA具有稳定精油的能力,负载了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的壳聚糖活性涂膜可以提高对芒果的保鲜效果,延长其货架期,壳聚糖活性涂膜在水果保鲜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壳聚糖 玉米醇溶蛋白 肉桂精油 Pickering乳液 涂膜包装


海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5A-11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对南海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5A-11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对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5A-11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文献数据比对,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并用四唑盐比色(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对所鉴定的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从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sp.G5A-11中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N-乙酰酪胺(1)、 methyl2-(6-hydroxybenzothiazol-4-yl) acetate (2)、R-甲羟内酯(3)、烟酸(4)、altechromone A (5)、2, 5-dimethy-7-hydroxychromone (6)、methyl7-hydroxy-2-methylchromone-5-carboxylate(7)、 stagonoculiepine[(2S,5R)-1-formyl-1,2,3,4-tetrahydro-5H-2,5-epiminobenzo[b]azepin-5-ylacetates](8)、(4R,5S)-5-(hydroxymethyl)-5-methyl-4-(3-oxobutyl)dihydrofuran-2(3H)-one(9)、9α-hydroxy-1, 2, 3, 4, 5, 10, 19-heptanorergosta-7, 22-diene-6, 9-lact (10)、3β, 5α, 9α-trihydroxy-(22E, 24R)-ergosta-7, 22-dien-6-one(11)、过氧化麦角甾醇(12)、(22E,24R)-24-methylcholesta-2,22-diene-3β,5α,6β-triol(13)、麦角甾醇(14)、豆甾醇/β-谷甾醇(15)、3β,5α-d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16)和3β,5α-d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e(17)。其中,化合物7和9为新天然产物。肿瘤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0对肿瘤细胞K562 (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和SGC-7901 (人胃癌细胞)显示出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最大抑制浓度值分别为(12.07±0.12)μmol·L-1和(13.17±0.02)μmol·L-1。
关键词: 海洋真菌 Penicillium sp.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DNA甲基化影响不同倍性西瓜抗旱锻炼相关生理指标的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DNA甲基化对不同倍性西瓜抗旱锻炼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倍性西瓜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使用甘露醇(Mannitol)模拟干旱胁迫,经过胁迫、恢复、再胁迫的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和抗性相关生理指标。同时,利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处理,探索甲基化对这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抗逆锻炼对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是,5-AzaC抑制了细胞的质外体碱化,提升了丙二醛(MDA)含量,使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降低,加剧了渗透胁迫的损伤,部分逆转了细胞抗旱锻炼的效果,且在西瓜二倍体和三倍体细胞中尤其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MDA、Pro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指标可以作为西瓜细胞干旱胁迫抗逆锻炼效果的主要评定指标。本研究可为DNA甲基化参与西瓜抗性锻炼效果的评价指标筛选和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瓜 倍性 DNA甲基化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抗旱锻炼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水稻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结构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分是制约沿海滩涂盐渍化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Oryza sativa L.)是盐渍化土地利用的首选粮食作物,而某些根际微生物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盐能力。本研究选取不同品种水稻在NaCl胁迫下进行全生育期培育,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测定并分析不同品种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旨在筛选适宜盐渍化土地种植的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而言,0.6%NaCl处理下,B3和B6品种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B1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方面,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B1、B3和B6品种的相对丰度大于10%的优势细菌门均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不同品种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富集的物种数量和种类也不同,0.6%NaCl处理下B6品种富集了14个细菌类群分支,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e)、念珠藻科(Nostocaceae)、Vicinamibacterales、热微菌目(Thermomicrobiales)、KD4-96等。因此,沿海滩涂盐渍化土地种植B6品种水稻有利于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的形成。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16S rRNA


不同酶解工艺对鲜木薯块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木薯块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方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木薯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分析4种不同酶酶解鲜木薯块根的工艺,比较木薯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 of cassava root, CPCR)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酶酶解最优工艺均有所差异,加酶提取CPCR得率显著高于不加酶,4种酶的CPCR得率大小为中温α-淀粉酶>普鲁兰酶>半纤维素酶>低温α-淀粉酶,其中低温α-淀粉酶酶解超声处理时间最长(360 min),但CPCR得率最低为7.02%;中温α-淀粉酶CPCR得率最高(20.25%),其最佳酶解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温度70℃,加酶量5 KU/g,料液比(g/mL)1∶2.5,超声时间240 min;普鲁兰酶酶解超声处理时间最短(60 min),CPCR得率为13.98%;半纤维素酶酶解条件下CPCR得率为7.99%。进一步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粗多糖得率和预测值接近,但是在仅加入酶不加木薯样本的条件下也检测到粗多糖含量,扣除酶的影响后中温α-淀粉酶的提取率仍然为最高(17.22%),可见,中温α-淀粉酶酶解木薯块根是一种高效率提取CPCR的方法。本研究有望为鲜木薯粗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硅缺乏调控小新月菱形藻中心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生物技术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硅缺乏对小新月菱形藻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方法]收集缺硅24 h和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藻细胞,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其RNA进行测序。以正常培养藻细胞为对照,鉴定硅缺乏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和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以对照相比,共鉴定出668个基因和1 306个基因在硅缺乏时分别上调和下调表达。GO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性富集在38个GO条目中,主要与阴离子转运,膜组分及转录因子活性等相关。8个KEGG显著性富集通路主要与中心碳代谢等途径相关。进一步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模式,发现与糖酵解相关基因均下调表达,碳代谢相关基因在硅缺乏时上调表达。[结论]硅缺乏诱导小新月菱形藻1 974个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差异表达,其中,糖代谢相关基因下调表达,而碳代谢相关基因上调表达。
关键词: 小新月菱形藻 硅缺乏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分类 KEGG富集分析 中心碳代谢 基因调控


早花相关基因HbFT1和HbFT2转化橡胶树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的开花诱导受内源和环境信号关键调控因子的严格控制,一般分为6条主要途径,其中Flowering Locus T(FT)作为PEB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不同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橡胶树中有2个FT基因,异位过表达拟南芥和烟草均可促进早花,通过对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叶片定量表达分析发现,2个基因的表达并不相同,其中HbFT2可能是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体细胞胚遗传转化的方法将35S::HbFT1和35S::HbFT2转到橡胶树中,分别获得2个和3个阳性胚,并通过GUS染色鉴定为阳性。当代再生植株或经次生体胚发生扩繁后再生的植株通过芽接的方式扩繁,获得HbFT1和HbFT2的超表达转基因阳性植株,分别有4株和7株,但是田间定植7a仍未见开花。将定植后的转基因植株取叶片进行PCR检测和GUS染色确定其均为阳性植株。对HbFT1、HbFT2和抑制开花基因HbTFL1/CEN的qRT-PCR表达分析表明,35S::HbFT1过表达阳性植株中HbFT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HbFT2基因的表达相对较低;而35S::HbFT2过表达阳性植株中HbFT2的表达仅有2株显著高于对照,其他5株均与对照无差异,HbFT1基因的表达也相对较低;35S::HbFT1过表达阳性植株中HbFT1的表达虽然均比对照显著提高,但有一阳性胚芽接获得的后代间差异显著,而且35S::HbFT2过表达阳性植株2个阳性胚芽接获得的后代间的差异也显著,推测和胚状体转化的嵌合性有关。而对抑制开花基因的表达分析显示,部分抑制开花基因均显著高于FT基因的表达,推测未实现早花表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抑制开花基因的高表达所致,且在橡胶树中也同样存在FT/TFL的平衡调控。
关键词: 早花 巴西橡胶树 HbFT1 HbFT2 qRT-PCR 遗传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