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绿盲蝽、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发挥性诱捕器对棉花主要害虫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监控及诱杀作用,进一步优化性诱捕器田间设置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性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的诱集效果均存在显著影响,绿盲蝽性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棉株顶尖40 cm时效果最好,与顶尖持平和高于顶尖20 cm的诱集效果略低,三者差异不显著;棉铃虫性诱捕器悬挂高度0~40 cm时诱集效果均较好,诱捕器处于顶尖以下时诱集效果显著降低;甜菜夜蛾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在高于顶尖20 cm和40 cm时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高于顶尖40 cm时诱集效果最好.棉花打顶前,绿盲蝽和棉铃虫性诱捕器随着棉花株高变化可适当减少调整频次,但低于棉花顶尖时应及时调整.


黄瓜靶斑病生防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黄瓜病害之一,为获得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及盆栽试验,获得一株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的生防细菌HMB28521;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 DNA联合gyrA、gyrB、rpoB和rpoC多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HMB28521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液相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结果表明,HMB28521菌株可以产生伊枯草菌素(iturin)、丰产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抑菌试验证明iturin和fengycin是该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二者能够显著抑制多主棒孢霉的生长,并且造成菌丝畸形。本研究为黄瓜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资源并为进一步明确该菌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南方丘陵区施肥量与2种决明生长性能关系分析
《草地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氮、磷和钾对决明(Chamaecrista)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设置氮、磷和钾肥的5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下2种决明生物量、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生物量、结荚数和结瘤数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量与2种决明生物量、结荚数和结瘤数可用不同的回归模型拟合,低量N,P,K处理2种决明的综合性状表现佳,随着施肥量增加,生物量和农艺性状指标降低,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综合性状优于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生物量与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农艺性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61.16+0.121X1+0.209X2-1.669X4+6.351X5和Y=110.38+0.151X1-2.02X4,决策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结瘤数>根干重>结荚数>根长”和“结荚数>根长”。圆叶决明施肥以N1(36 kg·hm-2),P1(96 kg·hm-2)和K1(60 kg·hm-2)较为理想;羽叶决明施肥以N0(0 kg·hm-2),P1(96 kg·hm-2)和K1(60 kg·hm-2)较为理想。
关键词: 施肥量 豆科绿肥 生长性能 回归方程 通径分析 决策系数


抗逆广适小麦品种共性特征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黄淮北片气象灾害频发的异常气候背景下,通过筛选抗旱、耐热和抗寒的冬小麦品种,明确抗逆广适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株型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为抗逆广适品种筛选工作提供简易检测指标。【方法】于2017年秋至2020年夏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河北藁城堤上试验站进行大田水分试验(试验1)和温室试验(试验2),同时,利用2018年和2020年春季自然低温进行抗寒品种筛选试验;试验1设置3个灌水处理,0水、1水(拔节水)和2水(拔节水+开花水),试验2设置2个温度处理,灌浆后期常温对照和增温处理,以16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抗逆性能评价指标、产量形成指标、株型结构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结果】综合考虑产量、抗旱指数、产量热感指数和冻害级别,筛选出济麦23、山农30、冀麦325、济麦22、品育8012 5个冬小麦品种,这些品种综合表现较优,具有抗旱、耐热、抗寒性强、丰产稳产的特点。通过分析产量与产量形成指标、株型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千粒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叶宽、茎粗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旗叶茎叶夹角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旗叶相对叶绿素值(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温度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种比较,抗逆广适品种千粒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2.9%、5.2%和3.4%;旗叶叶宽为(16.2±0.4) cm、茎叶夹角(18.2±3.2)°、基部茎粗(4.0±0.3)mm、穗长(7.5±0.14) cm、株高(80.3±1.3) cm;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了9.8%和4.2%、冠层温度降低了1.9℃。【结论】明确了抗逆广适小麦品种“上部紧凑直立、下部松散平展”的优化株型,提出了旗叶叶宽、茎叶夹角、基部茎粗、穗长的定量指标;明确了生育后期旗叶SPAD和相对含水量较高、冠层温度较低的生理特征以及千粒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较高的产量特征。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筛选 株型特征 生理特征 产量构成特征


装配式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热性能分析与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日光温室墙体保温性不理想,基建周期长和建造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种节能、环保的装配式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温室由装配式钢骨架构成承重体系,墙体采用国家标准环保建材多层复合装配在钢骨架上.通过在石家庄地区进行试验,以当地常用黏土砖+酚醛板复合墙体日光温室作对照,对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温室墙体热阻比对照温室高67.2%,传热系数低40.5%,墙体热惰性指标仅为对照温室的约1/3,北墙温度稳定区明显小于对照温室.与对照温室比,晴天和阴天试验温室北墙体日平均有效蓄热量分别低86.3%和94.7%,日放热效率分别高23.1%和97.7%;连续3 d晴天和连续3 d阴天试验温室室内平均气温分别高4.9和2.0℃,夜间室内最低气温分别高0.7和1.2℃;连续3 d晴天上午8:30-10:30试验温室平均升温速率高3.1℃/h;连续3 d阴天保温被闭合期间试验温室平均降温速率高0.13℃/h.与黏土砖墙日光温室比,装配式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墙体保温性优,冬季室内平均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高,晴天上午升温速率快,可以满足喜温蔬菜的安全越冬生产,为日光温室的更新换代提供技术储备.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装配式 异质复合墙体 热工性能 蓄热 放热


播期对黄河流域棉花苗蚜种群动态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播期对棉花苗蚜种群动态和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于我国冀南棉区研究4月16日、4月26日和5月6日三个播期对棉花出苗、苗期蚜虫种群动态及棉花产量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棉花出苗率呈增高趋势,4月26日和5月6日播种处理的棉花出苗率显著高于4月16日。4月16日和4月26日播种处理的棉田苗蚜均出现了明显的发生高峰和蚜量快速下降过程,而5月6日播种的处理,苗蚜始终未出现明显高峰。随着播期的推迟,棉花单行产量也从3.94 kg(4月16日)增至5.46 kg(5月6日),表现出明显增产。【结论】适当推迟播期能起到保苗、减轻早期蚜害和保证产量的效果。


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农艺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抗病性的影响,分析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水平(4.5 × 104、9.0 × 104、13.5 × 104和18.0×104株/hm2),研究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综合分析棉花新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的最适种植密度.[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冀JC4系和冀JC7系株高降低,果枝始节位高度增高,全生育期延长.种植密度越大,冀JC4系的皮棉产量越高,且差异明显;冀JC7系密度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不大.不同种植密度对冀JC4系马克隆值有一定影响,对冀JC7系的伸长率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棉花纤维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增加,冀JC4系和冀JC7系黄萎病病指越低,黄萎病抗性越强,且差异明显.[结论]冀JC4系和冀JC7系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均为13.5 × 104株/hm2.


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以352 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2 个试验处理,从 2019-2021 年连续 3a 进行小麦粒质量数据调查.分别利用 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抗旱基因的KASP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 个基因的KASP标记可以对试验材料进行很好的基因分型,1-fehw3 和Cwi-4A基因的KASP标记分型效果比TaDreb-B1 基因标记更优.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36.9%,41.1%,35.1%.利用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基因进行单独检测时,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条件下,抗旱基因型与不抗旱基因型品种间千粒质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当以2 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1-fehw3+TaDreb-B1 在2019 年正常灌溉和2020 年干旱2 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较不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1-fehw3+Cwi-4A在 2019 干旱和 2020 干旱 2 个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TaDreb-B1+Cwi-4A在 2020 年干旱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当以 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除2020 年正常灌溉条件之外其余5 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不抗旱基因型.结果表明,由于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单个抗旱基因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率较小,但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进行多个基因聚合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抗旱性.


糙小米发芽过程中挥发性成分与脂肪酸的内在关系
《中国食品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糙小米发芽会促进功能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特殊气味的产生,严重影响其品质.为了调控和改善发芽糙小米的品质,需探明这些气味成分的来源.对"冀谷39"和"冀创一号"2个糙小米品种进行24 h的发芽处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醛类、2种酮类、2种酯类等成分主要在发芽12 h后形成,而10种烷烃、4种烯烃类主要形成于发芽0~12 h.这些挥发性成分主要形成于脂肪酸的酶促氧化时,软质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在糙小米发芽过程中先增加后降低,模拟试验显示油酸经酶促氧化形成壬醛和癸醛,亚油酸经酶促氧化形成3-辛烯-2-酮和(E)-2-辛烯醛,而亚麻酸经酶促氧化形成十二烷和壬醛.


桔梗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桔梗种子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建立其生活力测定的快速方法,以桔梗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生活力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范围,再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试验,确定TTC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桔梗种子染色影响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桔梗种子染色的最佳条件为:TTC浓度为0.90%,染色温度为45℃,染色时间为16h,其影响程度为: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在此优化条件下桔梗种子生活力理论值为76.05%,实际测定值和理论预测值的误差为0.7%(<5%),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桔梗种子TTC法测定条件是可行的,利用TTC法了解桔梗种子潜在发芽能力,为桔梗种子生产及其特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